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玲
(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人民醫院 湖北 浠水 438200)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該病患者在發病時往往伴有明顯的胸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等并發癥。臨床研究表明,對該病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對提高其搶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對該病患者進行綜合急救護理的效果較好,可縮短對其進行搶救的時間,提高其生存率。為了進一步探討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綜合急救護理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且其家屬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我院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在甲組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其年齡為41~80歲,平均年齡為(56.75±3.62)歲。在乙組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其年齡為42~83歲,平均年齡為(58.12±4.3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對甲組患者進行常規急救護理,內容包括:協助醫生對患者進行院前搶救、吸氧治療和心電監護等。
1.2.2 我院對乙組患者進行綜合急救護理,具體的方法是:①進行院前搶救:在接到患者(或其家屬)的急救電話后,立即準備好相應的搶救物品,并在5分鐘內出診。到達現場后,協助醫生對患者進行院前搶救,幫助患者保持正確的姿勢,為其開放靜脈通路,遵醫囑使用相應的藥物對其進行治療,并對其進行面罩吸氧。②進行心理護理:及時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盡量收集患者的病史,詢問其家屬患者發病的具體過程。同時,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使其保持穩定的情緒,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救治。③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密切監視患者的心率、血壓、體溫、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并注意觀察其是否存在呼吸緊促、干咳、惡心、嘔吐等癥狀。對于出現嘔吐癥狀的患者,要及時清理其口腔和鼻腔中的嘔吐物,以免使其發生窒息。另外,在為患者用藥治療時,要密切觀察其是否出現不良反應,一旦發現其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通知醫生并協助醫生對其進行處理。④進行轉運護理:在對患者進行轉運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平穩,切勿使患者發生顛簸。同時,及時聯系院內的相關科室,通知這些科室提前準備好相關的檢查設備和手術設備,從而提高搶救的效率。⑤進行院內護理:在患者進入醫院后,要在1分鐘內完成急診分診工作。同時,為患者開放綠色通道,并立刻通知醫生采取搶救措施。
①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進行急診分診的時間、在急診室外停留的時間及對其進行搶救的時間。②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臥床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其心梗的院內復發率。③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死亡率。④我院使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調查問卷的滿分為100分,患者家屬的得分超過80分表示其對護理服務滿意,得分為61~80分表示其對護理服務比較滿意,得分低于60分表示其對護理服務不滿意[1]。總滿意率=(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后,乙組患者進行急診分診的時間、在急診室外停留的時間及進行搶救的時間均明顯短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進行急診分診的時間、在急診室外停留的時間及進行急救時間的比較 (min)
經過護理后,乙組患者臥床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其心梗的院內復發率均明顯優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臥床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心梗院內復發率的比較
經過護理后,乙組中有4例患者經搶救無效死亡,其死亡率為6.67%;甲組中有16例患者經搶救無效死亡,其死亡率為26.67%。乙組患者的死亡率明顯低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經過護理后,乙組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為96.67%(58/60),甲組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為78.33%(47/60)。乙組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甲組患者家屬,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該病具有發病急、病情進展快、病情危重、并發癥多及致死率高等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研究表明,對該病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對提高其搶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對該病患者進行綜合急救護理的效果較好,可縮短對其進行搶救的時間,提高其生存率。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護理后,乙組患者進行急診分診的時間、在急診室外停留的時間、進行搶救的時間、臥床的時間及其住院的時間均明顯短于甲組患者,乙組患者心梗的院內復發率及其死亡率均明顯低于甲組患者,乙組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甲組患者家屬,二者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綜合急救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縮短對其進行搶救的時間,提高其生存率,且能提高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