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蘭芳
上海市浦東醫院 201302
護理干預在下肢深靜脈血栓介入治療患者中的作用
倪蘭芳
上海市浦東醫院 201302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下肢深靜脈血栓(DVT)介入治療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48例DVT介入治療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n=24)和觀察組(n=24),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施行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對比分析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治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DVT介入治療中配合予以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下肢深靜脈血栓;介入治療;護理干預
近年隨著介入技術的不斷發展,介入治療已成為 DVT的主要治療手段,但其治愈率仍不高,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DVT治療配合予以有效的護理干預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由此出發,選取24例DVT介入治療患者給予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48例DVT介入治療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n=24)和觀察組(n=24)。所有患者經超聲檢查及下肢深靜脈造影確診為DVT,無介入治療禁忌癥。排除精神類疾病或語言溝通障礙,凝血功能障礙患者。對照組男18例,女6例,年齡44~65歲,平均(54.07±12.88)歲,平均病程(15.61±3.14)天,其中,左側肢體17例,右側肢體7例。觀察組男16例,女8例,年齡41~66歲,平均(53.94±13.27)歲,平均病程(16.03±3.62)天,其中,左側肢體 15例,右側肢體9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術前準備、健康教育、患肢護理、術后留置管護理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以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針對性地給予心理疏導,并向患者講解DVT、介入治療的相關知識,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②飲食護理:指導患者以清淡、低鹽、易消化飲食為主,多進食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以保證營養充足。對吸煙患者,告知吸煙的危害性并督促戒煙。(2)術中護理:準備好相關的搶救器械及急救藥物,并在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以便及時發現異常進行搶救。(3)術后護理:①病情觀察:術后仍繼續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注意肺栓塞等并發癥發生。此外還需密切觀察患者健側肢體術后穿刺點有無疼痛、腫脹等癥狀出現,一旦發現異常告知主治醫師。②患肢加壓、按摩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髕骨上緣用止血帶包扎5分鐘,再沿著靜脈回流方向輕柔按摩髕骨下方小腿部,以延長藥物作用時間和加速下肢血液循環。(4)出院指導:患者出院時,囑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宜久站久坐,可適當抬高患肢。緊身衣物及褲腰帶不宜過緊,避免血液循環障礙。此外,患者可根據自身體力,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并告知患者堅持服藥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囑其定期回院復診、檢查或不適隨診。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治愈率、生活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情況。療效標準[1]:治愈:患肢疼痛、腫脹情況基本消失,造影顯示血栓已溶解;有效:疼痛、腫脹癥狀有所緩解,造影顯示靜脈內仍有血栓;無效:未達上述標準。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綜合問卷表(GQOLI-74),此量表包括生理功能、心理狀況、社會功能、物質生活4個項目,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2]。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表,該量表得分范圍為1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對護理工作越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愈率比較
觀察組治愈14例,顯效7例,有效2例,無效1例,其治愈率為58.33%;對照組治愈8例,顯效6例,有效7例,無效3例,其治愈率為33.33%。兩組治愈率比較,χ2=4.806,p=0.03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經治療、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為(78.43±12.59)分,明顯高于對照組(69.17±14.82)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089,p=0.049)。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出院時,對兩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統計發現,觀察組滿意度評分為(90.65±21.48)分,明顯高于對照組(76.77±15.49)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182,p=0.018)。
DVT是臨床常見的、高發的周圍血管疾病,常發生于長期站立或臥床、骨折等患者。手術介入治療是該病的有效治療手段,具有創傷小、安全等優勢,然而在術中、術后極易受患者生理、心理狀況而引起一系列并發癥,影響患者預后。因此,在介入治療過程中給予有效的、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具有積極的意義。
本研究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術前、術中、術后、出院指導等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顯示,觀察組治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對DVT介入治療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其原因可能是,術前心理護理、飲食護理,有助于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使其正確認識疾病和治療,同時保證了患者的營養充足,以最佳的身心狀態接受治療。術中病情監測有助于手術順利完成。而術后病情觀察、按摩護理等措施均能有效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加快患者的康復。出院指導則能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在 DVT介入治療中配合予以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1]田鵬,張喜成.介入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應用[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7,7(12):1197-1198.
[2]張春元,王紅紅.個體化健康教育對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生活質量的干預效果研究[J].當代護士,2012(7):162-165.
R248
A
1672-5018(2016)09-1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