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華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觀察
常建華
目的觀察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15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5例。對照組采用加替沙星治療,觀察組采用多沙唑嗪聯合中藥治療。對比兩組療效。結果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7%,觀察組為93.3%,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疼痛不適、排尿癥狀、生活質量、總分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后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體溫有下降時間、體溫恢復所需時間以及腹痛消失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實施多沙唑嗪聯合中藥熏洗治療效果顯著,可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加替沙星;慢性前列腺炎;多沙唑嗪
慢性前列腺炎為泌尿外科疾病的一種,該病不僅有較高的發病率,且還有較高的復發率,患者病程長,對患者健康的影響極大[1]。及時開展有效治療,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尤為重要。目前臨床上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多以藥物治療為主,然而單純采用一種藥物治療難以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為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本院采用多沙唑嗪聯合中藥熏洗方式對觀察75例患者實施治療,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15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例。觀察組年齡最小22歲,最大53歲,平均年齡(30.5±4.3)歲;病程最短7個月,最長7年,平均病程(3.6±0.3)年;年齡最小21歲,最大51歲,平均年齡(32.6±5.1)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5年,平均病程(3.4±0.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2]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制定慢性前列腺炎的診斷標準:患者排尿不暢,合并不同程度的尿急、尿頻、尿痛,甚至血尿;下腹部、腰骶部、會陰、陰莖疼痛不適感,合并失眠多夢、血精、性功能減退;經前列腺液常規檢查存在致病菌,白細胞計數>10個/Hp;經直腸指檢前列腺肥大明顯,壓痛。
1.3 入選標準 ①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診斷標準,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所有患者均未行其他方式治療。②排除標準:排除不符合診斷標準的患者,排除合并有其他系統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有安神造血系統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急性疾病、其他嚴重心血管疾病。
1.4 方法 對照組行單純用藥治療,即給予患者口服加替沙星治療,2次/d,200mg/次,連續用藥60 d。觀察組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膠囊2mg,1次/d,中藥用炮穿山甲、白術各6 g,人參10 g,車前草、丹參、川芎、山茱萸各12 g,乳香、沒藥、續斷、薏苡仁、黃柏、黃芩各15 g,鴨跖草、黃芪各20 g,上述諸藥加水煎煮,取汁1500~2000ml,分2次使用,熏洗后浸泡會陰部,2次/d,連續治療60 d。治療期間必須告知患者戒辛辣刺激食物,戒煙酒濃茶,節制房事,注意調節情緒保證規律作息。
1.5 觀察指標 根據慢性前列腺眼癥狀指數(NIH-CPSI)[3]評估前列腺炎癥狀以及療效,分別在治療第1天、第14天做NIH-CPSI評分,對比治療前后積分變化,總分43分,輕微癥狀積分為1~14分,中等程度積分為15~29分,嚴重病情積分為30~43分;并統計癥狀改善情況:體溫有所下降時間、體溫恢復所需時間、腹痛消失所需時間。
1.6 療效判定標準[4]痊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NIH-CPSI評分<1分,前列腺液指標正常;顯著改善:治療后癥狀基本消失,NIH-CPSI評分減少程度>15分,前列腺液指標無異常;改善:治療后癥狀有所好轉,NIH-CPSI評分減少程度5~15分,前列腺液中白細胞計數低于正常水平;無效:治療后NIH-CPSI評分減少程度<5分,前列腺液指標異常。總有效率=(痊愈+顯著改善+改善)/總例數×100%。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痊愈5例,顯著改善28例,改善20例,無效22例,總有效率為70.7%(53/75);觀察組痊愈10例,顯著改善33例,改善2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3.3%(70/75),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NIH-CPSI評分情況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疼痛不適、排尿癥狀、生活質量、總分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后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觀察組的體溫有下降時間、體溫恢復所需時間以及腹痛消失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NIH-CPSI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NIH-CPSI評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排尿癥狀 疼痛不適 生活質量 總分對照組 75 治療前 7.04±2.27 10.42±3.35 8.36±2.44 25.80±8.01治療后 3.65±1.45a 3.50±1.94a 4.66±2.01a 11.85±5.43a觀察組 75 治療前 7.00±2.33 10.34±3.40 8.50±2.46 25.90±8.24治療后 2.24±1.20ab 2.35±1.10ab 3.15±1.47ab 7.80±3.84ab
