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
《開封日報》2月15日刊發了一條消息,稱剛剛履新的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新軍,前一天到該市幾個區調研政法綜治和信訪穩定工作。
王新軍在履新前的職務,是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該縣因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2014年的兩次造訪引起全國關注,作為該縣的“一把手”,王新軍也備受關注。他在該縣2014年5月9日召開的專題民主生活會上“被批”的新聞,流傳甚廣。
去年6月30日,中組部對在全國遴選的102位優秀縣委書記進行表彰,王新軍名列其中,并作為5位代表之一上臺發言。
據《中國新聞周刊》統計,自去年6月30日受過表彰后,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內,這102位縣委書記中,已有58位獲得提拔,占比超過56%,且新晉崗位大多權力較實,留下了進一步上升的空間。
曾有過縣委書記經歷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縣委書記這一職位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不僅對其重要性有過多次闡述,還提出了“四有”的具體要求。分析認為,習近平如此關心這一群體的背后,既有對“郡縣治,天下安”的期待,也有對郡縣治理中存在問題的擔憂。
王新軍身材魁梧,聲音洪亮,看起來精氣神十足。他喜歡穿白藍相間的襯衫,頂著大部分變白的頭發,給人的印象是清爽而誠懇。
在2016年1月9日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還沒有傳出他調任開封市政法委書記的消息。他對蘭考的發展躊躇滿志,并且思路清晰。
來蘭考之前,王新軍已在開封工作了8年,其中有7年零9個月擔任該市禹王臺區區委書記(2005年之前叫南關區),并在此期間成為副廳級干部。這一段縣區“一把手”的經歷,為他擔任蘭考縣委書記打下了基礎。
在擔任禹王臺區委書記之前,王新軍是安陽市文峰區區長,再往前是林州市委副書記。這符合中國縣級官員升遷的“大眾”路徑:“一把手”多由“二把手”升遷而來,而“二把手”從“三把手”提拔的比例也很高。縣委副書記主管的黨建和縣長主管的經濟,是管全面的縣委書記的兩項核心工作。
在被表彰的102位縣委書記中,沿襲此升遷路徑的比例很高。也有人從縣委副書記直升縣委書記,還有人從市局委辦空降,還有其他的升遷路徑。相比較而言,縣委書記更多地來自于縣長的升遷,而縣長的來源則相對廣泛。這體現出相對于縣長,組織部門對縣委書記的任命更為謹慎。
受表彰的102位縣委書記,大多在經濟發展方面成績突出:合肥包河區原區委書記胡啟生,將一個該市財力最小的城區,發展成“安徽第一城區”“全國雙百強城區”;湖南中方縣原縣委書記張霞,帶領該縣發展工業上的“一區兩園”,工業年均增長15%左右,連續多年被評為湖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廣東新豐縣原縣委書記陳俊林,大力發展生態林及林下經濟,該縣2014年GDP、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中國社科院在2013年發布的《中國縣域經濟推動產業升級實踐》顯示,從2008年起,中國縣域經濟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全國總體水平。2010年全國縣域GDP總和占比為49.8%,并且仍呈增長態勢。
蘭考的情況有些特殊。“其他的地方可以‘不管黑貓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蘭考這兒,不管咋試驗,萬變不離其宗,要照著焦裕祿的樣子去做。”王新軍說。
焦裕祿的樣子是什么?就是要經常往基層跑,“如果基層干部經常見不到你,這就不像焦裕祿。”“老百姓總拿焦裕祿這個標桿對照現在的領導,不管是張書記、李書記還是王書記,關鍵是看你像不像焦書記。”
胡啟生的難題,則是包河區在由郊區向城區轉化的過程中,城鄉二元結構明顯,違法用地普遍,很多人習慣“先上車后買票”。他第一次代表包河區在合肥市的發言,竟然是做違法用地的檢討。
而陳俊林面臨的難題,則是新豐縣違規盜采稀土猖獗,以至于被國土資源部掛牌督辦。大量違規盜采,讓這個全國稀土礦儲量在全國名列前茅的縣,卻長期名列廣東省扶貧開發重點縣。
在2014年5月9日的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王新軍提出了著名的“蘭考之問”:“為什么守著焦裕祿這筆財富,50年了(蘭考)經濟仍比較落后,10萬人沒脫貧?為什么蘭考集體上訪、越級上訪那么多,社會矛盾大事小事不斷?”
