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靜



這些年來,那鼎浩的名字在烏魯木齊一天天響亮起來。一個普通平凡的面團到了他的手里,就能變幻成葡萄架下美麗的少女、打馕的俊朗男子、彈著熱瓦甫的老藝人……他的面塑作品里都流淌著維吾爾族的生命律動,絢爛多姿的新疆生活在他手中以一種別致的樣式再現。
高價面娃娃
春節臨近,在那鼎浩位于烏魯木齊北京路上的工作室里,不斷有人前來預訂新年禮品。這是那鼎浩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從構思出以“百猴獻壽”為主題,到反復調整出最佳呈現效果,那鼎浩與學生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便塑造了滿工作室的“猴寶寶”。與往年一樣,這些年味十足的面塑作品很快就被顧客一搶而空。
不過,這樣的作品對于那鼎浩的面塑手藝來說,只能算是小打小鬧。他的另一處工作室位于七坊街創意產業園區。小小的空間并不敞亮,但細致地觀賞這里陳列的面娃娃,你能感受到姑娘臉上的長睫毛像是在閃動,男子手中的烤馕似乎也聞得到香味。
同樣讓我們印象深刻的還有這些面娃娃的價格。問及這些作品的單價為何動輒上萬元?40歲的那鼎浩顯得有些靦腆和不好意思。6年前工作室成立之初,客人來詢問一個西瓜巴郎(小伙子)的作品價格。面對這個乒乓球大小的作品,那鼎浩心里也沒數,只覺得一件作品從打腹稿、畫樣稿,到揉面、染色,捏塑完成,需要耗費好多心血。于是,他一咬牙說:“200塊?!笨腿朔吹褂X得很驚訝,二話沒說就掏錢買走了。
那鼎浩將這件事情說與母親聽,母親很欣慰:面粉的價值不高,做一件小型面塑也用不了多少面,相比街頭巷尾那些以面塑為生的小攤販,兒子的第一件作品就能賣到200元,是個非常不錯的開始。不過,街頭游攤并不是那鼎浩想要的形式,藝術創作的價值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換算,他也覺得有些不妥。但是未來的路究竟應該怎樣走,他暫時未想到好的方向,只好先潛心于創作。
細致入微的風格注定了那鼎浩的作品產量不高,但售出的速度卻越來越快,展架上長期空空如也的狀態也讓那鼎浩犯了難。漲價或許是一個有效的控制方式,但是漲到多少才算合適?那鼎浩使了使勁,從600元到1 000元,再到現在一件精致的作品售價大概在10 000元左右。盡管每次向顧客說出價格時都要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但那鼎浩終于在制作周期和售賣速度上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在為自己帶來一定收入的同時還能存下一些滿意的作品,這樣的狀態讓他感到很滿足。
在新疆生根的山東面塑
在面塑上遇到的問題,那鼎浩都喜歡跟母親分享,因為母親不僅是他最忠實的“粉絲”,也是他面塑技藝的啟蒙老師。
那鼎浩母親的面塑手藝傳承于他的曾外祖母,屬于傳統的山東面塑,也算世代相傳。當那鼎浩還是小那的時候,逢年過節,母親用制作祭祀貢品剩余的面團為他捏出的老虎、兔子,總會成為他向小伙伴們炫耀的“寶貝”。小孩子的天性使然,那鼎浩也學著母親有模有樣地捏面人。但由于配方不對,第一次費盡心思做出的面塑第二天就變得慘不忍睹。那鼎浩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不過,這也促成了他日后對面塑技藝的鉆研和創新。
首要面對的就是新疆的干燥氣候。為了研究出妥善保存面塑作品的辦法,避免出現開裂、褪色、掉粉等現象,那鼎浩和母親從面粉的比例、加入的輔料等方面,對配制面團的“家傳秘方”進行了調整。“用的面可稱為‘三七分,就是三成糯米粉和七成白面摻和而成。傳統的面塑是用蜂蜜來進行保濕和保持柔韌度,但加入蜂蜜會讓面團呈現出淡淡的米色。我們用甘油來代替蜂蜜,這樣配出來的白色就非常準確。”
解決了面團問題,那鼎浩又開始潛心鉆研面塑的塑造技藝,最困難的環節就是人物的神情?!包c睛之筆可以決定一件作品的成敗。能夠通過面塑人物的眼睛來讀懂它的內心,或喜悅、或悲傷,這樣的作品才算是佳品。但面塑又是靜物,所以很不好把握。”
本想詢問他究竟是怎樣做到形神兼備的,但那鼎浩說自己嘴拙不善表達,就直接演示起來。他揪起一個面團,三兩下就做出了一個小人偶。人偶臉部經過簡單的捏、刮、點、劃,瞬間栩栩如生。其間并未發現特別之處,或許只能說他天賦異稟吧!