表2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體溫有下降時間 體溫恢復所需時間 腹痛消失時間對照組 75 2.65±0.98 4.05±1.98 7.60±2.30觀察組 75 1.23±0.35a 2.13±2.05a 5.20±2.11a
慢性前列腺炎為前列腺出現的慢性炎癥性反應,可分為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而且臨床統計,該疾病主要發病人群為男性。該疾病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治療周期長,再加上文化背景、經濟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關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療尚未進入規范期[5]。誘發該病發生的因素較多,西醫通常認為盆底神經肌肉活動及免疫活動異常。病原體感染等是導致該病發生的常見因素[6]。雖然該病病因復雜,但病理方面有其共同點,即因前列腺的腺小管存在梗阻而導致炎性前列腺液引流不暢,甚至出現潴留;盆底肌群的功能紊亂,導致前列腺內逆流四方出現的病理變化;腺泡分泌腺液的功能失調?;颊弑憩F為骨盆以及恥骨上火外的生殖器疼痛、排尿異常不適等癥狀,患者合并遷延難愈特點。因此臨床治療目的在于,促前列腺生理功能恢復正常。臨床常用的治療慢性前列腺炎方法主要為藥物治療,可用作治療的藥物較多,但臨床實踐表明,單一用藥效果不明顯。
祖國傳統中醫學認為,慢性前列腺炎屬于“尿濁”、“淋證”范疇,濕熱蘊結下焦是該病發生的主要病機。故而,中醫上通常將除濕熱與去除血瘀濕濁阻滯作為治療該病的關鍵。本研究所選用的中所藥藥方中所含有黃柏、黃連等藥物具有清熱下焦濕熱的功效,薏苡仁、車前草具有甘淡利水的功效,丹參、沒藥、川芎、乳香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鴨跖草則有良好的清泄濕熱的功效,人參、白術則具有補脾益胃的功效,山茱萸、續斷有良好的補益肝腎功效[7]。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可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溫腎驅寒的效果,中藥具有整體調節的效果,可有效改善盆腔慢性充血,用作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顯著,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而多沙唑嗪則屬于選擇性α受體阻滯劑的一種,能夠選擇性的與α1-腎上腺素受體結合,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有重要幫助[5]。中西藥聯合使用,相互協同,發揮標本兼治效果,用于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的客觀、主觀指標效果顯著,對提高治療效果有重要幫助。
國外相關學者也提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多數存在某種心理問題,表現為精力衰退、焦慮抑郁等[8]。分析焦慮抑郁癥等不良反應的出現,主要是因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礙,不利于身體的恢復,同時也影響著患者的日常生活。臨床應明確的是,慢性前列腺炎疾病治療效果與患者的心理狀態密切相關,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長期未治愈導致患者心理狀態不佳,心理狀態不佳又會影響疾病康復,通過精神-神經遞質-神經環路,而導致尿道功能障礙,增加前列腺部尿道壓力,出現尿液反流,病情惡化加重。因此,臨床在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同時,進行心理干預也是十分必要的。
綜上所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實施多沙唑嗪聯合中藥熏洗治療效果顯著,可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熊少兵,汪菁,高吳陽.邁之靈片治療慢性前列腺炎伴弱精癥患者的效果.廣東醫學,2015(7):1119-1121.
[2]趙良運,王田,毛曉鵬,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勃起功能障礙的臨床相關性分析.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5,36(4):304.
[3]康明非,章海鳳,付勇,等.熱敏灸治療慢性前列腺炎不同灸量方案的臨床療效評價.時珍國醫國藥,2015(1):125-127.
[4]李勛,孫自學,門波.愛活尿通片聯合八正散加減治療濕熱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10):233-235.
[5]袁海鑫,辛士永,王虔,等.萆薢分清飲合桃核承氣湯治療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觀察.中國男科學雜志,2014(9):53-55.
[6]袁少英,何超拔,金明昱,等.丹紅通精方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及其對分泌型IgA、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表達的影響.中華中醫藥學刊,2016(4):966-969.
[7]黃超原,徐景利,丘勇超.前列舒通聯合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療效與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國藥房,2016 (6):793-797.
[8]孫松,李玉鋒,鮑雙君,等.慢性前列腺炎合并勃起功能障礙中醫證型分布規律初探.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7):2626-262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144
2016-04-06]
473400 河南省唐河縣中醫院內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