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康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3醫院骨科 廣西 南寧 530000)
足踝創傷是臨床上骨外科的常見病。進行植皮術是臨床上治療足踝創傷的常用方法。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聯合使用VSD術和植皮術對足踝創傷患者進行治療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證實此療法的有效性,筆者對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31例足踝創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31例足踝創傷患者。這131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況:(1)其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足踝創傷的診斷標準,并具有進行VSD術和植皮術的指征。(2)他們均未患有嚴重的下肢血管損傷和下肢神經損傷。(3)他們均未患有骨髓炎和骨壞死。(4)他們均未患有嚴重的內臟損傷和營養不良。在這131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49例。他們的年齡在19歲至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8±2.7)歲。他們中有19例患者的創傷部位為Pilon骨,有35例患者的創傷部位為踝關節,有18例患者的創傷部位為跟骨,有11例患者的創傷部位為跗中關節,有27例患者的創傷部位為跖跗關節,有21例患者的創傷部位為距骨。
為這131例患者均使用VSD術和植皮術進行治療。進行VSD術的具體方法是:(1)對患者創面上的滲液、膿液和壞死的皮膚組織進行清理。(2)按照患者創面的形狀和大小剪取VSD敷料,然后將剪好的VSD敷料置于其創面處,并確保VSD敷料與其創面充分地接觸。(3)對患者創面周圍的皮膚進行消毒,然后使用生物半透膜對其創面上的VSD敷料進行覆蓋。(4)使用系膜法對創面的邊緣與引流管進行固定,以防止引流管出現漏氣或松動[2]。(5)對引流管和負壓裝置進行連接,在確保引流管無漏氣等問題后可開放負壓對患者進行引流,并將引流負壓力設置為-120mmHg~-500mmHg。(6)在進行治療5d~7d后,為患者更換VSD敷料,并在更換敷料的過程中檢查其創面,若其創面完全被飽滿的肉芽組織所覆蓋,便可對其進行植皮術,若其未能達到上述要求,則需繼續對其進行VSD治療。進行植皮術的具體方法:(1)在進行手術前按照患者足踝創傷的程度和創面的具體部位為其選擇植皮的皮瓣。(2)在這131例患者中,有64例患者使用股外側皮瓣進行皮膚移植,有30例患者使用內踝上皮的皮瓣進行皮膚移植,有37例患者使用腓腸神經營養血管皮瓣進行皮膚移植。(3)在使用股外側皮瓣對患者進行皮膚移植的過程中,需將皮瓣裁剪成分葉狀,以便使皮瓣能夠充分地覆蓋其創面。若皮瓣無法完全覆蓋患者的創面,則需使用油紗對其創面進行覆蓋。(4)在皮瓣覆蓋完成后,對患者進行無張力縫合。(5)在手術結束后,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6)在手術結束后10d~15d對患者的創面進行觀察,并根據其創面恢復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VSD治療,并連續治療10d~15d,然后對VSD裝置進行拆除。
治療結束后,觀察并記錄這131例患者的治療效果。
(1)顯效: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其創面愈合的時間在15天以內。(2)有效: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好轉,其創面愈合的時間在30天以內。③無效: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未好轉,其創面愈合的時間在30天以上。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治療結束后,在這131例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者有51例,為有效者有80例,這131例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100.0%。
臨床研究發現,使用VSD術對足踝創傷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地防止其創面發生細菌感染,促進其創面內肉芽組織的生長。此外,在實施VSD術的過程中,患者不需要進行頻繁的換藥,有利于減少其在換藥和加壓包扎過程中產生的痛苦。在本次研究中,我院聯合使用VSD術和植皮術對131例足踝創傷患者進行了治療。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這131例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者有51例,為有效者有80例,這131例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100.0%。
綜上所述,聯合使用VSD術和植皮術對足踝創傷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確切,此療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陳磊,王維山,阮智,董金波,史晨輝.使用VSD治療的開放外傷患者血清中炎癥因子水平變化及相關性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2(2):208-212.
[2] 席少華,周朝波,李林峰,王洪炳,趙桂林.早期足踝主動“環轉”運動預防人工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3,13(32):9631-9635.
[3] 陳雪松,徐永清,陳建明,馬志顯,管力,許建明,余小軍,李彥林.主穿支皮神經營養血管皮瓣一期修復小腿及足踝部高能損傷創面[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13,29(2):81-87.
[4] 喬少林,王磊,范克軒,陳翰林,徐飛,孟勐,黃東.遠端蒂隱神經-大隱靜脈營養血管皮瓣修復兒童足踝背側外傷性缺損(附19例報告)[J].淮海醫藥,2014,32(6):565-566.
[5] 王希,鄧宇,余黎,蘇日罕,趙星,祝少博.加壓空心螺釘與可吸收螺釘修復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足踝功能及骨折移位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13):2114-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