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梅
青海省海東市人民醫院 810600
優質護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分析
郝春梅
青海省海東市人民醫院 810600
目的:探析在內科護理中采用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和常規組各53例。護理過程中研究組采用優質護理進行護理,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進行護理,觀察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在接受優質護理后,滿意度86.79%(46/53),并發癥發病率9.43%(5/53),患者對自身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醫護人員向患者進行安全教育,了解自身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就是知曉率)75.47%(40/53);常規組進行常規護理,滿意度33.96%(18/53)并發癥發生率28.3%(15/53),知曉率52.83%(28/53),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知曉率以及臨床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常規組,比較值差異為P<0.05,此次比較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內科護理中對患者進行優質護理,能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臨床效果良好,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內科護理;優質護理;應用效果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生活條件和飲食結構越來越豐富,內科疾病發病率也越來越高,人們對于醫療護理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常規護理已無法滿足臨床工作復雜,類型多變的內科疾病護理需求[1]。因此本文隨機選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和常規組各53例。治療過程中研究組采用優質護理進行護理,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進行護理,觀察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回顧分析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和常規組,每組各53例。研究組中患者年齡在12~76歲之間,平均年齡(44±2.26)歲,男28例,女25例;常規組年齡在13~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2.68)歲,男26例,女2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并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顧分析兩組的護理方法,觀察2組治療效果。常規組給予患者常規的護理方法,研究組的患者在給予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其中研究組進行優質護理的方法具體包括:(1)建立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深化護理專業內涵,以期整體提升護理服務水平。醫院領導重視制度完善的同時,在醫護人員和病患關系中,醫護人員也要從過去的被動服務向主動為患者提供服務觀念轉變;(2)制定并完善優質護理流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了解患者病情,為患者提供細致的注射治療和用藥服務,陪同患者外出檢查,做好常規的血壓和脈搏等常規檢查,監控病情發展情況,做好患者的入院護理、飲食生活護理、排泄護理、舒適護理以及出院護理等工作;醫護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幫助患者平衡心理,進行疾病的預防、治療等安全教育,加快患者康復進程[2]。
1.3 評價標準
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作為此次研究的評價指標[3]。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得數據是用統計學的軟件SPSS18.0進行統計分析,以X2檢驗計數資料,兩組之間的比較差異值用P<0.05表示比較具有統計意義。
研究組患者在接受優質護理后,46例患者給予滿意,滿意度86.79%(46/53),其中5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發病率9.43%(5/53),對自身疾病的知曉率(醫護人員向患者進行安全教育,了解自身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有40例,知曉率達到75.47%(40/53);常規組在接受常規護理后,18例患者對此次護理給予滿意,滿意度 33.96%(18/53),15例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28.3%(15/53),對自身疾病的知曉率28例,知曉率52.83%(28/53),經過對比可以得出,研究組患者的滿意率和知曉率比常規組高,并發癥發生率研究組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值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內科疾病種類多,病情發展變化快,護理工作難度大,對醫護人員的護理水平和應變能力要求較高[4]。優質護理內涵包括:滿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證患者安全,協助患者平衡心理,取得患者家屬和社會的協調和支持,用優質護理的質量來提升患者與社會的滿意度。優質護理的護理方法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護理人員責任制度,包含入院、晨晚間、飲食生活、舒適、臥位、排泄、安全管理、出院等一系列護理內容;護理人員根據專業知識和靈活的應變能力,能對患者病情的變化發展進行有效分析,實施針對性護理,幫助患者早日康復[5]。本次研究中,隨機選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和常規組,分別采用優質護理和常規護理進行護理工作,觀察2組治療效果。研究組患者在接受優質護理后,滿意度 86.79%(46/53),并發癥發病率 9.43%(5/53),知曉率 75.47%(40/53);常規組進行常規護理,滿意度33.96%(18/53)并發癥發生率28.3%(15/53),知曉率52.83%(28/53),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知曉率以及臨床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值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在內科護理中對患者進行優質護理,能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臨床效果良好,有利于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1]徐環. 優質護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1(09):10.
[2]王俊霞. 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衛生產業,2015,14(56):102-104.
[3]黃彩紅,駱諫英,胡燕萍. 優質護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淺論[J]. 基層醫學論壇,2015,19(08):1103-1104.
[4]李富曉. 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河南醫學研究,2016,25(07):1336-1337.
[5]華秀芝. 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4(56):262-263.
R47
A
1672-5018(2016)09-1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