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敏 林玉蕓 陳永玉
硫酸氫氯吡格雷與低分子肝素鈉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護理效果
徐文敏 林玉蕓 陳永玉
目的研究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低分子肝素鈉治療過程中護理工作的意義。方法15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9例。其中觀察組患者在硫酸氫氯吡格雷與低分子肝素鈉治療基礎上采用臨床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在硫酸氫氯吡格雷與低分子肝素鈉治療基礎上采用常規護理,分析兩組患者臨床效果。結果兩組患者均完成相關治療,未有死亡患者出現。其中觀察組中治療總有效率為93.67%,對照組患者中治療總有效率為84.81%,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護理干預能夠提高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低分子肝素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應在臨床中廣泛推廣應用。
急性腦梗死;硫酸氫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鈉;護理;臨床效果
腦梗死是以腦血流障礙受阻為主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包括腦血栓形成、腔隙性腦梗死和腦栓塞等,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1]。腦梗死的發生與動脈粥樣硬化具有密切聯系,目前治療腦梗死最有效措施為超急性期進行溶栓治療,但是靜脈溶栓治療有很嚴格的時間窗限制,因此對于起病時間超過6 h的進展性腦卒中患者臨床上主要采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2]。除了藥物治療外,護理干預能夠對患者的治療起到積極作用[3],本院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臨床護理干預,取得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158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其中男90例,女68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59.45±10.27)歲,平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13.28±3.32)分,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9例。其中觀察組患者中男46例,女33例,年齡47~80歲,平均年齡(61.07±9.46)歲,平均NIHSS評分(12.89±4.21)分;對照組患者中男44例,女35例,年齡45~79歲,平均年齡(58.79±12.31)歲,平均NIHSS評分(13.42±2.91)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癥狀符合缺血性腦血管病,影像學檢查提示為急性發作;②患者頭部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提示顱內無出血性改變;③患者發病時間>6 h但<24 h;④患者年齡≤80歲。排除標準:①患者意識不清或者為大面積腦梗死和(或)NIHSS評分>20分;②患者存在出血傾向或者合并其他系統出血性疾病;③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④患者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或為臨終狀態。
1.3 方法 兩組患者確認診斷后均進行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低分子肝素鈉聯合治療,其中對照組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包括每日查房、監測體溫、心率、血壓等一般生命體征,督促患者按時服藥。觀察組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臨床護理干預方式,除常規護理工作外需要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并在康復醫師的指導下協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以及運動鍛煉等,同時多與患者溝通,消除患這焦慮情緒,及時將患者病情反應給住院醫師。
1.4 療效評定標準 兩組患者治療時間均為2周,患者治療結束后進行治療效果評估,其中治愈:患者患病側肢體肌力恢復到5級,肌張力正常,生活能夠自理,殘疾程度為0級;顯效:患者主要癥狀明顯好轉,患側肢體肌力恢復至4級及以上,患者生活基本能夠自理,部分活動需要他人協助完成,傷殘程度為1~3級;有效:患者癥狀和體征較入院前有所好轉,能夠在他人協助下進行日常活動;無效:患者癥狀無明顯緩解甚至加重,患者生活無法自理或者死亡。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完成相關治療,未有死亡患者出現。其中觀察組中治療總有效率為93.67%,對照組患者中治療總有效率為84.81%,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腦梗死是一種以腦組織血流障礙為主要特征的缺血性腦血管病[4],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根據相關統計[5],腦梗死患者中有超過80%的患者遺留肢體活動障礙。腦梗死多好發于中老年人群,尤其以老年男性患者多見,腦梗死不僅影響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甚至會增加家庭負擔。目前治療腦梗死最有效措施是急性期溶栓治療[6],包括采用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rt-PA)、尿激酶等,但是目前溶栓治療很大程度上受到時間窗的限制,目前臨床中采用rt-PA進行溶栓治療的時間窗≤4.5 h,采用尿激酶溶栓患者≤6 h[7],但臨床中受到各種因素影響,部分患者無法準確判斷其初始癥狀出現的時間,另外受到交通、天氣等因素影響有很多患者無法在時間窗內到達醫院。對于腦梗死>6 h的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上主要通過降低血小板以及抗凝治療預防患者疾病繼續發展。除了藥物治療外,護理干預的應用對腦梗死患者預后產生中要作用,積極的干預措施能夠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8]。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采用相同的抗血小板及抗凝藥物治療方案,觀察組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增加護理干預,結果顯示采用護理干預能夠明顯的提高急性期腦梗死臨床治療有效率。
綜上所述,采用護理干預能夠提高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低分子肝素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應在臨床中廣泛推廣應用。
[1]陳桂華,劉惠茹,付小芹,等.早期情志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和康復護理依從性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91-192.
[2]王萍,王思杰.細節化優質護理對腦梗死靜脈溶栓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0):12-13.
[3]李慧萍,李惠琳.行為護理對腦梗死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8):31-32.
[4]張玉芳,賴素勇.中重型顱腦損傷繼發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廣東醫學,2013,34(4):655-656.
[5]張愛英.優質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心理狀態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8):131-133.
[6]石超學,金屹瑋.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心理社會適應狀況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5):54-55.
[7]李寧.細節化優質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評價.中國醫藥導報,2015,12(28):164-168.
[8]李靜艷,孫寧,馬寶英,等.優質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及預后的改善作用.河北醫藥,2016,38(12): 1898-190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051
2016-10-21]
515041 汕頭市龍湖人民醫院(徐文敏 陳永玉);汕頭市中心醫院(林玉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