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寧
(襄垣縣人民醫院急診科 山西 襄垣 04620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又叫煤氣中毒。此病多發于秋冬季節[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缺氧、頭痛、乏力、眩暈、呼吸困難、惡心、嘔吐、意識模糊、虛脫、昏迷、高熱、四肢肌張力增強、陣發性痙攣和強直性痙攣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其病情會進一步發展,進而可導致其發生腦水腫、肺水腫、肺熱病、心臟病和呼吸衰竭等嚴重的并發癥,從而會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2]。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筆者對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這103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急性一氧化碳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3]。在這103例患者中,有男性57例,女性46例。他們的年齡在20歲~5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1.2±10.5)歲。他們中有輕度中毒患者13例,有中度中毒患者74例,有重度中毒患者16例。
為這103例患者均使用藥物療法和高壓氧療法進行治療。
在這103例患者住院治療期間,我院對他們均進行綜合性護理。進行綜合性護理的具體方法如下:
1.3.1 進行用藥護理 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其是否出現腦水腫等癥狀。患者若出現腦水腫,護理人員應遵照醫囑使用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甘露醇、呋塞米、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對其進行治療。同時,護理人員可為患者輸注新鮮的血液,以緩解其缺氧的癥狀。此外,護理人員可遵照醫囑使用細胞色素C、納洛酮、胞二磷膽堿、三磷酸腺苷、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C等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
1.3.2 進行預防并發癥的護理 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定時協助其翻身,并在協助其翻身的過程中對其背部進行擦拭,以防止其發生壓瘡。對于出現尿失禁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為其留置導尿管,并每天對其膀胱進行沖洗1~2次。同時,護理人員要經常對患者的會陰部進行清潔和消毒,并每周為其更換1次導尿管,以防止其發生泌尿系統感染。對于出現尿潴留的患者,護理人員要遵照醫囑使用呋塞米對其進行治療。
1.3.3 進行呼吸道護理 臨床調查發現,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常會發生頭暈、惡心和嘔吐等癥狀。針對這一情況,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將其床頭抬高15度~30度,并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防止其因誤吸嘔吐物而發生呼吸道堵塞。同時,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是否有氣道壓力升高、呼吸窘迫和血氧飽和度下降的情況。患者若發生上述情況,護理人員要及時告知醫生對其進行治療。
1.3.4 進行高壓氧治療的護理 在患者進行高壓氧治療前,護理人員要詳細地向其講解實施高壓氧治療的方法、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和可能出現的預后等。同時,護理人員要在患者的鼻腔內滴入2滴濃度為1%的麻黃素,并指導其如何張開咽鼓管。
治療和護理結束后,觀察這103例患者的治護效果。
(1)痊愈:經過治療和護理,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均完全消失。(2)明顯好轉:經過治療和護理,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明顯好轉。(3)無效:經過治療和護理,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未好轉或其已經死亡。治護的總有效率=(痊愈例數+明顯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我們使用SPSS18.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和護理,這10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有92例(占89.3%)患者痊愈,有11例(占10.7%)患者的病情明顯好轉。這103例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為100.0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臨床上急診科的常見病。此病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其病情會進一步發展,進而可導致其發生腦水腫、肺水腫、肺熱病、心臟病變和呼吸衰竭等嚴重的并發癥,從而會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為了進一步探討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對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在這103例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對他們均進行綜合性護理。治療和護理結束后,觀察這103例患者的治護效果。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這103例患者中有92例(占89.3%)患者痊愈,有11例(占10.7%)患者的病情明顯好轉。這103例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為100.00%。這與宗淑榮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4]。
綜上所述,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的臨床效果確切。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