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婷
影響宮腔內人工授精妊娠率的臨床因素分析
喬婷
目的分析宮腔內人工授精妊娠率的臨床影響因素。方法2400對不孕夫婦,回顧分析其臨床資料,觀察影響妊娠率的臨床因素。結果2400對夫婦,臨床妊娠率為12.5%(300/2400),單因素分析顯示,臨床妊娠率與年齡、不孕年限、促排卵周期、子宮內膜厚度、優勢卵泡個數有關;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30歲、不孕年限<5年、促排卵周期、子宮內膜厚度為6~14mm是獨立影響因素。結論宮腔內人工授精妊娠率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臨床上應關注患者年齡、不孕年限,并且要為其提供適合的促排卵方案,以此保證妊娠成功率。
宮腔內人工授精;妊娠率;影響因素
不孕癥作為臨床常見與多發疾病,主要是指夫婦正常性生活1年后仍未妊娠者,據統計,此疾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主要是受不良飲食、生活等習慣以及心理障礙影響而形成的。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宮腔內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治療,其具有簡便性、創傷小等特點,因此,臨床應用較為廣泛與普遍。但實踐中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妊娠成功率僅在15%左右。為了充分發揮IUI的作用,凸顯其臨床價值,本文以本院收治的2400對夫婦為研究對象,明確其影響因素,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2400對不孕夫婦,年齡24~42歲,平均年齡(32.5±4.4)歲,不孕年限1~15年,平均不孕年限(6.8±1.9)年;疾病類型:原發性不孕1500對、繼發性不孕900對。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不孕癥診斷標準;②均無婦科疾病;③臨床資料完整。
1.2 方法 采用回顧分析法,統計患者的年齡、不孕年限等,入院后給予常規檢查,確保其輸卵管通暢,結合患者具體情況,為其提供個性化的促排卵方案,常見的有自然周期排卵與藥物促排卵,利用陰道超聲[1]觀察排卵情況,將卵泡發育成熟視為授精時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妊娠率及各因素所占比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s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 本組2400對夫婦,臨床妊娠率為12.5% (300/2400),經單因素分析顯示,臨床妊娠率與年齡、不孕年限、促排卵周期、子宮內膜厚度、優勢卵泡個數有關,與未妊娠夫婦相比,年齡<30歲、不孕年限<5年、促排卵周期、子宮內膜厚度6~14mm、優勢卵泡個數≥2個所占比重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IUI周期雙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單因素分析比較[n(%)]
2.2 多因素分析 經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30歲[OR= 1.345,85%CI(1.532,6.443)],不孕年限<5年[OR=1.225,85%CI (1.344,3.487)],促排卵周期[OR=2.289,85%CI(2.743,7.853)],子宮內膜厚度為6~14m m[OR=1.217,85%CI(1.274,3.643)]。IUI妊娠率的獨立影響因素為年齡、不孕年限、促排卵周期與子宮內膜厚度。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受工業污染、飲食結構、運動方式、心理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不孕癥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其直接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目前,臨床上以宮腔內人工授精為主,其優勢顯著,如操作簡便、疼痛較小、價格低廉、并發癥較少等,但受一系列因素影響,導致妊娠率仍相對較低。本文以本院收治的2400對不孕癥夫婦為研究對象,其結果為IUI妊娠率與年齡、不孕年限、促排卵周期、子宮內膜厚度、優勢卵泡個數有關,其中年齡、不孕年限、促排卵周期、子宮內膜厚度為獨立影響因素。
女性生育能力直接受其年齡影響,隨著年齡的增大,其排卵能力、卵子受精能力等均會有所降低,從而影響了IUI治療。國內學者[2]經研究顯示,IUI妊娠率和年齡呈負相關,即年齡越大,IUI妊娠率越低;有關學者對比了年齡<28歲與年齡>34歲不孕者的IUI妊娠率,其結果為前者的妊娠率為47.5%高于后者的1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不孕癥患者受排卵障礙、輸卵管病變等影響,其病情將進一步進展,同時預后結果受不孕年限的影響。國內學者經研究證實,不孕年限越長,性激素分泌紊亂年限越長,因此,實踐中應關注>5年不孕患者,結合其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IUI治療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為是否排卵,本研究給予促排卵藥物,其IUI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但有關學者[3]報道顯示,促排卵藥物使用后,IUI妊娠率未見提高。為了保證治療效果,臨床工作者應充分考慮患者的個體化差異,合理、規范用藥,以此保證IUI妊娠率,以及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本研究指出子宮內膜厚度與妊娠率有關,國內學者經研究證實,子宮內膜厚度<6mm或> 14mm,均不利于妊娠。為了保證受精卵著床,臨床工作者應關注子宮內膜厚度,使其保持在6~14mm。同時,臨床工作者應關注子宮內膜形態及內膜容受性。
相關學者[4]經研究指出,IUI妊娠率與前向運動(PR)精子數、年齡、卵泡、子宮內膜容受性等有關;妊娠是精卵結合實現的,因此,精子對妊娠率有一定的影響。國外學者經報道顯示,IUI妊娠率閥值為處理后PR精子數10×106,與國內學者報道一致。部分學者[5]經研究顯示,IUI妊娠率與年齡、不孕原因、精子回收率、周期方案、卵泡數目、子宮內膜厚度、授精次數等有關。上述報道與本研究基本一致,日后研究應增加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宮腔內人工授精妊娠率與年齡、不孕年限、促排卵方案及子宮內膜厚度等有關,臨床上應給予高度關注,以提高IUI妊娠率。
[1]徐仰英,王海燕,喬杰,等.影響宮腔內人工授精妊娠率的臨床因素分析.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4(6):887-891.
[2]趙芳,孫瑩璞,蘇迎春,等.影響宮腔內人工授精臨床妊娠率的相關因素分析.生殖與避孕,2014,15(1):21-25.
[3]楊旭輝,楊少芬,鐘躍思,等.影響宮腔內人工授精妊娠率的臨床及精液因素分析.熱帶醫學雜志,2012,14(4):443-446.
[4]唐雪蓮,朱文杰,付志紅,等.影響宮腔內人工授精周期妊娠率的相關因素分析.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3,13(6):103-104.
[5]速存梅,王玨,蘇蘭,等.影響宮腔內人工授精妊娠率的臨床及精液因素分析.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3,16(4):477-48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56
2016-08-15]
467000河南省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