他自己思考的結果,是“精神變物質沒有做好”。而要做好這件事,還是要回到發展工業上。習近平在蘭考考察時,也鼓勵蘭考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但在發展什么樣的產業上王新軍有自己的思考,他說,蘭考需要的是兩類產業,一類是高端產業,解決的是富財政的問題;另一類是農產品加工業,解決的是富民的問題。

時任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委書記的胡啟生(前左二)作為“河長”對合肥市十五里河污染治理情況調研。
這兩個“富”,也是很多縣委書記努力的方向。上文提到的幾位縣(區)委書記,都在主政期間大幅提高了本地的GDP和財政收入,而他們所選擇的產業,大都能兼顧民眾的收入。
中方縣原縣委書記張霞,被人稱為“葡萄書記”,因為她通過舉辦葡萄節,讓本地葡萄的美譽度大幅提升,價格也因此提高了很多,這不僅惠及當地財政,也惠及當地民眾。而陳俊林所發展的林下經濟,惠及了5萬多從業人員,2014年的產值超過3億元。
蘭考有兩個支柱產業與農民有關,一是木業加工,二是農產品加工。該縣引進了一家年屠宰5000萬只鴨子的企業,在農村建設了1000個鴨棚,交給1000戶農戶經營,統一供苗,統一供應飼料,統一防疫,統一收購,每個鴨棚每年的利潤至少5萬元。王新軍說,自己就是想找這樣的企業,“一頭連著農戶,一頭連著工業,把強縣和富民結合了起來。”
除了發展富民產業,受表彰縣委書記另一個特點是喜歡下基層。
習近平2014年3月在蘭考調研時,曾問王新軍:“蘭考縣所有的村子,你走了多少個?”王回答說走了一半多。習近平說:“這樣還不行,你要走遍蘭考所有的村。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囿于各種利益關系,直接的下級有時候不能傳遞準確的信息,而隔級的考察則更容易了解實際情況。
從此時到2015年上半年,王新軍把蘭考縣451個行政村走了一遍。這一過程,有時候有點像跟鄉鎮干部的“斗心眼”:鄉鎮干部希望去一些發展較好的村,而要了解真問題就要去一些貧困的村;鄉鎮干部通常希望將一切都事先安排妥當,而要了解實際情況,就要去拜訪那些沒有事先安排的農戶。
這樣的調研會產生兩個效果,一是能了解實際情況,決策知道往哪個方向發力;二是讓鄉鎮干部有所畏懼,不敢輕易糊弄他。
王新軍下鄉的體會是,下基層必須要走到群眾中間。“你放下架子和他們聊聊、聽聽,聽他們發一發牢騷,他們心里會很踏實。如果干部能說到百姓心坎里,解決他們最需要解決的點,他們就會感覺這干部好。”
陳俊林則喜歡騎自行車到基層調研。調研時,他隨身帶著一個筆記本,把和民眾拉家常時聽到的訴求和建議記錄下來,然后督促有關部門落實。他說:“騎車和坐車看到的風景不一樣。”
張霞則發明了“夜訪農家”,在她擔任縣委書記不到3個月時推出,如今已成為一項制度,規定了夜訪的時間、形式,并建立了夜訪的例會制度、責任制度和監督制度,還搭建了夜訪平臺,以解決在夜訪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胡啟生與基層的親密接觸,以藍藻泛濫的夏天最為典型。在這個季節,巢湖邊打撈藍藻的漁民,會經常看到皮膚黝黑的他頭戴草帽,卷著褲腿,行走在巢湖岸邊,巡查藍藻打撈與治理。
習近平總共到過蘭考3次,他后兩次來時,王新軍都是該縣縣委書記。他感覺到,習近平有從抓縣域治理解決中共長期執政的考慮,這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經濟層面,二是政治層面。
“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需要有經濟的發展。那是不是經濟發展了,黨和群眾的關系就必然改善了?不見得,甚至有可能發展了關系還越來越疏遠了。這樣黨的執政地位就不穩。所以不僅要發展經濟,還要轉變作風。”而轉變作風的目的,是要解決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關系。“解決了老百姓認可的問題,就解決了永遠執政的問題。”
