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劍
摘 要: 徒步旅游近年來關注度不斷攀升,引發了民間徒步旅游浪潮,吸引了不少眼球。但國內關于徒步旅游的研究成果卻十分有限,理論研究大大滯后于徒步旅游實踐的發展。本文主要對國內徒步旅游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分析。首先,界定了徒步旅游的概念;其次,對徒步旅游者需求、動機及行為方面的研究進行了回顧;再次,對徒步旅游線路與產品開發、區域發展及安全問題三方面研究進行了綜述和分析;最后,明確了我國徒步旅游發展的進一步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徒步旅游;國內;研究述評
一、引言
徒步旅游作為一項時尚旅游方式最早在歐美國家興起,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傳入我國,近10年得到了迅速發展,是戶外運動和背包旅游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種體育旅游、低碳旅游新業態。中國十大徒步人物雷殿生《十年徒步中國》、張鷹(網名花雕)極限徒步登山探索之旅等讓人們深入了解徒步;此外,中國十大最美麗的徒步線路、尋找你心中的香巴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樓蘭徒步之旅、十年徒步古絲綢之路、環喜馬拉雅徒步穿越、西藏納木錯國際徒步大會等等活動引起更多人參與、更多人關注。徒步旅游不僅成為人民群眾強健體魄、綠色生活、塑造積極人生的一種重要選擇,也是磨練意志、增長見識、提升健康理念的一種有效途徑,并利于升華徒步旅游主體的文化境界、挖掘徒步旅游資源文化的內涵、推廣與創新特色徒步線路及相關文化節慶活動(李琦輝,2012)。徒步旅游活動既能滿足人們欣賞自然佳境、感悟人文歷史情懷,又能傳遞參與者誠摯友好的的融洽交往氛圍(張曉龍,2012),形成一種承載著文化、傳播著文化,又創造出文化的現代生活理念(譚達順,2011),可堪稱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種有效途徑(張永祥,辛治國,2007)。正因為徒步旅游對人類生活所具有的重要現實意義、徒步旅游消費彰顯的重要經濟價值以及徒步旅游者社會行為的生態和社會價值(金喬,2012),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旅游綠皮書》中,《徒步旅游的發生、發展與展望》首次作為專題報告納入政府規劃體系,開始向專業化、組織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
2014年4月1日,筆者以徒步、徒步運動、徒步旅游等詞語為關鍵詞在百度及中國知網上進行搜索,百度查詢結果中“徒步”關注度已達1個億,徒步旅游關注度也達0.57個億,關注度最低的“徒步大會”也已經達到230萬,可見與徒步運動及徒步旅游在實際生活中網絡關注度的確非常高。而中國知網的查詢結果則代表學術界對于徒步運動及徒步旅游的關注度,知網中關鍵詞查詢結果大部分以新聞報道、游記攻略、行業介紹為主,關于徒步旅游方面的學術研究成果雖有逐年上升趨勢,但是不足100篇。說明我國關于徒步旅游方面的學術研究很大程度上滯后于徒步旅游實踐的發展。
本文基于我國現有徒步旅游學術研究滯后于徒步旅游實踐發展的實際,對國內徒步旅游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分析。首先,界定了徒步旅游的概念;其次,對徒步旅游者需求、動機及行為方面的研究進行了回顧;繼而對徒步旅游線路與產品開發、區域發展及安全問題三方面研究進行了綜述和分析;最后,提出了發展我國徒步旅游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二、徒步旅游的概念
徒步旅游在國內興起時間并不長,學者對于徒步旅游的稱呼五花八門,有的甚至將徒步旅游與背包旅游、自助旅游、驢友旅游等名稱混為一談,關于徒步旅游概念的表述也是眾說紛紜。
就旅游體驗的角度而言,徒步旅游是背包旅游者最喜歡的一種旅游方式,是以徒步為主要旅行方式的自助旅游形態,旅游者不僅能從自然和人文景觀中獲得強烈的旅游體驗,而且能有效的增強旅游者的體質,錘煉旅游者的意志,也是環境影響較小、純生態的一種國際時尚旅游方式(黃向,2005)。就旅游開發與游客需求而言,徒步旅游游是隨人們回歸自然和回歸傳統的潮流而興起的一種專項自助旅游方式、新型旅游開發方式和景區管理模式,為旅游者提供了一個在短時期、有限空域內某些需求甚至基本需求難以滿足的環境,這種臨時性的缺失使徒步旅游者在挑戰和考驗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肖勝和,2008,2010)。付小均(2009)、饒華清(2010)、金喬(2012)、王亞奇(2013)萬田戶(2013)等對徒步旅游的概念也做了相關界定。
