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紅梅
甘肅定西市人民醫院 血透室
血液透析并發癥的護理
尚紅梅
甘肅定西市人民醫院 血透室
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間容易產生多種并發癥,包括失衡綜合癥、低血壓、高血壓、出血以及感染等等。大多數患者在血液透析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并發癥,因此做好患者透析的護理,有助于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血液透析;并發癥;低血壓;感染;護理
本文通過對89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數據分析,較少了并發癥發生的概況,著重分析了在透析間期發生感染和低血壓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探討有效的護理干預,以達到預定的透析目的。通過制定個性化的透析方案、科學的飲食護理與心理護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減少血液透析并發癥的發生。
隨著血液透析技術的發展,維持性血透患者不斷增加,與血透相關的并發癥亦相應增多。主要并發癥有低血壓、高血壓、出血、感染以及失衡綜合癥等。不同類型病人,容易引起的并發癥各不相同。
隨著人口老齡化及飲食結構的改變,進行透析的患者逐年增加,進行血液透析維持生命者日益增多,且大多數患者在血液透析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并發癥,因此做好患者透析的護理,有助于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2011年4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89例施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其中男54例,女35例,年齡36-75歲,中位年齡56歲(6歲以上占62.3%)。本組患者每周血液透析2-3次,每次4 h。透析時血流量200~250 mL/min,患者透析后均給予皮下注射人類促紅細胞生長素3000-6000 u/w。
透析過程有31例患者發生低血壓,17例發生高血壓,3例發生失衡綜合征,9例發生不同程度的出血現象,21例出現感染。
1.1 失衡綜合癥
失衡綜合癥是指在透析過程中或透析結束后不久出現的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多見于初次透析、快速透析或透析結束后不久。患者表現為焦慮、煩躁、頭痛、惡心、嘔吐、抽搐、血壓下降等癥狀。本組有3例患者出現失衡綜合征。故對首次血液透析的患者,應仔細詢問患者有無頭痛不適等癥狀;透析過程密切觀察患者神志、臉色、反應、血壓等,如出現上述異常情況,應通過縮短透析時間(一般不超過2.5 h),調高透析液中鈉濃度,調慢超濾脫水等,緩解失衡綜合征癥狀。
1.2 低血壓
據媒體報道,血液透析低血壓發生率通常比較高。患者發生血壓較大幅度下降情況,一般在透析后1-2 h發生。本組3例患者在透析后1-2 h表現為面色蒼白、表情淡漠、反應遲鈍、惡心、嘔吐、出汗等。因此,在透析過程每小時為患者監測血壓一次,發現血壓下降時,監測時間改為30 分鐘一次。同時給予患者平坐臥位吸氧,停止超濾,減慢泵速,必要時快速輸入高鈉溶液并采用高鈉序貫透析,先用含鈉145 mmol/L透析液透析,以后每小時減低5 mmol/L,直到135 mmol/L為止,無效者應及時結束透析。
本組31例出現低血壓患者中,癥狀較重、年齡較大(65歲以上)有2例,占66.7%(2/3),因此對年齡較大的患者行透析時,如突然出現意識喪失、打哈欠、發出鼾聲等癥狀時,應特別注意是否已出現低血壓情況。同時,對于易出現低血壓的老年患者,根據患者體重和脫水量選擇透析器,面積不宜過大,并選擇生物相容性較好的透析器。
1.3 高血壓
糖尿病高血壓是由于高血糖和水清除率降低導致血容量增加所致。本組有36例患者發生高血壓,主要與患者均存在水鈉潴留、干體重控制不好有關。因此,透析前應教育患者在透析間期嚴格限制水、鈉、鉀的攝入量,嚴格控制干體重,保證每兩次透析間期體重增長不超過干體重的5%。透析過程對出現高血壓患者,首先應給予安慰,排除患者精神緊張等因素,同時采用低鈉透析,通過限鈉和透析中的超濾,一般患者的血壓均可趨于正常。另外,對于一些嚴重高血壓及血壓難以控制的患者,應進行24h動態血壓監測,了解血壓升降幅度、持續時間等變化規律,透析間期選擇合適降壓藥物及服藥間期,以利于更好地控制血壓。
1.4 出血傾向
本組有9例患者發生不同程度的出血現象,其中消化道出血2例,皮下瘀斑3例,眼底出血4例。因此,透析前應仔細詢問患者是否有嘔血或黑便,皮膚是否出現瘀斑或新鮮出血點,是否經常發生鼻黏膜或牙齦出血,對于女性患者還應詢問其月經量是否異常增多。如果存在其中一項,應把患者列入有高出血傾向的重點對象。