鮮活的新疆風情
談及那鼎浩的面塑,就不得不說說其中濃郁的新疆風情,最為驚艷的就是那件名為《十二木卡姆》的作品。
那是一次前往木卡姆宴會廳就餐的經歷,餐廳樓梯間的油畫燈箱吸引了那鼎浩的目光。新疆少數民族畫家哈孜·艾買提的巨幅油畫《木卡姆》,展現了維吾爾族音樂會的盛大場面。那鼎浩專注于油畫中每個演奏者如癡如醉的神情,一個念頭在他的心里逐漸清晰:他決定用面塑的形式來重現這一場景。
這個想法一出,那鼎浩就得到了家人的贊同與大力支持。父母一邊幫他查找資料,一邊幫他用竹簽削制演奏木卡姆的樂器。而他則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對畫面上的人物進行了惟妙惟肖的塑造。歷經半年,那鼎浩終于完成了這件得意之作,并獲得深圳文博會“旅游紀念品設計大賽”銀獎。
維吾爾族人立體的臉部輪廓本就為那鼎浩的面塑加分不少,而極為細膩的人物神情刻畫則成為了這些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為了能更加準確地表現新疆的風土人情,那鼎浩經常去南北疆等地采風,尋找創作靈感。采摘葡萄的吐魯番少女形象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里,于是就有了《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只有一張毛巾、一個洗手壺、一把剃刀的簡易理發攤,生意卻非常興隆,他便以此為基礎創作了《鄉村美發師》;還有《三橋烤肉》《山西巷那時候的事》《和田姑娘》等太多帶有新疆元素的鮮活畫面,都被那鼎浩以面塑的形式定格。
面人世界里的修身養性
因為獨樹一幟的風格和精湛的面塑技藝,那鼎浩的工作室里先后來了近200人跟他學做面塑,廚師、老師、記者、銷售……各個行業的都有。有的當作愛好,有的作為職業,而在這之中有位做記者的學生是那鼎浩工作室里的??汀!八诿嫠苌系奶旆植⒉桓?,但非常愛學。特別是在工作壓力大時,他總會來我這里,完全投入地做一件作品,用不了多久整個人的狀態就會變得很平和?!?/p>
在那鼎浩看來,面塑和其他手藝一樣,可以修身養性。所以,當新疆工藝美術大師、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這些榮譽一一落到那鼎浩頭上時,他的內心依然沒有改變。
但是在面塑技藝的傳承上,那鼎浩覺得要走的路還很長?!懊嫠軞v史悠久,但在新疆,尤其是在南疆、塔城等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人們對它并不了解。有人說是橡皮泥,有人說是泥人,還有人說這是塑料娃娃?!彼?,除了在工作室里進行創作,那鼎浩也會在新疆做一些面塑知識普及,展示簡單的制作工藝,講解面塑所用的原材料;一些學校會邀請那鼎浩去給學生們上面塑課,許多家長也會讓孩子跟著他學習,讓小朋友從小就接觸并愛上這門手藝;除了高端精品,那鼎浩和他的學生還會制作一些造型簡單可愛,價格親民的面娃娃,讓更多的普通民眾也能夠體驗到面塑之美。逢年過節、遇上市集,還常常會看見那鼎浩在街頭擺個小攤,展示自己的面塑手藝。因為在他看來,一項古老的藝術如果想流傳下去,就一定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