以上徒步旅游概念和定義雖然表述不一,但在強調徒步為主要旅行方式,帶有運動健身的目的,注重活動的體驗性、自主性、低碳環保性以及目的地環境的原真性等方面具有同一性。
三、徒步旅游者需求、動機及行為研究
目前國內徒步旅游者動機行為理論研究主要借助心理學、管理學、生態學相關視角得以豐富和提升,統計、計量、文本內容分析等方法也逐漸滲入了徒步旅游的群體研究,更有學者將研究視角轉向女性、老人、高校大學生等弱勢群體。
曹仁明(2013)借鑒推拉動機模型、顧客感知價值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對徒步旅游消費者行為進行了探討,歸納出徒步旅游者的態度、行為控制認知、主管規范、目的地景區的供給狀況和營銷是影響徒步旅游者消費行為的六大因素,并構建了徒步旅游者消費行為影響因素的模型。劉玉財,梁軍武等(2012)結合企業管理的重要理論--客戶需求分析($APPEALS)方法,在充分了解分析客戶需求的基礎上使戶外徒步穿越項目的設置科學化和可持續發展,并提出通過樹立強烈服務意識、待旅游者如親人觀念以及提高服務質量等途徑,實現顧客和企業雙贏。張一群,楊桂華(2010)將旅游凈生態足跡的思想首次引入國內,并應用于云南梅里雪山腹地--雨崩村的徒步旅游者,對高生態足跡地區游客到低生態足跡地區進行旅游活動的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徒步旅游者在一定停留時間下,旅游活動對于減輕全球環境壓力是有貢獻的。
統計、計量、網絡文本分析等方法在徒步旅游消費者行為特征定量分析方面的運用,為研究徒步旅游者消費需求、動機和行為做出了積極貢獻。崔倫強,劉冬陽(2013)以哈爾濱為案例,通過調查問卷對不同年齡、性別、收入程度徒步旅游者的行為特征從參與動機、活動類型選擇、活動時間選擇、資訊渠道、裝備購買傾向等角度進行了分析比較。高玲,李悅錚(2012)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和SPSS統計分析方法,得出大連徒步旅游者對徒步體驗的重視度與滿意度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的結論,并指出徒步旅游者者最為滿意的是濱海、山體風景及徒步大會的網絡宣傳度,而洗手間問題、休息飲水處、交通距離、醫療應急安全措施以及購物便利度及價格這5 項滿意度最低。賈建忠,楊楊(2012)分析了鄉村徒步旅游游客感知價值對游客滿意及游客忠誠的影響,認為價格價值、功能價值、社會價值及情感價值這四個鄉村徒步旅游游客感知維度對游客滿意和游客忠誠都呈顯著性的正相關;其中情感價值的影響最為顯著,功能價值次之;同時游客滿意對游客忠誠也呈顯著性正相關;通過中介效應的進一步分析發現,游客滿意在聯系游客感知價值與游客忠誠度方面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部分特殊群體的徒步旅游活動已經引起了相關學者的關注。王平(2003),靳守國(2005),盧明強、尚飛和王秀梅(2010),陳麒、于悅和遲曉鵬(2012),徐濤、張世忠和鄒愛華(2012),管慧香、許捷(2013)分別對高校大學生開展戶外徒步旅游活動進行了關注和研究。馬良(2012)則較為關注女性參與徒步旅游的意義、優勢與劣勢,認為女性參與徒步旅游,能進一步完善徒步旅游推廣模式,擴大徒步旅游產業布局,促進徒步旅游新產品開發,利于提高女性社會地位、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并提出了推進女性開展徒步旅游的針對性措施。王銘宇(2014)通過對徒步老年人健康體適能的檢測并與國家均值對比,發現徒步運動對改善老年人群身體機能有著顯著性作用,并呼吁加強輿論引導,為老年人群提供科學的健身計劃,使老年人群能重視自己的健康問題,積極參與徒步運動與徒步旅游,提高身體機能。
四、徒步旅游線路與產品開發研究
目前國內學者對徒步旅游線路與產品開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徒步旅游線路開發的基礎理論研究,另一是區域層面的徒步旅游線路設計與產品開發研究。
(一)徒步旅游線路基礎理論研究
