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潤洪 謝錦智 黃進強
比較胰島素泵和常規胰島素注射治療糖尿病的療效
潘潤洪 謝錦智 黃進強
目的研究胰島素泵和常規胰島素注射治療糖尿病的療效。方法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奇偶數字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胰島素注射治療,實驗組采用胰島素泵給藥治療。對比兩組血糖控制時間、胰島素用量以及低血糖事件發生率。結果實驗組的血糖控制時間及胰島素用量分別為(2.13±0.58)d、(30.64±6.40)U,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22±1.16)d、(41.45±7.18)U,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低血糖發生率為2.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胰島素泵給藥治療糖尿病效果較常規胰島素注射治療更佳,患者血糖控制時間更短,胰島素用量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廣應用。
糖尿病;胰島素泵;經皮注射;低血糖
胰島素用于糖尿病治療由來已久,隨著藥學臨床應用與研究的不斷深入,胰島素給藥方式也不斷發生變化,不同給藥方式對于胰島素的治療效果也有較大影響[1]。本文主要觀察研究胰島素泵和常規胰島素注射治療糖尿病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奇偶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50例。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最小41歲,最大69歲,平均年齡(49.6±6.7)歲;病程1~14年,平均病程(4.5±3.1)年。實驗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最小40歲,最大70歲,平均年齡(51.3±6.4)歲;病程1~17年,平均病程(4.2±3.0)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組患者均根據其體力活動以及標準體重計算熱量,合理配比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脂肪攝入量[2],餐前和睡前測定血糖水平。對照組患者三餐前給予速效胰島素優泌樂皮下注射,睡前給予長效胰島素長秀霖經皮下注射。實驗組患者采用海創胰島素泵(瑞士產)給藥,泵重100 g,體積為8.4cm×5.4cm×1.9cm,泵內裝入速效胰島素優泌樂,初始基礎值設定為50%胰島素每日總量,24 h內持續泵入皮下,剩余50%胰島素每日總量分別以早餐前33%、中餐前33%、晚餐前33%的劑量追加。定時監測兩組餐前與餐后2 h的血糖水平,并對胰島素用量進行相應調整。
1.3 觀察指標[3]對比兩組血糖控制時間、胰島素用量以及低血糖事件發生率,其中連續3 d空腹血糖指數<6.9mmol/L,餐后2 h血糖指數<11.1mmol/L,則判定為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判定標準為血糖指數<3.5mmol/L。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糖控制時間與胰島素用量比較 實驗組的血糖控制時間及胰島素用量分別為(2.13±0.58)d、(30.64±6.40)U,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22±1.16)d、(41.45±7.18)U,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糖控制時間與胰島素用量比較(±s)

表1 兩組血糖控制時間與胰島素用量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血糖控制時間(d) 胰島素用量(U)對照組 50 8.22±1.16 41.45±7.18實驗組 50 2.13±0.58a 30.64±6.40a
2.2 兩組低血糖事件發生率比較 用藥期間實驗組1例患者發生低血糖,低血糖發生率為2.0%;對照組8例發生低血糖,低血糖發生率為16.0%,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證明,高血糖是晚期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的一個高危因素[4]。糖尿病患者對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控制血糖數值不超過正常范圍對于糖尿病并發癥的預防與治療有著極為積極的臨床意義。采用胰島素治療方案可有效降低并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使之趨于正常水平,大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神經以及腎臟病變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或病情進展被遲滯[5]。常規胰島素注射療法由于注射次數限制難以快速有效控制血糖指數。
胰島素泵是現階段糖尿病治療中較為理想的一種治療裝置,其具有精致小巧的外觀,操作簡單且便于使用,且給藥方式與生理性胰島素分泌模式相契合,與患者生理需求相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胰島素泵給藥模式下患者的血糖控制時間更短,胰島素用量更少,與常規胰島素注射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黃文鋒等[6]研究類似,表明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的療效確切。胰島素泵能夠保證基礎胰島素在24 h內持續泵入,對于肝糖生成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避免兩餐間或者夜間血糖出現過度波動,睡前也無需注射長效胰島素,避免了長效胰島素相關性低血糖反應,同時對于夜間和凌晨出現的高血糖反應可平穩有效的予以控制。胰島素泵可模擬生理需求給予基礎胰島素,并按照三餐前追加用量,因此與常規胰島素注射治療相比用量也有所減少,基礎胰島素每小時給藥量極少,即便不進食也可避免低血糖事件,而多進食時可相應提高胰島素用量,促使血糖濃度水平在全天都趨于正常水平,防止血糖出現較大波動,并解除胰島素抵抗[7]。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低血糖發生率為2.0%,低于對照組的1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的安全性高。患者在此治療方案下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基本不受過多影響,接近正常人水平。除此之外,胰島素泵對于糖尿病感染、酮癥以及高滲狀態等并發癥的療效較好,可短時間內控制血糖波動,改善代謝紊亂狀態[8]。值得強調的是,本次研究應用胰島素泵過程中始終堅持無菌消毒規程,注射部位每隔3~4 d更換一處,因此用藥期間本組患者未出現皮膚感染病例。
綜上所述,胰島素泵給藥治療糖尿病效果較常規胰島素注射治療更佳,患者血糖控制時間更短,胰島素用量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廣應用。
[1]李鳴,周健,包玉倩,等.睡前血糖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泵治療期間夜間低血糖的發生.中華醫學雜志,2010,90(42): 2962-2966.
[2]梁凱勇,盧燕瓊,歐小娟,等.胰島素泵合用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3): 3916-3918.
[3]孫琿,謝納新.胰島素給藥方法對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2):4479-4480.
[4]梅堅.胰島素泵與諾和靈30R治療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臨床效果比較.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6):1298-1299.
[5]咼金海,李曉嬌,楊拯,等.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輸注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中國全科醫學,2010,13(32):3615-3617,3621.
[6]黃文鋒.胰島素泵在2型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廣東醫學,2010,31(10):1322-1323.
[7]高訓瑜,馬力.胰島素泵在2型糖尿病合并酮癥的應用觀察.臨床內科雜志,2015,32(10):678-679.
[8]曾藝鵬,王愛華,徐冬香,等.胰島素泵臨床路徑對圍術期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療效觀察.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7):701-70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131
2016-05-05]
523500 東莞市企石醫院內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