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輝
肩胛骨骨折嚴重移位的手術治療分析
陳永輝
目的研究應用肩胛骨外側緣入路手術方式對肩胛骨骨折嚴重移位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84例肩胛骨骨折嚴重移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采用非手術外固定方式實施治療;治療組患者采用肩胛骨外側緣入路手術方式實施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5%,高于對照組的69.0%(P<0.05)。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1/42),低于對照組的19.0%(8/42)(P<0.05)。治療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1.29±3.25)d、治療后肩胛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時間為(84.59±8.94)d,均短于對照組的(15.38±3.61)、(108.96±14.32)d(P<0.05)。結論應用肩胛骨外側緣入路手術方式對患有肩胛骨骨折嚴重移位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手術;肩胛骨骨折;移位;治療
肩胛骨骨折多數情況下是由于受外力強力沖擊而導致,對肩部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嚴重影響。通常情況下肩胛骨骨折移位的程度相對較為輕微,通過保守治療之后就能夠達到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但是如果出現程度嚴重的肩胛骨骨折,患者大多數情況下會合并存在頸椎、胸、腦等處復合傷,使治療難度明顯加大[1]。本次對應用肩胛骨外側緣入路手術方式對患有肩胛骨骨折嚴重移位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肩胛骨骨折嚴重移位患者8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體重41~78 kg,平均體重(54.6±9.5)kg;左側肩部骨折患者15例,右側肩部骨折患者27例;年齡22~74歲,平均年齡(47.8±9.1)歲;肩部骨折發病時間1~16 h,平均發病時間(8.7±2.6)h;治療組患者中男23例,女19例;體重44~76 kg,平均體重(54.2±9.1)kg;左側肩部骨折患者17例,右側肩部骨折患者25例;年齡20~79歲,平均年齡(47.6±10.5)歲;肩部骨折發病時間1~17 h,平均發病時間(8.2±2.9)h。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非手術外固定方式實施治療,實施影像學檢查,對骨折情況進行觀察,采用三角巾懸吊、外展架等器材實施外固定治療,常規消腫、止痛,并適時進行康復性訓練。治療組患者采用肩胛骨外側緣入路手術方式實施治療,術前進行X線、CT檢測,對骨折疾病的具體類型進行確定,術前24 h應用抗生素類藥物實施治療。在肩峰的后緣位置沿肩胛骨的外側緣位置實施切開處理,切口大小保持適當,在近端位置做弧形切口,在遠端位置做直切口,對小圓肌、岡下肌實施分離處理,使胛骨體部、頸部外側能夠充分暴露出來。對骨膜實施分離處理,使胛體、肩胛骨頸部、肩胛岡暴露。利用螺釘、重建板等材料對骨折位置實施妥善的內固定,對喙部骨折進行固定處理的時候,需在利用鋼絲張力帶固定的基礎上再用螺釘固定;肩峰較小者借助吸收線進行固定;肩胛骨折復位后利用螺釘固定。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住院時間和肩胛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時間。療效判定標準參照參考文獻[2]分為治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5%,高于對照組的69.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1/42),低于對照組的19.0%(8/4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肩胛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時間比較 治療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1.29±3.25)d、治療后肩胛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時間為(84.59±8.94)d,均短于對照組的(15.38±3.61)、(108.96±14.32)d(P<0.05)。
肩胛骨骨折發生嚴重位移的患者在骨折的部位會由于各種原因出現血腫等病變,引起肩袖部位肌肉發生痙攣,另外由于前鋸肌和胸小肌所具有的牽拉作用,在骨折的位置會產生較為劇烈的疼痛感[3]。肩胛骨骨折嚴重移位疾病患者通常情況下會伴隨存在各種合并傷,因此在通過手術方式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同時對合并傷實施有效處理。在手術操作開始前需要采用X線片等方式對骨折情況實施全方位的檢查,為手術的操作提供充分而可靠的依據[4]。肩胛骨骨折發生嚴重位移的患者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骨折發生的類型,對相應內固定方式進行選擇,對于肩峰和喙定位置發生骨折的患者,可以選擇鋼絲張力帶實施固定處理,當喙突達到完全復位之后,可以采用加壓螺釘實施固定處理,這樣可以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對于肩峰部相對較小的骨塊可以采用吸收線實施縫合固定處理,如果患者存在頸部骨折或其他骨折,選擇重建鋼板實施內固定。骨折的部位如果發生在肩盂緣骨位置,在復位之后可以采用拉力螺釘實施內固定。
[1]賀強,賈健,張宇.后側微創入路內固定治療肩胛骨骨折的臨床研究.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4,28(7):793.
[2]伊力夏提·賽吾來提,王偉,買買提明·賽依提,等.肩胛骨骨折合并臂叢損傷的早期顯微外科治療.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4,28(11):498-500.
[3]穆洪鑫,鄭閩前.肩胛骨外側緣入路對肩胛骨骨折手術治療安全性及療效觀察.江蘇醫藥,2013,39(6):712-713.
[4]殷圣銀,李貴堅.手術治療不穩定型肩胛骨骨折的療效分析.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2,14(7):636-63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028
2016-09-27]
461000 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