馬輝錦(2012)從戶外徒步線路設計的影響因素、設計類型和設計方法等方面對戶外徒步線路設計理論基礎進行了相關研究,對于改善戶外徒步線路雜、亂、缺的現狀,降低人們進行戶外徒步時的危險系數,規范戶外運動市場的混亂局面,促進戶外運動俱樂部發展創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馮其明(2012)從徒步旅游開發的五個原則和五個步驟著手,對徒步旅游線路的開發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二)徒步旅游及產品開發研究
胡一鳴,郭飛,何先柱(2008)通過分析徒步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出徒步旅游開發模式;結合安徽省徽杭古道實證研究,闡述徒步旅游開發過程中必須堅持資源文化的原生態性,堅持景區分區、游客分類、安全分級三大開發理念。饒華清(2009)分析了徒步旅游對于旅行社發展轉型的重要意義,并以杭州為例,探討旅行社徒步旅游產品開發研究的相關措施和手段。劉濤(2012)對廈門徒步旅游發展的條件進行分析,并設計了四條徒步旅游線路,提出近期發展的對策建議。潘鴻雷等(2010)以江西婺源為例,探討了鄉村徒步旅游開發與鄉村旅游交通的優化問題和措施。秦月花(2012)以桂林鄉村徒步旅游為例,探討了鄉村徒步旅游開發與鄉村旅游設施優化措施。李驍、杜鮮峰(2012)通過對秦嶺北麓周至林區自然生態景觀、人文景觀、適應時代需求等優勢資源的分析,對打造一條國內外知名品牌的徒步健身旅游線路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段煉(2010)通過對普達措國家公園區域的實際調研,提出徒步旅游線路設計的安全性、原始性、體驗性、教育性四大原則,結合普普達措實際情況,開發了針對專業生態游客完整生態系統體驗路線和短距離的小生態區域體驗線路以及藏區牧業體驗線路。王忠斌、楊小林等(2013)運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按照《中國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中的有關規定,對派鎮-墨脫徒步線路旅游資源進行了科學評價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開發對策。
五、徒步旅游區域發展與安全問題研究
(一)區域發展研究
目前,對徒步旅游區域發展的研究在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的分析探討略顯不足,更多聚焦在區域城市的徒步旅游發展現狀的研究,視角相對狹窄,同時也缺少跨區域之間的徒步旅游研究,區域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有待進一步提高。邵永平(2010)對烏魯木齊徒步旅游發展進行了經濟學方面的研究,而陳紅梅(2011)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徒步旅游進行了初步的探討,通過對烏魯木齊市徒步旅游者和戶外用品店兩個市場的調查分析,運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新疆徒步旅游發展最具代表性的地區-首府城市烏魯木齊的徒步旅游發展進行研究,并提出了烏魯木齊徒步旅游發展的合理對策。胡海燕,羅許伍(2012)通過對尼泊爾徒步旅游發展的經驗分析,提出了對我國西藏發展徒步旅游的的啟示。華林英(2014)通過分析徒步旅游的優點,列舉武漢城區適合徒步旅游的地點,為武漢地區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徒步旅游提出了建議。楊淇鈞,任宣羽(2014)對鹽邊縣徒步旅游活動的不足進行了梳理總結,并結合其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提出了發展徒步旅游的相關對策和建議。
(二)安全問題研究
徒步旅游雖然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個體也能從徒步旅游過程中獲得極致體驗,但徒步旅游同樣存在不可預知的風險。由于個體體能、經驗、技巧等方面的差異,以及自然環境的諸多不確定性,徒步旅游參與的群體越廣,累積的風險越高,越容易導致安全事故。如何預防和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以及問題出現后如何及時提供救援保障,是研究者和全社會需要解決的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胡明雷(2011)結合中國的國情和探險旅游業的行業特點,分析了中國旅游救援現狀,對徒步探險旅游產品開發所涉及到的安全隱患進行量化分析和有效評定,針對徒步探險旅游目前的安全現狀及個指標體系的量化結果,尋找我國徒步探險旅游安全存在的問題和原因,試圖提出我國徒步探險旅游安全發展的對策措施。胡明雷,海米提·依米提(2011)通過對徒步旅游者的調查,篩選出“游客因素”、“環境因素”、“相關人員因素”、“政府因素”等4項綜合因素及15個具體指標,運用層次分析法得出徒步旅游安全影響因素的總排序,認為救援和政策法規是影響徒步旅游安全的兩個前提因素;危險認知、徒步經驗、地質地貌、領隊路線熟悉程度、身體素質和天氣氣候是重要因素;領隊處理突發事故能力、個人裝備、隨行醫療人員、交通、露營地選擇及領隊組織能力和協作則為一般因素。
