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晉瑞,曹健,朱娟霞,朱永香,南瑛(西安醫學院生理學教研室,陜西西安710021)
·醫學教育·
助產專業生理學教學體會
常晉瑞,曹健,朱娟霞,朱永香,南瑛
(西安醫學院生理學教研室,陜西西安710021)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婦女保健服務人才規格需求也不斷提高,需要大批助產人員,助產專業前景看好。助產專業是我國醫學教育的傳統專業,而生理學是醫學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在醫學課程體系中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也是多學科知識應用的具體體現。為提高助產專業生理學教學,本文列出了作者在助產專業生理學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從而為更好的培養實用型的助產專業人才提供參考依據。
助產;生理學;教學體會
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會對婦女保健服務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許多醫學院校均開設了助產專業,以培養能夠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從事臨床助產、護理、母嬰保健等工作的技能型和服務型高素質勞動者。為實現這一培養目標,教學中要求學生必須對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保健和人文社會科學等相關學科知識進行全面掌握。生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學科,以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和細胞學知識為基礎,為后續的病理學、藥理學及護理專業課程做鋪墊,其內容又與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醫學課程體系中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但因生理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邏輯性,涉及大量復雜難懂的機理,學生尤其是高職大專助產學生在學習時感覺枯燥乏味,且難以理解,學習積極性不高。進入臨床護理實習后,學生又常因生理學知識的缺乏,不能深入理解臨床現象,解釋臨床機理,不能清楚明白地為患者服務。為此,在助產專業生理學教學中,教師應立足專業特色和學生學習基礎,突出助產專業對生理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特殊需求,注重內容實用性和實踐性,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教學中應針對助產專業的培養目標、助產專業的臨床工作特點,結合助產學生的基本素質,突出專業特色。不能照搬其他專業的教學大綱,而應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重組及優化。在保證教學學時基本不變的前提下,為突出實用性,刪除與助產護理工作關系不大的內容以及對助產學生過深過細的內容,同時增加與助產護理工作關系密切的內容。如細胞章節中關于細胞的跨膜信號轉導功能、骨骼肌的收縮原理、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能量代謝章節中關于能量代謝的測定;尿的生成與排出章節中關于尿濃縮稀釋的機制;神經系統章節中關于中樞抑制等內容,內容相對抽象或復雜,可以考慮刪除;而諸如生命體征、動脈血氣分析的意義、能量代謝與肥胖、腎功能的評價、兒童生理、孕期生理及老年生理等內容,具有較強的科普性和實用性,可以考慮進行適當補充[1]。
生理學教學內容多,課時安排相對較少。這就要求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讓學生全面學習人體各組成部分的正常功能活動規律。然而生理學內容比較抽象,原理復雜,且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邏輯性,對學生來講難于理解和記憶。面對這樣一門課程,教師需要改善教學方法,使復雜難懂的理論知識直觀化、可視化,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制作一些富含語言、圖像、文字、動畫等一體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使生理學中抽象、靜態、難懂的理論變得直觀具體和生動形象,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2]。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也有不可替代的一些優勢,亦不能擯棄。首先傳統教學需要教師吃透教材,熟記教學內容,使教師不能依賴多媒體課件等資料提醒。這是一個專業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其次,教師不是放映員,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而失去對教學應有的主導作用。生動地講解,配合采用一些肢體語言,使課堂變得豐富。再次,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停留時間不長,適時、合理地書寫板書,特別對于一些重點、難點的知識可以寫在黑板上,或通過親自在黑板上畫圖演示,從而加強學生的記憶。
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3],如:開場白講什么,如何講,是通過復習以前的知識引出新內容,還是設計新知識相關的案例。開講導語是課堂教學的切入點,直接關系著這堂課的成敗。巧妙的設計,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新知識的興趣。因此,我們教師應熟備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每節課的開講導語,使學生期盼上生理學課程,并挖掘里面的知識,從而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例如:在講到血型與輸血章節時,可以通過講解輸血的歷史發展,提出臨床問題:為什么輸血有時可以救命,有時卻是致命的?引出本節內容:輸血必須關注的要點即血型。血具有分型,在輸血前必須驗證血型、進行交叉配血以確定輸血方案,從而保證輸血成功,達到救人的目的。
填鴨式課堂教學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教為中心,先教后學,學生只能跟隨教師學,接受教師講授的內容,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教學,尤其針對大學生教學,應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向交流過程,應為互動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師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討論和相互交流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師生互動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不能忽視。為了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手段:①分析討論法。教師首先對新知識進行大致講解,切勿講解過細,以便為學生自學環節留下空間。然后,由教師提出相關生理學問題,讓學生就這些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及總結。最后由教師進行知識點的復述及課堂總結,使同學進行強化記憶。如在循環章節講到血壓形成的機制時,讓學生分組討論影響血壓形成的各種原因。②問題引入法。對于某些相對簡單的章節,可以采用問題引入法。首先,教師根據該章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設置三至四個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預習教材或查找相關資料找到答案,然后在上課時對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他們討論遇到瓶頸或偏離主題時及時給予提示和指導。在這種教學模式訓練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自學能力以及總結能力都有明顯提高[4]。
