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鳳林 居燕 匡兆香 夏愛萍
(蘇州大學附屬高郵人民醫院,江蘇 揚州 225600)
?
PICC導管在呼吸困難致端坐位患者中的置入和護理
朱鳳林 居燕 匡兆香 夏愛萍
(蘇州大學附屬高郵人民醫院,江蘇 揚州 225600)
目的 總結5例腫瘤合并心肺功能衰竭致呼吸困難端坐位患者置入PICC導管的護理體會。方法 通過制訂針對性的置管計劃,呼吸困難患者置管時舒適體位的安置;端坐體位患者PICC導管長度的體外測量以及最大無菌屏障的建立; PICC導管相關并發癥的預防性護理等。結果 5例患者均順利置入并留置了PICC導管,導管頭端位置符合目前指南和標準的要求。結論 精心、有效的護理可幫助端坐位患者舒適地完成靜脈治療,度過疾病的危重期。
導管插入術; 中心靜脈; 端坐位; 護理
Catheterization; Central venous; Sitting position; Nursing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適用于外周靜脈穿刺困難、需要反復由靜脈輸注強酸或強堿、高滲或低滲、發泡劑、刺激性藥物以及胃腸外營養液的患者,可以由取得置管資質的護士單獨操作,具有安全、方便、舒適等優點,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1]。而對于腫瘤合并心肺功能衰竭導致呼吸困難的危重患者,能否建立一條安全、有效的靜脈通路,直接影響到該類患者的順利救治和轉歸,置入PICC導管建立靜脈通道是比較理想的選擇。筆者總結了我院腫瘤科2015年9-12月收治的5例腫瘤合并心肺功能衰竭導致端坐體位的患者,置入PICC導管的護理體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腫瘤科2015年9月-12月收治的5例腫瘤合并心肺功能衰竭導致端坐體位的患者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齡為28~86歲,平均年齡(57.2±11.7)歲。其中,胃癌2例,肝癌1例,肺癌1例,子宮內膜癌1例。2例患者有PICC導管置入病史。5例患者均排除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引起的呼吸困難,且均因腫瘤合并心肺功能衰竭導致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端坐位呼吸。因反復多次靜脈穿刺,外周靜脈穿刺困難;又因為端坐體位的限制,于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置管無法進行操作。
1.2 方法 首先,仍然借鑒傳統的體外測量方法,協助患者外展手臂90°,測量并記錄從穿刺點到右胸鎖關節再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間隙的距離。然后,再運用胸片定位法[2],提高體外測量的準確率,具體方法是:利用該患者最近拍攝的全胸片,借助圓規來確定患者右側胸鎖關節與心門兩個點的位置,待長度固定后,直接將圓規的兩個點導入胸片左側卡尺測量長度;最后,結合每張胸片標注的與實際人體的比例,計算出該患者右胸鎖關節至心門的距離。有研究[3]認為患者置管時一般為臥位,進行胸片檢查時為站立位,由于膈肌位置隨著體位和呼吸的變化,心臟和上腔靜脈的位置會有細微的變化,而導致導管頭端在X線攝片上顯示稍深。因此,針對我們置管的端坐體位的患者,我們也考慮到:端坐位測量的導管長度和在站立位拍攝的胸片上測量的長度誤差,因此,在長度的測量結果上加0.5 cm。最后結合以上兩種方法測量的結果,確定預置導管的長度。
1.3 結果 本組5例腫瘤合并心肺功能衰竭致呼吸困難端坐位的危重患者,通過PICC導管建立靜脈通路,并在精心護理下順利完成靜脈治療,度過危重階段。
2.1 置管前的護理 首先,針對端坐體位的患者制訂PICC置管計劃,根據患者的病情,安置患者坐于墊有減壓氣墊、舒適靠背、高度適宜的座椅上;給予氧氣吸入;評估患者血常規、出凝血功能及雙側上肢皮膚狀況、既往手術病史,床邊B超機評估局部血管情況,確定預穿刺置管的靜脈。在預置管手臂的對側上肢開放一條臨時靜脈通路,給予應急治療;和患者及家屬溝通,宣教PICC導管相關知識并簽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書。
2.2 建立最大化的無菌屏障 首先,幫助患者坐于墊有減壓氣墊、舒適靠背、高度適宜的座椅上,安置好吸氧、輸液管道。然后,利用PICC維護的操作臺,協助患者將預置導管的手臂外展,將手臂擱于操作臺上,調整操作臺的高度以及與患者身體的角度,使患者感覺舒適不費力,方便患者配合置管操作。將手術頭架放置在預置導管手臂的肩部,固定在操作臺上,之后按照PICC置管常規進行鋪設無菌剖腹單以及無菌治療巾,建立最大化的無菌屏障。
