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趙東東
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綜合征56例臨床治療體會
李芳 趙東東
目的分析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綜合征(ACOS)的治療方法及效果。方法56例ACOS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29例)和對照組(27例)。對照組給予布地奈德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氟替卡松治療,比較兩組呼吸前1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預測值、病情發作次數、發作間隔時間及不良反應。結果治療后觀察組FEV1、FEV1/FVC、FEV1%預測值分別為(1.40±0.30)%、(66.48±11.70)、(62.10±1.30)%,高于對照組的(1.08±0.34)%、(59.30±11.72)、(51.47±1.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過程中觀察組病情發作次數為(4.25±1.21)次/4個月,疾病發作間隔時間為(35.15±3.67)d,優于對照組的(6.89±2.00)次/4個月、(31.59±5.06)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1例出現聲嘶,1例出現喉部干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90%(2/29),對照組1例出現出現聲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0%(1/27);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布地奈德聯合氟替卡松治療ACOS效果良好,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廣應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重疊綜合征;氟替卡松
支氣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歸屬于氣道阻塞性疾病,是臨床呼吸科常見的疾病類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1]。哮喘全球倡議(GINA)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OLD)提示支氣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并存,稱為ACOS[2]。相關統計資料[3]顯示,約13%~2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診斷為ACOS。ACOS患者肺功能下降較快,病死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本研究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56例ACOS患者,通過分組對比,分析ACOS的治療方法、效果及臨床體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56例ACOS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29例)和對照組(27例)。觀察組男15例,女14例,年齡42~80歲,平均年齡(62.27±12.24)歲;對照組男14例,女13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62.02±12.2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臥床休息,常規吸氧,給予抗感染、解痙攣等藥物治療。對照組給予布地奈德(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986)治療,將2ml布地奈德與2ml 0.9%氯化鈉溶液混合以霧化吸入的方式給藥。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氟替卡松治療,將2ml布地奈德與2ml 0.9%氯化鈉溶液、250 μg氟替卡松(天津天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808)混合以霧化吸入的方式給藥。兩組患者均治療4個月。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FEV1、FEV1/FVC、FEV1預測值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過程中病情發作次數和發作間隔時間。觀察兩組不良反應(聲嘶、喉部干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FEV1、FEV1/FVC、FEV1預測值比較 兩組治療前FEV1、FEV1/FVC、FEV1%預測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EV1、FEV1/FVC、FEV1%預測值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病情發作次數和發作間隔時間比較 兩組治療過程中病情發作次數均低于治療前,疾病發作間隔時間均長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病情發作次數和發作間隔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過程中觀察組病情發作次數低于對照組,疾病發作間隔時間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FEV1、FEV1/FVC、FEV1預測值比較(±s)

表1 兩組FEV1、FEV1/FVC、FEV1預測值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FEV1(%) FEV1/FVC FEV1預測值(%)觀察組 29 治療前 0.96±0.15a 47.90±11.34a 42.80±10.11a對照組 27 0.97±0.16 47.89±11.32 42.81±10.12t0.241 0.003 0.004P>0.05 >0.05 >0.05觀察組 29 治療后 1.40±0.30b 66.48±11.70b 62.10±1.30b對照組 27 1.08±0.34 59.30±11.72 51.47±1.30t3.741 2.293 30.576P<0.05 <0.05 <0.05
表2 兩組治療過程中病情發作次數和疾病發作間隔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過程中病情發作次數和疾病發作間隔時間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cP<0.05
組別 例數 病情發作次數(次/4個月) t P 疾病發作間隔時間(d) t P治療前 治療過程中 治療前 治療過程中觀察組 29 12.26±2.39b 4.25±1.21ac 16.102 <0.05 15.68±6.04b 35.15±3.67ac 14.835 <0.05對照組 27 12.35±2.25 6.89±2.00a 9.424 <0.05 15.69±6.06 31.59±5.06a 10.465 <0.05t0.145 6.024 0.006 3.029P>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1例出現聲嘶,1例出現喉部干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90%(2/29),對照組1例出現出現聲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0%(1/27);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811,P>0.05)。