助產士的工作直接服務于患者。助產士直接與患者接觸,時刻需要運用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護理知識,運用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決患者存在或潛在的健康問題。所以,助產專業生理學的學習目標是使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學的生理學知識,針對臨床助產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尋找生理學與臨床助產工作的知識鏈接點,針對這些鏈接點再結合臨床實際情況進行詳細講解,針對與臨床助產工作關系比較密切的生理學內容設計臨床病例,讓學生根據病例內容積極展開討論,分析該病例的發病原因、發病機制和護理原則,最后由教師針對學生的各種討論觀點進行全面總結[5]。例如在循環章節講授心臟泵血功能的影響因素時,讓學生掌握前負荷是由靜脈回心血量和心室射血末期殘留血量所組成,聯系臨床工作中的輸液環節:給患者靜脈輸液時,輸入的液體量參與構成靜脈回心血量,即參與構成前負荷。若輸液速度過快會導致單位時間靜脈回心血量增多,從而增加心臟前負荷,影響心臟泵血功能,引起心率加快,心慌等不適癥狀,嚴重時會引發心衰,所以輸液時要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和輸液量。又如對呼吸章節總結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個肺氣腫的臨床病例。分析肺氣腫患者存在哪些呼吸環節異常;針對肺氣腫患者,我們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注意什么問題。開展這種以臨床病例或臨床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明顯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總結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堂教學重點、難點知識的關鍵環節,是進一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新知識并形成系統認識的重要過程。因此利用好課堂最后5m in,對學生掌握新知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課程結束前的時段,學生因為臨近下課而容易分神,教師應提前構思如何巧妙地結語,才能抓住學生,達到課堂總結的目的。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新知識相關的臨床問題[1],如:在循環章節講完組織液的生成后,讓學生分析水腫產生的可能原因;能量代謝與體溫講解結束后,讓學生分析體溫是如何保持相對恒定的。此外,課堂結束后,教師布置與新知識或與助產專業密切相關的習題,使學生通過查資料、討論、總結而得出正確答案,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如在消化和吸收章節講解結束后,讓學生描述:人是如何完成對肉夾饃的消化吸收?在循環章節講解結束后,讓學生思考:給心衰患者輸液時為什么要控制輸液速度和輸液量?在尿的生成和排出講解結束后,讓學生思考:急性大失血后,尿量有何改變及為什么?通過總結日常生活所涉及到的生理學知識或分析臨床現象產生的原因和機理,提高學生學習生理學的興趣,使學習不再枯燥;增強學生對生理學知識的理解;增加學生掌握生理學知識之后的成就感,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
生理學作為一門實驗性科學,它的所有知識都來自臨床實踐和實驗研究,因此實驗教學是掌握生理學理論的一個重要途徑和必不可少的環節。實驗教學如果不能和理論教學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將會嚴重影響生理學教學質量。傳統生理學教學多注重理論學習,輕視實驗學習。實驗學時安排少,實驗內容難度小,導致學生獨立操作機會少,動手能力差。而助產學生動手能力差必然給將來臨床工作帶來諸多問題。若教師不注重實驗教學,學生上課積極性亦不會高,導致學生課前沒有很好地預習實驗內容,課中實驗實施效果差,課后不知實驗內容與生理學理論有什么關系,從而喪失了實驗教學的意義。因此,我們教師首先要重視實驗教學。我們也適當增加了助產專業生理學實驗學時,并重組了實驗教學內容,增加了綜合性實驗、減少了驗證性實驗。如增加刺激對肌肉收縮形式的影響、尿生成的調節和藥物對尿生成的影響、動脈血壓的調節等。這樣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正常人體的生理功能,還能幫助學生分析一些疾病的臨床表現,發生機理及其藥物的治療原理;另一方面使學生有更多機會練習哺乳類動物的麻醉、血管神經的分離、氣管插管、動脈插管、靜脈插管及膀胱造漏等操作,從而鍛煉了助產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將來臨床助產工作打下扎實的技能基礎。
[1]朱永香,王倩,于瑋,等.以職業能力為指導的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改革實踐[J].西部醫學,2011,23(10)∶2055-2056.
[2]李珍,解敏,王烈成.醫學生理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考試周刊, 2016(10)∶149.
[3]曹健,肖贊英,王瑞.提高生理教學水平的探討[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8,21(5)∶607-608.
[4]辛秀娟,蔣宇,范立強.“互動式”生理學教學模式的應用及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5(7)∶173-174.
[5]于瑋,朱永香,王倩,等.專升本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醫學信息,2014,27(6)∶8-9.
R193.8
C
1003—6350(2016)16—2724—03
2016-03-18)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6.16.053
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編號:15JK1616);西安醫學院2015年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編號:2015D0C01);西安醫學院學科建設經費
常晉瑞。E-mail:changjinrui86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