六、結論及啟示
徒步旅游因其獨特的價值與魅力在我國迅速發展,隨著參與隊伍的不斷壯大,逐漸成為一種時尚流行的社會生活方式,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我國徒步旅游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卻十分有限,即使目前國內學者對徒步旅游研究的視角多樣,側重點不一,與徒步旅游的發展實踐比較也只能說是冰山一角,徒步旅游學術理論方面的研究仍然任重道遠。
從研究的視角來看,國內徒步旅游研究融合了經濟學、社會學、文化學、旅游學、地理學、體育學、心理學、管理學、消費者行為學等多學科視角,這種跨學科、多視角的研究使徒步旅游在國內積累了一定的前期成果,對于我國徒步旅游的發展實踐不乏一定的指導意義。從研究內容來看,國內徒步旅游既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徒步旅游的價值功能、徒步旅游者行為動機、徒步旅游線路與產品開發、徒步旅游區域發展現狀方面的研究,但表現出理論支撐不牢、實證分析淺薄、區域視角狹窄、研究廣度深度不足、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欠缺,徒步旅游研究領域具有眾多值得研究及突破的空白點。
第一,拓寬徒步旅游研究視角,豐富理論與實證研究成果。徒步旅游是一種體育運動與旅游相互融合的新型旅游業態,是一個完整的跨產業運營系統,現有文獻主要集中于徒步旅游者、徒步旅游產品線路的研究,忽略了徒步旅游經營者、徒步旅游管理機構、徒步旅游目的地社區、徒步旅游行業組織及非正式組織等利益相關者以及徒步旅游供給運營合作模式的研究,同時對于徒步旅游與體育旅游的融合發展以及結合徒步旅游發揮其旅游節慶及體育賽事等方面的效應研究較為缺失。今后徒步旅游研究應該在理論高度和深度上進一步挖掘,并拓展實證分析內容。
第二,加強徒步旅游政策研究。首先,將徒步旅游作為一項國民福祉納入頂層設計,尤其關注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使徒步旅游真正童叟無欺。其次,重視徒步旅游對于老少邊窮地區的扶持政策研究,提升徒步旅游在旅游扶貧中的戰略意義。再次,加大對徒步旅游市場準入的研究,制定適合徒步旅游進入和退出的壁壘機制,加強行業監督與管理。最后,對徒步旅游線路進行風險等級評估,制定切實可行的評估標準,并建立完善的救援保障體系。
第三,關注徒步旅游供需時空差異研究。由于資源稟賦、氣候條件、經濟水平、消費理念和習慣等因素的區別,徒步旅游在時空上會體現出較為明顯的區域發展差異,如何識別區域徒步旅游產品、線路需求與供給差異,實現跨區域資源配置與聯動,將是徒步旅游未來比較重要的研究方向。
第四,鄉村徒步旅游發展的社區經營模式研究。目前徒步旅游目的地大多集中在邊遠少數民族村寨和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多數是村民自發開展經營接待業務,松散無組織,為了爭搶客源也時常產生矛盾,既破壞了鄰里關系,又影響了徒步旅游者的體驗。部分徒步旅游目的地雖然有了投資企業的介入,但是由于投資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與村民享受分紅、就業、改善生活環境等方面的預期存在差距,企業與社區的矛盾不斷激化,影響了目的地開發與經營。探尋鄉村徒步旅游開發經營的理想模式,平衡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收益分配,實現社區和諧穩定仍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第五,徒步旅游與實現中小旅行社經營轉型的問題研究。新旅游法及各項反浪費、反貪腐政策的實行,眾多中小旅行社遭遇了經營窘境。傳統旅游經歷了大浪淘沙之后,中小旅行社正躍躍欲試以戶外俱樂部的形式進入戶外旅游、徒步旅游市場,以實現部分業務的轉型。這種轉型的時機、可行性及轉型過程中遇到的發展瓶頸等問題,也是值得業界和學術界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