張艷閣
右美托咪定聯(lián)合表面麻醉在清醒氣管插管中的應用分析
張艷閣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聯(lián)合表面麻醉在清醒氣管插管中的應用效果。方法84例清醒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2例。觀察組給予右美托咪定聯(lián)合表面麻醉,對照組給予丙泊酚聯(lián)合芬太尼麻醉。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插管即刻(T2)、插管后2min (T3)時間段平均動脈壓(MAP)低于對照組,麻醉給藥5min(T1)、T2、T3時間段心率(HR)低于對照組,T1時間段血氧飽和度(SpO2)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氣管插管成功率為100%,高于對照組的76.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嗆咳2例、躁動2例、惡心1例、心動過緩5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8%,對照組出現(xiàn)嗆咳4例、躁動5例、呼吸抑制7例、惡心2例、心動過緩6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7.1%。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右美托咪定聯(lián)合表面麻醉在清醒氣管插管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右美托咪定;表面麻醉;清醒氣管插管
本文主要選取了84例需進行清醒氣管插管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右美托咪定聯(lián)合表面麻醉在清醒氣管插管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清醒氣管插管全麻術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2例。觀察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最大59歲,最小30歲,平均年齡(44.5±4.5)歲,平均體重(63.1±11.1)kg。對照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最大58歲,最小32歲,平均年齡(45.2±4.6)歲,平均體重(63.1±11.1)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進入手術室前30min肌內注射咪達唑侖0.05mg/kg及東莨菪堿0.3mg。進入手術室后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密切監(jiān)護其HR、血壓、SpO2以及心電圖變化情況,并且進行橈動脈的穿刺置管,實施MAP持續(xù)有創(chuàng)監(jiān)測,開通靜脈通道,輸注復方氯化鈉注射液,做好麻醉劑、喉鏡以及氣管插管相關器械準備。觀察組:用噴霧方式將1%丁卡因于患者咽喉及舌根部位噴3次,隨后將2ml的2%利多卡因行環(huán)甲膜穿刺注射,實施氣管、喉部以及舌根部表面麻醉。將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200μg加入生理鹽水50ml中稀釋,經微量注射泵恒速注射,劑量為1μg/kg,在10~15min內注射完成。對照組患者靜脈注射芬太尼2μg/kg與丙泊酚1μg/kg聯(lián)合麻醉。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麻醉前(T0)、T1、T2、T3等時間段的MAP、HR、SpO2變化情況。并詳細記錄兩組患者氣管插管中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統(tǒng)計本次研究患者氣管插管成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MAP、HR及SpO2變化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T2、T3時間段MAP低于對照組,T1、T2、T3時間段HR低于對照組,T1時間段SpO2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MAP、HR及SpO2等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MAP、HR及SpO2等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shù) 指標 T0 T1 T2 T3觀察組 42 MAP(mm Hg) 87±10 79±8 89±11a 90±12aHR(次/min) 81±12 60±10a 65±9a 67±10aSpO2(%) 98.2±2.2 98.1±2.1a 98.5±1.1 98.7±1.5 MAP(mm Hg) 88±11 76±12 113±12 113±14 HR(次/min) 83±10 76±11 90±9 92±11 SpO2(%) 97.8±1.5 93.1±1.9 98.1±1.5 98.3±1.6對照組 42
2.2 兩組患者氣管插管成功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氣管插管成功率為100%(42/42),高于對照組的76.2%(32/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嗆咳2例、躁動2例、惡心1例、心動過緩5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8%(10/42),對照組出現(xiàn)嗆咳4例、躁動5例、呼吸抑制7例、惡心2例、心動過緩6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7.1%(24/42)。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在自主呼吸下實施清醒氣管插管,可保持肌肉張力充足,保證上呼吸道組織結構相互獨立、氣道通暢,屬于一種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1]。清醒氣管插管成功的關鍵在于患者積極配合及充分表面麻醉,尤其是需最大程度減弱氣管、咽喉部的刺激反應[2]。主要可通過給予患者適當?shù)逆?zhèn)痛、鎮(zhèn)靜藥物來穩(wěn)定患者情緒,提高痛閾,并且保證其意識清醒,無自主呼吸抑制[3]。
右美托咪定聯(lián)合表面麻醉,在進行清醒氣管插管時患者能夠自主呼吸且氣道通暢,并且還可減少甚至消除部分傷害性刺激,削弱患者氣管、咽喉部反射強度,減少了心血管反應發(fā)生及應激激素分泌,可顯著抑制應激反應;另外還能夠有效縮短氣管插管時間,從而提高氣管插管成功率及安全性。但因右美托咪定的抗交感作用,在藥液滴注速度較快時,麻醉過程中的患者可出現(xiàn)心動過緩、低血壓等不良反應,因此在麻醉過程中需密切關注患者血壓、HR變化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給予對癥處理。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聯(lián)合表面麻醉在清醒氣管插管中的應用效果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1]陳恭達,夏瑞,毛慶軍,等.右美托咪定聯(lián)合插管型喉罩在困難氣道插管中的應用.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2):129-132.
[2]王前,王天龍,吳嵐,等.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難氣道患者纖維支氣管鏡清醒氣管插管的臨床觀察.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6(7):569-571.
[3]于國軍,姬永琴.右美托咪定在清醒氣管插管患者麻醉中的應用觀察.山東醫(yī)藥,2012,52(6):90-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123
2016-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