有分析認為,在經過了30多年的高速發展而黨群關系仍然有待改善的背景下,“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理論,正在發生變化,要求主政者不僅要抓住老鼠,還要能密切聯系群眾。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充分發揮縣域政權的作用。王新軍說,縣這一級就像是一個國家的微縮景觀,“除了沒有外交,其他啥都有,國防還有武裝部和國防動員委員會。這是一個很大的做事的平臺,相對獨立。從歷史上看,不管怎么改朝換代,縣一級都相對穩定。”
“更主要的是,農民都在縣里。沒有農村富,就沒有中國富,沒有農村穩就沒有中國穩。所以發展要靠縣里,穩定也要靠縣里。”王新軍說,如果中央一聲令下,全國2800多個縣都齊刷刷地跟著走了,則天崩地裂都不怕,“縣域正常運轉著,中間層次都亂不了啥。”
2014年3月18日,習近平在蘭考縣委常委會擴大會議上說,我國有二千八百多個縣市區旗,如果每個地方的黨委和政府以及廣大干部都能堅持黨的宗旨,都能密切聯系群眾,都能帶領群眾把黨和國家方針政策落實好,則不論什么風浪來了,我們都可以穩坐釣魚船。
對102位縣委書記的表彰,正是發生在上述背景下。分析認為,表彰之意,是為縣委書記樹立標桿,從而改善縣治。
這些接受了表彰的縣委書記,此后很多都進入了職場升遷的“快車道”。2015年7月2日,胡啟生調任巢湖市委書記,官至副廳級。這是被表彰縣委書記中的第一位被提拔者,此后,對這一群體提拔的新聞不時見諸媒體。據《中國新聞周刊》統計,截至發稿前,這102位縣委書記中,已有58人獲得提拔,提拔的比例超過56%。
還有人經過了兩次提拔。比如胡啟生,先是在2015年7月份被提拔為巢湖市委書記,兩個月后又被提拔為合肥市委常委。之前,他在包河區區長和區委書記的位置上已經做了8年。還有湖南桂陽縣原縣委書記廖桂生,先是在2015年10月被提拔為湘潭市委常委、組織部長,2016年1月又兼任該市的統戰部長。
提拔后的崗位,絕大多數都是實職,其中被提拔為上一級市委常委的有22人,被提拔為上一級副市長的有14人,其他的職位還包括市委組織部長、紀委書記以及省廳副廳長,或者到級別更高的縣級市擔任一把手。只有1人被提拔為市人大副主任,2人被提拔為市政協副主席。
幾位正廳級縣委書記的升遷也引人關注,包括被提拔為北京市副市長的原西城區委書記王寧,被任命為昆明市委書記的原朝陽區委書記程連元,和被提拔為天津市副市長的原寧河縣委書記李樹起。這3位官員都是“60后”,新的任命意味著他們已經進入或有望進入省部級干部行列。
其中的“70后”縣委書記的動向也引人關注。在102人中,共有14位“70后”,如今已有6位被提拔,占比43%,他們中有4位被提拔為上一級市委常委,另兩位則成為市政府副市長。年齡的優勢,加上優秀縣委書記的履歷,讓他們今后的仕途頗受期待。
從提拔的時間看,去年的9、10月份和今年的1月份,是提拔的3個高潮,提拔的人數分別為9、16和12人,三者加起來,占被提拔人數的60%多。而今年2月份被調整職位的,只有王新軍1人。
從地域上看,福建、安徽、北京、廣東、云南、陜西、內蒙古、吉林等8個省、市、自治區,全部受表彰的縣委書記都得到了提拔。提拔比例較高的省份還包括河南、山東、湖南幾省。而甘肅、青海和寧夏3地,則還未見被表彰縣委書記受到提拔的公開報道。
這些縣委書記的未來走向尚未可知。但20年前被表彰縣委書記的路徑,或可為這個群體提供一個鏡鑒。1995年6月,中組部表彰了100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1月,其中的2人晉升到正省級,14人晉升到副省級,此外還有至少42人晉升到正廳級。其中有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如杜家毫、毛萬春、李玉妹、于迅等。
而與此同時,還有7人鋃鐺入獄,其中也有人耳熟能詳,比如廣西壯族自治區原政協副主席李達球、黑龍江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原廳長林秀山以及泰州原市委書記朱愛群等。
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說,縣委書記作為縣里的權力人物和公眾人物,要注意道德操守,道德上失足有時比某些工作失誤殺傷力還要大。“要慎重對待朋友交往,時刻檢點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導全縣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