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景巖
柳河縣中醫院普外科 吉林柳河 135300
7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因素分析及臨床治療對策
屈景巖
柳河縣中醫院普外科 吉林柳河 135300
目的探究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相關因素及臨床治療對策。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期間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作為實驗組,選取同期于我院治療的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作為對照組。觀察分析兩組患者的出血原因、臨床癥狀及治療效果。結果在病因上,實驗組中因胃潰瘍、胃癌導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食管靜脈曲張、十二指腸潰瘍導致的出血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上腹疼痛就診者顯著低于對照組,因無明顯上消化道出血,但有嘔血黑便、貧血癥狀患者顯著多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治療上,實驗組治愈率低于對照組,復發率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引發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較為復雜,且治療后治愈率低、復發率高,臨床治療過程中應予以高度重視。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因素分析;臨床治療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病變、胃、十二指腸病變或胰膽等引發的出血,是消化科多發病、常見病[1],主要特點是發病快、發展迅速、易復發,老年患者更甚,因老年人生理和組織特點的特殊性,一旦出現消化道大出血往往會更嚴重,甚至危及生命。但由于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癥狀不典型,并伴有多種并合癥,影響因素較為復雜,臨床醫學不易診治該類疾病。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我院7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臨床治療效果及預后情況,以期為臨床治療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一定參考,提高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效果,減少復發率,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期間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作為實驗組,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齡67~89歲,平均(74.8±6.2)歲;同時,選取我院同期收治的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4例,女28例,年齡23~56歲,平均(40.9±8.1)歲。所有患者經臨床檢查均確診為上消化道出血。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詳細分析兩組患者的病例資料,依據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等給予質子泵抑制劑、止血芳酸等止血藥、靜脈滴注生長抑素等相應的止血治療[2];同時保護肝腎功能,避免感染。大量出血患者可采用垂體后葉素收縮內臟血管,降低門脈壓力,或用醋酸身曲肽等藥物進行治療[3];內科治療無效或出血加重患者,可實施手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
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對兩組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系統分析研究,比較兩組患者的出血原因、臨床癥狀及治療效果。
1.4 療效判定標準
按照療效判定標準[4]進行判定:①治愈:完全不出血,大便潛血陰性、休克糾正;②好轉:出血基本停止或仍有少量出血,大便潛血陰性、休克糾正;③無效:依舊出血,或病情更加嚴重。
1.5 統計學方法
統計采用SPSS19.0軟件,用χ2對技術資料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出血原因對比
上消化道出血,多由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粘膜病變、胃癌、食管癌、食管靜脈曲張及其他原因導致,實驗組患者以上因素占比分別為22例(28.95%)、9例(11.84%)、7例(92.11%)、16例(21.05%)、6例(78.95%)、6例(78.95%)、10例(13.15%);對照組患者以上因素占比分別為10例(13.88%)、17例(23.61%)、6例(83.33%)、5例(69.44%)、5例(69.44%)、12例(16.67%)、7例(9.72%)。實驗組患者胃潰瘍、胃癌所致出血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食管靜脈曲張、十二指腸潰瘍所致出血發生率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中上腹痛者23例(30.26%),嘔血黑便者32例(42.11%),貧血者21例(27.63%);對照組患者中上腹痛者46例(63.89%),嘔血黑便者11例(15.27),貧血者5例(6.94%)。實驗組因上腹痛就診者顯著低于對照組;因無顯著上消化道出血癥狀,但嘔血黑便、貧血就診者明顯多于對照組,兩組對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治愈59例(77.63%),復發11例(18.64%);對照組治愈67例(93.06%),復發5例(7.46%)。實驗組治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復發率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內科常見疾病之一,其病因多、并發癥多、病死率高、診治較難,主要臨床癥狀為嘔血、黑便[5]。這些老年患者若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因其生理及組織結構的特殊性,身體機能不斷衰退,心臟泵血在逐漸減少,全身血量也在減少,進而導致胃粘膜供血不足而引發潰瘍損傷及各種病變,外加因治療慢性病而服用各種藥物會加劇胃酸分泌增多對胃粘膜的損傷,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則有可能危及生命。因引發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較多,因此在治療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時,要盡快分析清楚病因,同時清楚出血病灶及程度,排查患胃癌等惡性病變的可能,再依據患者的體征、臨床癥狀給予全面而準確的治療,防止并發癥發生。
[1]黃映淮;曹潤湖;羅彩清.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治及病因分析[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34(4):50-51.
[2]劉藝.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2,09(12):74-75.
[3]胡倩;陳炅;孫秋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97例病因與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7):3822-3823.
[4]俞開敏.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95例的臨床分析[J].廣西醫學,2012,34(10):1365-1366.
[5]胡乃元.136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J].吉林醫學,2012,33(15):3250-3250.
R573.2
A
1672-5018(2016)07-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