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喬 張欣然
摘 要:創意旅游已成為旅游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旅游創意產業的迅速發展需要大量旅游創意人才的培養,本文從旅游創意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出發,分別從非模式化教學、延伸課堂、改革師生關系與評價體系、建立基于旅游創意創業的實踐實訓項目等四方面進行了旅游創意人才培養教學方法的探討。
關鍵詞:旅游創意人才;教學方法;創意素質
一、研究背景
創意旅游,是旅游發展的一種新的模式,利用創意產業的思維方式和創造模式整合旅游資源,創新旅游產品,鍛造旅游產業鏈。它強調對于傳統旅游發展模式的創新和改造,通過重塑旅游產業體系,形成一種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轉型的全新旅游發展模式。旅游創意產業的發展的基礎與核心問題是旅游創意人才的培養,2015年2月,國家旅游局的“萬名旅游英才計劃”,表現出我國對于旅游創新人才的渴求和重視。雖然旅游創意人才培養途徑是多樣化的,但無疑高校仍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基地。然而,目前國內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主要培養的是較為傳統的旅游管理人才,在旅游創意人才的培養方面才剛剛起步,無論在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等方面,對于學生創意思維與能力的訓練與培養都比較欠缺,因此,旅游創意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旅游創意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
總的來說,我國旅游創意人才的培養存在以下幾方面主要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脫離市場需求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偏向傳統,或以理論教育為主,或以業務技能培養為主,不能夠根據旅游市場的實際需求形成精確的人才培養定位,創意旅游人才的培養更鮮有高校問津,導致所培養的旅游人才無論在知識結構還是思維能力等方面均難以適應創意旅游產業相關崗位的任職要求。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旅游業與創意產業的融合,其發展需要大量有創意、能策劃、會管理、懂營銷的高層次旅游人才,如何轉變課程設置,調整設置方向,使其課程設置適應旅游產業變化的步伐,是許多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面對以及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三)教學方法陳舊
高校傳統的旅游教育更為偏重理論知識的教育,在教學活動中,還是更多的以教師的講授為中心,這種單向的知識傳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獲取一定的專業知識及理論,更多的仍然是一種智力培養。但是在新創意經濟形態下所需要學生具備的創意創新能力、應變能力、策劃能力則明顯培養不足。
(四)教師業務結構不合理
與傳統人才培養相比,旅游創意人才培養需要更高的素質要求,尤其需要具有系統旅游學科教育背景、又擁有豐富實踐經驗、同時又能精準把握時代脈搏和旅游行業發展方向的高學歷學科帶頭人。但目前對于絕大多數高校而言,還較為缺乏這樣的教師人才,不能及時汲取新的知識并應用于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還不能滿足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
三、旅游創意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
(一)非模式化
目前,已有很多高校開設了相關專業,并已經培養出一批畢業生,但社會對其認可程度并不高。我國的傳統教育更為注重的是對于已有知識的記憶與掌握,但事實上,旅游創意是追求創新與變化的,創意本身也是充滿個性色彩的。所以在旅游創意人才培養方面,其衡量人才的標準并非統一的,而且還是不斷變化著的。這當然也給旅游創意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在教育培養機制方面大膽創新。不追求單純的模式化培養,扭轉傳統教育的視角,轉而從培養學生最原始的“創意沖動”開始、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尋找“創意快樂”。與此同時,要敢于要打通學科壁壘,鼓勵學科交叉,將旅游管理類學科與文學類、工科、美術類學科融合,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使旅游創意人才成為復合型“通才”,具備文化創意思維、創意表達、創意傳播的綜合能力與素養。
(二)延伸課堂
第一,課堂向企業延伸,校企結合的培養方式在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是常見方式,但是旅游創意人才的培養,所需要合作的企業不能拘泥于旅游企業,旅游業的邊界已越來越模糊,交叉行業的發展也正是旅游創意產業發展的契機所在,因此,在所合作的企業中可選擇文化傳播企業、新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
第二,課堂向互聯網延伸?;ヂ摼W與文化產業高度融合,推動了產業自身的整體轉型和升級換代,互聯網對創客文化、創意經濟的推動非常明顯,它再次激發起全民創新、創業,以及文化產業、創意經濟的無限可能。因此,在高校的旅游創意人才培養中,應該以年輕人更喜歡的方式,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網絡上獲取信息的角度。
第三,課堂向行業延伸。高校應為提升學生的旅游創意創新能力搭建更為扎實的平臺,實現與行業之間更多的互動。以高校為載體,開展各種旅游創意類的活動競賽與科研交流活動,集結行業力量,不僅可以增強產學研三位一體的交流與合作,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學生擴大眼界,利用這些活動,增加與旅游創意行業的接觸與交流的機會。
(三)改革師生關系與評價體系
旅游創意人才培養中教師角色的變化是十分重要的,要徹底改變 “教師講、學生聽”“一個老師講到底”的教學模式,把更多課堂變為學生在不同專題教師引導下主動參與、自主發現和探究、獨立思考和不斷創新的知識旅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讓教師從傳授知識向幫助學生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轉變,構建伙伴型、多(多名教師)對多(全體學生)的課堂師生關系,使課堂教學成為一個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創造的過程。同時,為增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可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和評價方法,打破過去以考試和分數為主要標準的學生評價體系,突出從思維、能力、素養等方面對學習的效果進行評價。
(四)建立基于旅游創意創業的實踐實訓項目
傳統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實訓項目以在旅游企業中開展基礎服務工作為主,創意創業是目前以及未來旅游行業發展中的核心力量,因此,在旅游創意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可改良已有的實踐實訓項目,將創業教育融入進專業實踐教育中,發揮專業特色,通過創業實踐來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學校應更多挑選旅游創意型企業作為學生實踐實訓教學的平臺,而非傳統的旅游酒店企業。其次,學生進入企業,不再是單純的實習生,而是以獨立的市場主體的身份參與真實的社會競爭,并運作真實的社會項目,感受項目帶來的思維刺激,并提升自身的旅游創意能力。第三,班級公司化管理,在教師的帶領下,為班級建立較完備的企業化組織框架結構,學生可以在高校教學中體驗學生與企業員工的雙重身份。第四,課堂實訓與課外實訓相結合。教師可結合企業項目進行實訓項目設計,并挑選較好的學生創意推薦給企業。
參考文獻:
[1]張玉蓉,樊信友,鄭濤.創意旅游視域下高校旅游創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5).
[2]張琰飛,朱海英.西南地區旅游創意產業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市場論壇,2013(8).
[3]劉婕,諸丹,練紅宇.論新形勢下的旅游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與課程體系優化——以成都大學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