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軍
青海省海東市人民醫院 B超室 810600
腹部臟器損傷的超聲診斷價值
陳學軍
青海省海東市人民醫院 B超室 810600
目的:通過腹部臟器損傷的超聲圖像表現,以探討超聲在診斷腹部臟器損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分析112例腹部臟器損傷患者聲像圖與治療結果對照。結果:肝損傷12例,超聲診斷符合率 83.33%,脾損傷43例,超聲診斷符合率 100%,腎損傷30例,超聲診斷符合率100%,空腔臟器損傷27例,超聲診斷符合率59.26%。結論:超聲檢查能準確及時地作出腹部實質性臟器損傷的診斷,對空腔臟器損傷作出提示性診斷,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信息,已成為首選檢查方法。
超聲診斷;腹部損傷;診斷價值
腹部損傷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常危及傷者生命,超聲檢查能準確及時地作出腹部實質性臟器損傷的診斷,本文就我院2009~2015年經超聲檢查腹腔臟器損傷的112例住院患者進行分析總結,以探討超聲檢查在診斷腹腔臟器損傷中的價值。
1 一般資料
在112例中,男85例,女27例,年齡9~70歲。車禍致傷77例,高空墜落傷21例,斗毆致傷11例,銳器傷3例。
2 方法
采用東芝 240及百勝 MyLab-50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5MHz。因腹部外傷入院,患者取仰臥位,對全腹作多切面探查,首次超聲檢查時間0.5~96小時。
本組112例腹腔臟器損傷患者中,超聲診斷肝損傷12例,其中手術治療9例,保守治療3例,超聲診斷符合率 83.33%,誤漏診2例,漏診率16.67%。其中1例手術證實為胰腺損傷;脾損傷43例,其中手術治療40例,保守治療3例,超聲診斷符合率100%;腎損傷30例,其中手術治療3例,保守治療27例,超聲診斷符合率100%,空腔臟器損傷27例,均接受手術治療,超聲診斷符合率59.26%,誤漏診11例,誤漏診率40.74%;超聲診斷總符合率88.39%。
33例保守治療病例,除了超聲見有肝、脾、腎異常回聲和腹腔積液回聲外,均在超聲引導下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后經多次超聲隨訪,腹腔積液逐漸減少至消失,實質臟器內異常回聲區逐漸縮小,幾個月后消失。
聲像圖特征:肝損傷表現為肝包膜下梭形無回聲區,肝實質內有邊界不清晰的不規則稍高回聲區。肝外傷處肝包膜回聲中斷或不平整,伴有向肝實質伸展的不規則無回聲或低回聲區,肝腎隱窩及腹腔有游離液體的聲像圖表現。脾損傷表現為脾實質內可有不均勻性回聲增強或減低區,脾包膜連續中斷,局部回聲模糊,脾包膜下呈現半月形或不規則液性無回聲或弱回聲和腹腔積液的聲像圖表現。腎損傷表現為腎彌漫性或局限性腫大,腎包膜局部向外膨出,內為無回聲區,透聲稍差,實質內顯示邊緣不規則的低回聲或無回聲區,腎周圍形成血腫聲像圖形態多樣,表現為梭形或新月形、或橢圓形緊貼腎臟的無回聲區,內部可見散在點狀回聲,腎被膜回聲不連續,有時亦可見腎竇輕度分離,內有云霧狀低回聲。空腔臟器損傷主要表現為腹腔內的游離氣體回聲及腹腔積液聲像圖,且腹腔積液內透聲極差,內可見點、片狀回聲。
腹部臟器損傷是普外科常見急腹癥,臨床通常將腹部臟器損傷分為空腔臟器損傷和實質臟器損傷,空腔臟器損傷如膀胱、胃腸和膽囊等損傷,實質臟器損傷為肝、腎、脾以及胰腺損傷等[1]。對于腹部外傷患者,判斷是否存在腹腔臟器的損傷至關重要。如有腹腔臟器損傷,常需及時給予手術治療,一旦救治不及時,會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超聲在腹部臟器損傷臨床診斷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超聲檢查能及時準確地作出是否有腹腔臟器損傷的診斷,能夠極大地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率,因此,超聲常用于急腹癥的診斷。腹部臟器損傷的影像學表現主要為:(1)脾臟損傷的超聲影像學表現為臟器邊界模糊、脾包膜組織中斷、實質內有不均勻回聲,對于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實質內回聲較雜亂,形態不規則,在其腹腔內可見暗性積液。(2)肝損傷患者的影像學表現為邊界模糊,肝包膜有低回聲或無回聲,對于真性肝破裂患者會表現為包膜不規則回聲,肝中央破裂患者表現為肝包膜完整,但回聲不均勻,部分形成血腫。(3)膀胱損傷患者的影像學表現為腹腔內有低回聲或無回聲,膀胱形態出現異常,在腹腔內可見游離液體。(4)腎損傷患者超聲影像學表現為腎彌漫性腫大,邊界模糊,廣泛性撕裂傷患者還表現為腎皮質邊界不清、腎竇擴大。腎挫傷患者可見小血腫回聲,實質內有不規則回聲[2]。當腹部外傷病人做超聲檢查時,即使不能探查到受傷臟器的典型改變,外傷后只要發現腹腔存在積液,就可以在患者未出現大量內出血之前,提示內臟損傷的診斷,為臨床及時剖腹探查贏得時機,但要與原發性疾病所導致的積液相鑒別。對采取保守治療的內臟損傷患者,超聲檢查可動態觀察其變化,及時發現出現的并發癥。
有研究證實腹部臟器損傷患者采用超聲診斷,診斷的準確率較高,張天波等研究學者通過對169例腹部臟器損傷患者進行超聲診斷,診斷符合率達到了91.7%,證實了超聲診斷的可靠性[3]。本研究中,通過給予112例腹腔臟器損傷患者超聲診斷,診斷的準確率較高,能較準確及時地作出腹部實質性臟器損傷的診斷,對空腔臟器損傷作出提示性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超聲檢查空腔臟器損傷仍較困難,往往只能作出提示性診斷,定位難度大,腹腔積液伴有游離氣體回聲是其特征性表現,一旦確認并結合臨床即可診斷。
超聲檢查對腹部實質性臟器損傷根據其聲像圖特點,不難作出診斷,但由于腹部臟器損傷常有合并傷存在,并因患者體位限制等原因,影響診斷的準確率。實質性臟器如肝臟膈頂部位的小病灶及肝實質內非均質性低回聲病灶或肝內脂肪分布不均等易造成漏誤診,脾臟囊腫性疾病及脾分葉畸形也可能導致誤診。
[1]戚淑芹. 腹部實質臟器閉合性外傷的超聲及CT影像表現與診斷分析[J]. 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07):103-105.
[2]莫鵬,陳巧玲,黃清梅.腹部實質臟器損傷的超聲診斷意義探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02):203.
[3]張天波.腹部臟器損傷超聲診斷與臨床診斷結果對比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7):75-77.
R445.1
A
1672-5018(2016)09-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