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多新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清源鎮中心衛生院 甘肅 武威 733000)
由于中藥注射劑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效果確切等優點,臨床上有越來越多的患者使用此類藥物進行治療。近年來,隨著中藥注射劑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發生ADR的患者人數逐漸增多。如何降低中藥注射劑所致ADR的發生率已經成為臨床上研究的重要課題[1]。為了進一步探討使用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1年5月~2015年5月期間在我院使用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且在進行治療期間發生ADR的200例患者。這些患者來自于骨科、婦科及內科。
觀察ADR的發生與患者的性別、年齡、給藥途徑及藥物種類的關系,并觀察ADR累及的系統及患者的臨床表現。
我們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1,表示兩組的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這2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9例(54.5%),女性患者91例(45.5%)。其中,年齡<20歲的患者有38例(19%),年齡在20~59歲之間的患者有52例(26%),年齡在60~80歲之間的患者有96例(48%),年齡>80歲的患者有14例(7%)。不同性別的患者其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相比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其他年齡段的患者相比,年齡在60~80歲之間的患者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1)。
在這200例患者中,通過靜脈注射給藥的患者有189例(94.5%),通過肌肉注射給藥的患者有11例(5.5%),通過靜脈注射給藥發生不良反應患者所占的比例明顯大于通過肌肉注射給藥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兩者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在這200例患者中,全身多個系統發生不良反應及損壞的患者有87例(43.5%),這87例患者的臨床表現為寒戰、發熱;皮膚及其附件發生不良反應及損壞的患者有44例(22%),這44例患者的臨床表現為皮疹;中樞神經系統發生不良反應及損壞的患者有36例(18%),這36例患者的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抽搐;消化系統發生不良反應及損壞的患者有21例(10.5%),這21例患者的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脹、腹瀉;其他系統發生不良反應及損壞的患者有12例(6%),這12例患者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胸悶、心悸等。
在這200例患者中,使用抗心腦血管疾病類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的患者有77例(38.5%),使用抗炎類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的患者有56例(28%),使用補益類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的患者有43例(21.5%),使用護肝類中藥注射劑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有18例(9%),使用止咳平喘類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的患者有4例(2%),使用抗腫瘤疾病類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的患者有2例(1%)。使用抗心腦血管疾病類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患者所占的比例明顯大于使用其他種類的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的患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在臨床上,在使用中藥注射劑對患者進行治療期間,臨床醫生應遵循“辨證施治”的原則[2~4],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了解其是否存在藥物的使用禁忌癥。對于老人患者來說,應特別注意其用藥的安全性。原因在于: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其機體對藥物的耐受性變差,其機體對藥物進行代謝的周期變長,因此,臨床醫生應嚴格控制中藥注射劑的使用劑量,并根據老年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避免使其發生ADR[5]。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中藥注射劑對患者所造成的傷害較大,因使用此類藥物進行治療導致的不良反應與患者的年齡、給藥方式及所用藥物的種類有關。在為患者使用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期間,應對其各項生命體征進行有效的監測,以確保其臨床用藥的安全性。
[1]王秀琴,平杰,潘書權,等.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臨床回顧性分析[J].河北醫學,2015,6(21):1043-1043.
[2]李艷娜,董杰,陳頗靜.我院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分析及合理使用方法探討[J].中國中醫,2013,10(20):92-94.
[3]孫長江,葛建彬.93例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分析與原因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6):106-109.
[4]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工作手冊 [S/OL].[2013-05-20].http://www.cdr.gov.cn/xzzx/hyzl/hyzl 2013nd/201304/W020130426419851149382.pdf.
[5]劉瀅.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中的不合理用藥分析[J].西部中醫藥,2014,7(27):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