2.3 PICC導管相關并發癥的預防性護理 置管前,我們采取兩種測量方法的優化結合,確定預置導管的長度;置管中,我們采用縱向小切口擴皮法,以防止損傷淋巴管引起穿刺點的滲液。在置管過程中,則采取呼吸配合PICC 置管[4]的方法,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具體做法:在PICC送管過程中,置管者動作輕柔緩慢,特別是在導管頭端到達肩部位置的時候,語言引導患者進行深吸氣,這時候即輕柔緩慢地送管,患者緩慢呼氣時則立即停止送管,一個呼吸周期即為一個送管周期,直至送管達到預定長度。注意在送管過程中,如有送管不暢,應暫停片刻,繼續引導患者用心進行深而緩慢的呼吸,切勿強行送管。因為有研究[5]認為,調整導管的次數與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呈正相關,呼吸配合置管可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減少了PICC導管因為呼氣的影響異位至頸內靜脈、腋靜脈、甚至奇靜脈的發生[4],減少了置管過程中因置管不暢調整導管的次數,也減少了運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等額外醫療設備進行導管正位引發的額外醫療費用。呂玉芳等[6]置管時讓患者取半坐臥位,認為半坐臥位可以使PICC導管依靠重力的作用,增加向下行進的概率,以減少異位。最后,抽取回血確認導管在血管腔內,如果不能順利而且容易地抽到回血,應該警惕導管可能發生了異位,此時應慎重拔出導管的支撐鋼絲,需要進行導管的調整,防止置管結束后才發現導管的異位,從而增加導管調整的困難。置管結束后,拍攝胸片確認導管頭端的位置,從胸片上看上腔靜脈和右心房的聯合處,通常位于L3或L4,大概位于氣管支氣管角下方5 cm,隆突下方3~4 cm[7],因此我們采用標尺測量胸片上導管頭端位于隆突下方的距離,在隆突下方的0~4 cm為導管位置準確[3]。5例患者的胸片顯示:導管頭端均在隆突下方5 cm左右,提示位置稍深。根據Cadman等[8]研究:PICC導管頭端位于上腔靜脈與右心房交界處,靜脈血栓的發生率要低。置管第2天,首次PICC維護時,根據胸片報告的結果,對照目前指南和標準[9]對PICC導管頭端位置的要求,拔出導管1~2 cm,確保導管頭端位于右心房入口處,以防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
腫瘤合并心肺功能衰竭致呼吸困難端坐位的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盡快開放一條安全、有效的靜脈通路,進行救治。本組患者因為外周靜脈穿刺困難,又因為端坐體位的限制,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置管無法正常進行操作。因此,我們靜脈治療小組通過集體討論,制訂了周密的個體化置管計劃,嚴格實施置管操作規范,預見性地防止各種可能的PICC導管并發癥。不過,本組患者僅5例,對于此類呼吸困難致端坐體位的危重患者,怎樣快速建立安全、有效、舒適的,能夠滿足救治的靜脈通路,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1] Baiocco GG,Da Silva JL. The use of th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in the hospital environment[J]. Rev Lat Am Enfermagem, 2010,18(6):1131-1137.
[2] 王蓓,廖妍妍,王開慧,等. 降低Power PICC相關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2015,30(9):1599-1600.
[3] 趙林芳,曹秀珠,陳春華,等. 心內心電圖特異性P波形態變化在瓣膜式PICC頭端定位中的應用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1):1374-1378.
[4] 袁麗,陸勤美,王翠蘭,等. 呼吸配合在減少PICC置管異位中的應用[J]. 中華護理雜志,2014,49(4):498-502.
[5] 張秋艷. PICC置管過程中導管異位的預防[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12B):55-56.
[6] 呂玉芳,周小香,王曉珍,等. 半坐臥位在預防PICC導管異位中的作用[J]. 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0):1870-1872.
[7] Oliver G,Jones M . ECG or X-ray as the gold standard’for establishing PICC-tip location [J].Br J Nurs, 2014,23(19):S10-16.
[8] Cadman A,Lawrance JA, Fitzsimmons I,et al. Toclot or not to clot that is a question i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J].Clin Radiol, 2004,59:349-355.
[8] Petrea BE,Koyfman F,Pikula A,et al.Acute stroke,catheter 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ang paradxical cerebrat embdism:report of two cases[J]J Neuroimaging,2013,23(1):111-114.
朱鳳林(1971-),女,江蘇高郵,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從事腫瘤內科護理及管理工作
R473.56
B
10.16821/j.cnki.hsjx.2016.13.033
201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