在透析過程應密切觀察患者面色、皮膚出血點、穿刺點有無滲血及血壓、心率的變化,若發現出血情況,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如與透析中加入肝素有關者,應給予魚精蛋白對抗,改用低分子肝素(LMWH)或無肝素透析方法。由于無肝素透析極易造成凝血,可采用LMWH透析,同時在LMWH透析結束時靜脈注射一定量的魚精蛋白以中和肝素。
2.1 心理護理
為患者做好心理護理,使患者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同時向他們簡要地介紹疾病的發生及治療效果,讓他們對自己的疾病有所了解,消除思想顧慮和懼怕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做好健康教育,制訂健康教育計劃,提高患者執行醫囑的依從性。
2.2 根據個體差異,制定透析方案:
一般老年患者采用每周3次為宜,每次3~4.5 h。因血漿再充盈時間慢,除了常規緩慢、均速等超濾外,在透析一定時間暫停超濾10~20 min再繼續進行超濾,可減少抽搐、心慌等癥狀。
2.3 飲食護理
由于血Alb、Hb的低水平是尿毒癥患者并發感染的兩個主要因素,而尿毒癥患者常有食欲不佳、進食少,存在貧血和營養狀況差,加之治療過程中隨著透析器丟失一部分血液及經常取血化驗,使貧血進一步加重。營養不良對感染的應激反應能力低下,因此,尿毒癥血透患者應規律、充分透析,每周透析2~3次,以降低血液中代謝產物、尿素氮、肌酐。適當增加營養,每日攝入蛋白質1.0~1.2/kg,以優質蛋白如雞蛋、牛奶、魚、瘦肉為主,另外需補充維生素、鈣、鐵和促紅細胞生成素,盡量減少輸血。
2.4 基礎護理
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加強口腔、皮膚、會陰的清潔護理,保持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清潔通暢。床單每人更換一次,遇血跡污染,隨時更換。
2.5 健康教育
根據血透患者的特點,通過各種形式,將預防感染知識有計劃地向病人宣教,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血液透析的知識,如:內瘺穿刺點的保護、靜脈置管局部護理、合理飲食、避免到人多的場所等,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防止感染的發生。
2.6 透析過程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有無低血壓先兆,透析前將低血壓的表現給患者講述,若出現低血壓早期癥狀:打哈欠、有便意、背后發酸發涼等,及時告知醫務人員。如果遇有血壓下降、心率加快時,更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減慢血泵的轉速,降低體外循環血量,鼻導管吸氧,有助于減少組織缺血和腺嘌呤核苷的釋放。病情無好轉應立即停止超濾,去枕平臥,按醫囑迅速輸入高滲葡萄糖及生理鹽水,必要時用升壓藥直至穩定。經上述處理若無效,則停止透析。
[1]葉任高,陳文,陳雙華,等.慢性腎功能檢查中尿路感染65例分析[J].中華腎臟病雜志,1992,8(6):350.
[2]李保春,陸軍,許靜,等.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預防[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4):330.
[3]焦秀珍,魏俊麗,孫仁蓮.血液透析并發出血時用低分子肝素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4,10(9):711-712.
[4]趙學偉,周偉,張智敏,等.可調性透析液溫度與鹽濃度對血液透析過程中低血壓發生的干預評價[J].中國血液凈化,2005,4(8):446.
[5]梅長林,葉朝陽,趙學智.實用透析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47.
[6]孔梅敏.進餐時停止超濾預防透析低血壓護理觀察[J].浙江醫藥,2001,3(2):140.
[7]王質剛.血液凈化學[M].第 2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409-415
[8]陳春葉.透析性低血壓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5,4(1):60~61
[9]李鈴,蘇躍萍,汪容娥,等.血液透析相關低血壓56例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6):750-752
[10]岳琴琴,祁華,王蓓,等.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抗凝方法的應用及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7):11.
R472
A
1672-5018(2016)09-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