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超聲在鑒別甲狀腺功能亢進與橋本氏甲狀腺炎中的價值分析
王娜
目的探討超聲在鑒別甲狀腺功能亢進與橋本氏甲狀腺炎中的臨床價值。方法70例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組)與70例橋本氏甲狀腺炎(HT組)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頻超聲檢查,比較兩組患者在超聲影像學檢查方面的差異。結果兩組甲狀腺腫大(峽部增厚及上下徑變大)、內部網格樣回聲改變、結節樣改變和頸部Ⅳ區和Ⅵ區淋巴結腫大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內部血流增多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甲亢組甲狀腺上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PSV)為(97.58±7.49)cm/s,明顯大于HT組的(52.34±4.48)cm/s(P<0.05);兩組阻力指數(R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超聲在鑒別甲狀腺功能亢進與橋本氏甲狀腺炎在超聲影像方面表現差異較大,應用高頻超聲可以有效鑒別二者,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甲狀腺功能亢進;橋本氏甲狀腺炎;高頻超聲;價值
近年來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其中甲狀腺功能亢進和橋本氏甲狀腺炎是主要的兩種發病類型[1]。甲狀腺功能亢進是多種原因引起的甲狀腺分泌過多,從而導致機體出現高代謝狀態和興奮性增高的表現,其中以彌漫性甲狀腺腫最為常見[2]。而橋本氏甲狀腺炎則是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最常見的類型。二者在臨床上均可以表現為高代謝狀態和甲狀腺腫大,在診斷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超聲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檢查手段之一,也是診斷甲狀腺疾病的篩查手段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討超聲在鑒別甲狀腺功能亢進與橋本氏甲狀腺炎中的臨床價值,為臨床上更好的診斷這兩種疾病提供依據,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本院經實驗室檢查和病理學結果確診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組)與橋本氏甲狀腺炎(HT組)的各7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甲亢組男9例,女61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45.4±10.8)歲。HT組男10例,女60例;年齡18~67歲,平均年齡(45.8±10.3)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高頻超聲檢查,使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的S 2000和Philips iU 2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5~12 Hz。所有患者均采用仰臥位并充分暴露頸前部,使用探頭仔細對甲狀腺及周圍組織進行多切面檢查。注意測量甲狀腺大小,包括甲狀腺峽部前后徑、雙側葉前后徑、上下徑及左右徑,注意甲狀腺內有無回聲及結節大小,對于雙側頸部注意頸部Ⅳ區和Ⅵ區的淋巴結數目、大小、位置及內部回聲等,注意觀察甲狀腺組織內的血流情況,記錄PSV和RI。比較兩組患者在超聲影像學檢查方面的差異。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高頻超聲表現比較 兩組甲狀腺腫大(峽部增厚及上下徑變大)、內部網格樣回聲、結節樣改變和頸部Ⅳ區和Ⅵ區淋巴結腫大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內部血流增多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甲狀腺功能亢進主要表現為甲狀腺上下徑變大,而內部網格樣回聲改變、結節樣改變及頸前區淋巴結腫大表現相對較少;而橋本氏甲狀腺炎主要表現為甲狀腺峽部增厚、內部網格樣回聲、結節樣改變及頸前區淋巴結腫大。
2.2兩組患者PSV及RI差異比較 甲亢組PSV明顯大于HT組(P<0.05),兩組比較RI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高頻超聲表現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PSV及PSV差異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PSV及PSV差異比較(±s)
注:與HT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PSV(cm/s) RI甲亢組 70 97.58±7.49a0.66±0.05 HT組 70 52.34±4.48 0.64±0.08 t 43.369 1.774 P<0.05 >0.05
甲狀腺功能亢進和橋本氏甲狀腺炎均好發于青年女性,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數患者因為頸部粗大就診或體檢時發現[3]。目前臨床上診斷者兩種疾病常用的方法有甲狀腺功能檢查、超聲、核素及細針穿刺,而超聲檢查因為簡單、無創而經濟在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本研究對于這兩種疾病在超聲影像表現方面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兩組甲狀腺腫大(峽部增厚及上下徑變大)、內部網格樣回聲改變、結節樣改變和頸部Ⅳ區和Ⅵ區淋巴結腫大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內部血流增多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甲亢組PSV明顯大于HT組(P<0.05);兩組R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從病理學機制來說。甲狀腺功能亢進主要病理改變為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和小濾泡形成,甲狀腺組織間質充血及淋巴組織增生,因此在超聲上較少變現為網格樣改變;而橋本氏甲狀腺炎的病例改變則是廣泛的淋巴細胞浸潤和淋巴濾泡形成,甲狀腺間質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形成網格樣分隔,因此表現出明顯的小葉結構[4]。這一點與國內袁榕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此外,本研究中還發現在頸部Ⅳ區和Ⅵ區的淋巴結的檢出率方面,橋本氏甲狀腺炎組明顯高于甲亢組,考慮與橋本氏甲狀腺炎大量淋巴細胞浸潤后在頸部Ⅳ區和Ⅵ區的淋巴結聚集有關[6]。從甲狀腺血流改變方面來說,二者均表現為血流增加,主要與炎癥刺激破壞甲狀腺細胞后刺激新生血管生成有關,但是二者在血流方面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超聲在鑒別甲狀腺功能亢進與橋本氏甲狀腺炎在超聲影像方面表現差異較大,應用高頻超聲可以有效鑒別二者,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潘高云,夏建克,李選峰,等.超聲診斷橋本氏甲狀腺炎78例分析.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0,21(4):274-276.
[2]張艷,王學清,張克敏.169例彌漫性甲狀腺腫患者頸部淋巴結超聲檢查結果分析.山東醫藥,2010,50(18):107-108.
[3]樊炳慧,房秀霞.超聲在甲狀腺功能亢進與橋本氏甲狀腺炎鑒別診斷中的價值.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10,32(3):340-343.
[4]劉榮桂,王正濱,劉燕,等.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對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與橋本甲狀腺炎的鑒別診斷.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9,11(1):51.
[5]袁榕,李泉水,李振洲,等.超聲在橋本氏甲狀腺炎與甲狀腺功能亢進癥鑒別診斷中的應用.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3,15(4): 267-268.
[6]張云姣,劉志聰.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診斷中的應用.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8,24(4):365-36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19
2016-05-10]
476001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超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