支氣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氣道炎性疾病,可對中央到外周的整個呼吸道造成影響。支氣管哮喘以可逆性氣流受限和高反應性為主要特征,其發病與嗜酸性粒細胞和變態反應有關[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炎癥為中心的慢性氣道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其發病機制與中性粒細胞有關[5]。支氣管哮喘可使肺功能降低,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幾率,而50%以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伴有哮喘癥狀,因此支氣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ACOS的形式同時出現。
3.1 治療效果分析 目前對于ACOS的治療尚無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案,臨床上常采用氧療、增強機體免疫力、藥物等方法治療,其中采用藥物進行對癥治療是主要治療手段[6]。本研究兩組均給予布地奈德治療,觀察組加用氟替卡松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FEV1、FEV1/FVC、FEV1%預測值分別為(1.40±0.30)%、(66.48±11.70)、(62.10±1.30)%,高于對照組的(1.08±0.34)%、(59.30±11.72)、(51.47±1.30)% (P<0.05),說明布地奈德聯合氟替卡松治療ACOS可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治療過程中觀察組病情發作次數為(4.25±1.21)次/4個月,疾病發作間隔時間為(35.15±3.67)d,優于對照組的(6.89±2.00)次/4個月、(31.59±5.06)d(P<0.05),說明布地奈德聯合氟替卡松治療ACOS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疾病的發作次數。布地奈德是一種糖皮質激素,可抑制過敏反應物質的釋放,減少炎性細胞的滲出,促進水腫的吸收,且其可減少氣道黏液分泌物,改善支氣管痙攣狀態。韓海東等[7]在其研究中顯示,布地奈德與氟替卡松聯合治療組FEV1/FVC為(65.31±11.72),疾病發作間隔時間為(69.89±6.88)d,優于布地奈德治療組的(59.31±11.71),(48.78±4.13)d,與本研究結果保持一致,佐證布地奈德聯合氟替卡松治療ACOS療效顯著,但具體數據略有差異,可能與入選病例有關。氟替卡松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與糖皮質激素受體具有較高的親和力,可抑制免疫反應,減少炎性因子的釋放,布地奈德聯合氟替卡松可發揮良好的治療效果[8]。觀察組1例出現聲嘶,1例出現喉部干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90%(2/29),對照組1例出現出現聲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0%(1/27);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布地奈德聯合氟替卡松治療ACOS安全性較高。
3.2 治療體會 ①ACOS患者常伴有咳嗽、喘息、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表現為持續性氣流受限。②兩組治療前FEV1、FEV1/FVC、FEV1%預測值均處于較低的水平,說明ACOS患者肺功能相對較差。③氣道炎癥是ACOS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誘發氣道阻塞、痙攣及結構改變,且其氣道炎癥不僅局限于近端支氣管,亦可能侵犯遠端支氣管和肺實質。④ACOS患者氣道重塑程度嚴重,基底膜厚度增加,氣道平滑肌增生,CT檢查可見支氣管壁厚度增加。⑤治療ACOS應注重抗感染藥物的應用。
綜上所述,布地奈德聯合氟替卡松治療ACOS效果良好,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廣應用。
[1]程璘令,劉雅雅,蘇柱泉,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重疊綜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氣管哮喘臨床特征差異研究.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5,35(2):143-145.
[2]李鴻茹,林丹,陳愉生,等.哮喘慢阻肺重疊綜合征與單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例對照研究.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5,14(4):332-336.
[3]徐飛,董競成.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綜合征的臨床研究進展.中國全科醫學,2016,19(5):500-506.
[4]陳俊先,李炎玉,吳斌.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綜合征的研究進展.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6):796-798.
[5]龍瑜琴,程曉明.噻托溴銨聯合大劑量舒利迭治療重度支氣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觀察.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166-168.
[6]王虹,張少卿,毛銳,等.誘導痰細胞因子水平對鑒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氣管哮喘的價值.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3,48(8):953-956.
[7]韓海東,焦素芳,彭文革.氣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利用布地奈德聯合大劑量氟替卡松治療的療效分析.河北醫藥,2014,36(10):1473-1475.
[8]閻玥,楊璐,王辛秋,等.溫潤宣通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與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期的療效影響因素分析.中華中醫藥雜志,2014,29(6):1954-195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064
2016-10-14]
010030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老年內二科(李芳),骨科(趙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