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柱 李廷飛
【內容摘要】《逍遙游》是一篇千古奇文,學生讀《逍遙游》的時候,普遍感到文章長,內容雜,難以把握。同時該文的主題深奧,超過了學生的生活閱歷。我在教學時,注意把握中心、積累知識、把握主旨、理解手法、感受逍遙,上出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逍遙游 ?教學方法
《逍遙游》是一篇千古奇文,學生讀此文的時候,普遍感到文章長,內容雜,難以把握。同時該文主題深奧,超過了學生的生活閱歷,使學生難以理解。為了激發興趣,突破難點,在教學時,我抓綱務本,跳出常規,采用多樣手法,上出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一、倒嚼甘蔗,把握中心
1.引入:清代胡文英評價這篇文章說:“善讀者,要須撥開枝葉,方見本根。千古奇文,原只是家常茶飯。”請同學們一起撥開枝葉,找出《逍遙游》的本根之句。
2.師生討論學習“若夫乘天地之正,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知識學習:動詞——乘、御、游;助詞——若夫;句式——反問句賓語前置句。
朗讀訓練:讀出至人,神人,圣人的那份瀟灑,那份自由自在,那份豪邁,那份無拘無束;讀出反問句的強調語氣。
價值判斷:莊子的逍遙游,其實就是一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活動,是一種無所依賴、絕對自由的精神世界的遨游。因為這個游,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找到。所以,莊子的逍遙游直指人的心靈。有人說:儒家是中國人的糧店,引導人建功立業,有所為;道家是中國人的藥店,當你遭遇挫折,無以解脫時,老莊會教你放下。
二、梳理內容,積累知識
1.引入:“莊子的文如天上白云卷舒滅現,無有定形。”撥開枝葉見其本根,需牽一發而動全身,此為善也。接下來請同學們再讀全文,試著找出能幫助你呈現文章全貌及內在聯系,從而準確理解文章的一個關鍵詞。
2.齊讀全文,找關鍵字詞。
(1)引導把握“游”,理解莊子認為的萬物都在游的自然法則。
文章寫了幾種游?明確:鯤鵬之游;蜩與學鳩之游;螟蛉大椿之游;野馬塵埃之游;斥鴳之游;列子宋榮子之游。重點把握鯤鵬的雄偉壯大、螟蛉大椿游于歲月、列子宋榮子游得輕妙的特點,在梳理的過程中把握重點實詞虛詞,翻譯重點句子,通過朗讀體會感情。
(2)前面這些游都有一個什么特點?至人、神人、圣人游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前面這些游是“有所待”的,至人神人圣人的游是“無所待”的。
三、理解文體,把握主旨
1.引入:在相互游的過程中,你看我我看你的同時,哪一個字出現了多次?
2.把握“笑”,理解文體。
文章寫了幾次笑?明確:蜩與學鳩之笑、斥鴳之笑、宋榮子之笑。前兩種笑無知與簡陋,后一種笑就是大境界的人對小境界的人的嘲笑。文章從動物的世界走向人的世界,這就說明,這篇文章就是一則寓言,就是為了表現出生活中人的不同層次。文章除了以上的笑,還有一種字面之外的笑,那就是莊子的笑。
3.分析莊子的笑。
莊子通過文章笑所有笑者和被笑者,因為你們都是有所待者。在這里我們能聽出,莊子瀟灑轉身背后的那種笑,笑出了瀟灑與自由。
當莊子笑所有人的時候,突然也想到了,面對更高的逍遙游境界的時候,世俗之人誰都無法逃脫,因而莊子的笑中有無奈和自嘲。
4.再次體會大鵬形象。
莊子把他對逍遙的追求,全部寄托在鵬鳥身上。理解鯤鵬的特點:大境界、大追求、大目標、大奮斗,知道人生的局限,還要拼盡所有的努力去實行大超越。后世多用鯤鵬象征遠大的目標和高遠的追求。
(再讀文章中寫鯤鵬的文字)
四、恣肆汪洋,理解手法
引入:文章除了內容是逍遙游以外,你還能找到其他哪些逍遙游?
明確:文章上至天下至地,前至動物,后到人間。忽大忽小,變幻無窮,意境開闊,想象奇特,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五、齊讀全文,感受逍遙
逍遙游是莊子絕對自由精神的他化形式。不同的時候,讀不同的莊子,你就會感覺到不同的哲理,讀同一個莊子,你也能體會到不同的感受,而這些感受全部集中在文章對鯤鵬鳥的描寫中。
課后小結:教后自我感覺較好。(1)整個課堂學生積極性始終比較高,能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2)較好地落實了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對文言文的文字、文章、文學、文化都有不同層次的涉及;(3)把讀貫穿于教學始終,課堂上始終書聲瑯瑯。
【參考文獻】
[1]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必修5)教師教學用書》,2014(6):56-66.
(作者單位:重慶市城口縣城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