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地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用藥效果初評
王靜
目的分析地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的用藥效果。方法74例先兆流產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37例。A組采用地屈孕酮治療,B組采用黃體酮治療,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A組和B組保胎成功率分別為91.9%、89.2%,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0.8%、16.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血清孕酮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先兆流產用藥中應用地屈孕酮治療,安全且有效,有利于患者妊娠結局以及臨床癥狀的改善,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先兆流產;黃體酮;血清孕酮;地屈孕酮
所謂先兆流產是指妊娠28周前,陰道出現少量流血和陣發性腰痛、腹痛,經盆腔檢查顯示宮口未開,且胎膜完整,沒有排出妊娠物,子宮大小和孕周相符,若癥狀加重,則很容易發展成難免流產[1]。據調查研究發現先兆流產多發生于孕4~8周,究其原因可能和胎盤絨毛發育不成熟或者子宮蛻膜聯系不穩定相關,其中由于黃體功能不全引發的流產在自然流產原因中所占比例可達59%[2]。本院2011年9月~2014年2月對收治的37例先兆流產患者采用了地屈孕酮治療,所獲療效良好且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黃體功能不全引發的74例先兆流產患者,納入標準:①陰道出現少量或者等量流血,未排出妊娠物;②經B超檢查可見宮內卵黃囊和孕囊,無或者有原始心管搏動、胚芽;③無全身性疾病、發熱和習慣性流產史;④血清孕酮<48 nmol/L。將患者隨機分A組和B組,各37例。A組平均年齡(28.4±4.5)歲,平均妊娠時間(52.6±12.9)d,平均孕次(2.1±1.2)次;B組平均年齡(29.3±5.2)歲,平均妊娠時間(56.3±14.1)d,平均孕次(2.3±1.4)次。兩組患者年齡、妊娠時間以及孕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采用地屈孕酮治療,首劑服用量為40mg,而后每12小時服用10mg,用藥到孕10周以上。B組則采用黃體酮治療,服用劑量為100mg/次,服藥間隔時間為12 h,用藥一直到孕10周以上。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服用維生素E膠丸,囑咐患者盡量臥床休息。
1.3 觀察指標 治療期間每周進行血清孕酮水平的測定,實施血尿常規和肝腎功能檢查,且觀察和記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后患者陰道流血現象消失,同時經 B超檢查可見原始心管搏動則表示保胎成功[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期間血清孕酮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保胎成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期間血清孕酮水平監測情況比較(±s,nmol/L)

表1 兩組治療期間血清孕酮水平監測情況比較(±s,nmol/L)
注:與A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孕6周 孕7周 孕8周 孕9周 孕10周A組 37 96.7±9.3a 104.6±12.8a 116.9±15.8a 130.3±19.6a 137.5±24.9aB組 37 96.5±9.9 106.4±14.9 118.4±16.4 131.4±18.8 139.3±23.5

表2 兩組保胎情況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n(%)]
引起先兆流產的病因有染色體異常和母體因素,其中母體因素又包含有全身性疾病、營養缺乏、內分泌異常、不良習慣、創傷、環境中不良因素、免疫功能異常以及子宮缺陷等,多數自然流產史患者均有顯著停經史,先兆流產患者首發癥狀為陰道出血,通常出血量少,顏色為暗紅色或者血性白帶,流血數小時至數周,可出現輕度腰背痛或者下腹痛,妊娠12周后可出現陣發性腹痛,經婦科查體子宮大小和停經時間相符。
一直以來關于黃體酮在先兆流產臨床治療中的作用存在很大爭議,有學者認為黃體酮和其類似物在維持妊娠上無效;也有學者認為在無復發性流產史的先兆流產患者的臨床中應用地屈孕酮治療,可使流產率下降。導致這些爭議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因所選病例標準不同而致。在國內先兆流產的臨床治療中一般應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或者黃體酮。黃體酮具備孕激素一般作用,可使孕激素造成的增殖期轉為分泌期,以此為孕卵著床和早期胚胎營養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且維持妊娠,該藥物安全性高,無腎上腺抑制、雄雌激素作用,使用便捷。地屈孕酮為口服孕激素,該激素結構類似于內源性孕激素,和孕激素受體之間具有很強親和力,相對于其他合成孕激素而言,該激素無腎上腺皮質激素、雌激素以及雄激素作用,不會使女胎男性化。大量研究結果顯示,不管是地屈孕酮,還是黃體酮均可經劑量依賴法使淋巴細胞生成為孕酮誘導阻滯因子(PIBF),該作用經和淋巴細胞上孕激素受體結合實現,同時能被米非司酮抑制。PIBF對細胞以及體液免疫系統多個方面可產生一定的影響,發揮出抗流產作用且對花生四烯酸釋放予以抑制,便于封閉抗體合成[4]。經動物實驗結果研究分析發現,地屈孕酮對聲壓激發流產還具有阻止作用,Th2型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4(IL-4)上升,該因子具有妊娠保護作用[5]。除此之外,孕酮還能便于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下降,以此穩定子宮內膜,可見孕激素類藥物能在多方面維持妊娠。目前關于地屈孕酮在臨床中的應用研究和文獻報道非常多,和黃體酮相比較,地屈孕酮服用后依舊具備高度生物活性,對此,在孕婦保胎治療中應用地屈孕酮安全[6]。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先兆流產患者均因黃體功能不全引起,導致黃體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為黃體所分泌的黃體酮不足,因此血清孕酮低造成子宮內膜發育比較遲緩而不可對早期妊娠予以有效的支持。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地屈孕酮治療的A組和采用黃體酮治療的B組,保胎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治療期間血清孕酮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見致胎兒畸形。
綜上所述,在先兆流產用藥中應用地屈孕酮治療,安全且有效,有利于患者妊娠結局以及臨床癥狀的改善,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1]王榕娟,徐穎,余燕,等.地屈孕酮治療早期先兆流產的臨床分析.中國醫藥科學,2012,2(12):53,55.
[2]柯國女,張娜,林維,等.地屈孕酮與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對先兆流產的療效觀察.中國醫藥導報,2010,7(20):61-62.
[3]李艷卿,陳維憲,李小莉,等.間苯三酚聯合地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的療效觀察.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6):434-435.
[4]米建鋒,梁桂玲,何興梅,等.地屈孕酮聯合孕康口服液治療早期先兆流產34例療效觀察.醫學綜述,2012,18(19):3335-3336.
[5]張揚,俞美娟.地屈孕酮與黃體酮用于治療先兆流產的臨床效果比較.生殖醫學雜志,2014,23(11):880-883.
[6]凌少云,唐曉霞,蔣德菊,等.間苯三酚聯合HCG及地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合并絨毛膜下血腫68例.當代醫學,2012,18(14): 54-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079
2016-04-08]
117000 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