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蓓蓓
何為學習的情感因素(學習興趣)?據相關書籍記載,即是一種對某種知識帶有感情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知識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一個人去認識某個領域、探求這個領域的一種重要動機。學習興趣是調控學生學習狀態的重要因素。正如愛因斯坦曾說過的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對提高課堂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呢?下面針對義務教育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來談談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想法。
首先,七年級位于起始年級,是剛入學的第一階段,也是培養學生直觀興趣的最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容易因進入初中階段,學習壓力的加大、學習任務的加重而遭受挫折,從而產生畏難情緒;也會因從小學的高年級階段(六年級)變成初中的低年級(初一)階段,心理難以適應;當然也具有新生共同的心理特性——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理。所以針對以上特點而采取以下措施:
(一)學生樂學的前提應是老師的樂教
只有教授者本身享受教授的過程,也只有先讓學生喜歡帶這門課的老師,才能讓學生喜歡這門課,因此老師本身必須具備一定的個人魅力——幽默的語言、繪聲繪色的講演,形象生動的比喻,色彩鮮明的圖形展示,及教師對學生的關懷,都能對培養學生的直觀興趣起作用。
(二)教授知識時,注重教材中有關數學史的閱讀學習及輔助閱讀材料
閱讀可以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對日后解決數學中如方程、不等式及函數的應用問題和統計、概率問題的理解奠定基礎。在初中的教學中,每當涉及此部分知識的學習時,學生最大的心理障礙不是知識點本身難以理解,而是因“讀不懂題意”而望而卻步。學生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老師,我都不明白題目說的是什么意思?”可想而知,若連題意都沒有弄明白,何談正確的解出此題呢?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強化“數學閱讀”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設置恰當的趣味游戲增強學習興趣
游戲中獲得知識體會要比一味的說教來的直觀、有趣,并且參與度高。如教學七年級第二章《代數式》,在本區汪洪潮主任的指導下設計并借班上了一節“游戲中的數學”(主要設計了猜數游戲:①兩人一組,每人各想一個幸運數字——從1~9中選一個整數;②將第一人寫的數減去1,再乘以5,再減去2,再乘以2;③第二人將第一人的結果與自己的幸運數字相加,并將結果告訴老師,老師便能說出兩位同學的幸運數字是幾,以及撲克牌摸牌魔術),從游戲中讓學生體會代數式的妙用及學習代數式知識的趣味性和必要性。
(四)深刻領會新課標的思想,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傳統的課堂授課者總是希望在一節45分鐘的課堂中,盡可能多地傳授知識給學生,課堂模式是老師說教,學生被動接受,久而久之,容易讓學生產生倦怠感。因此,在課堂中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尤為重要。
其次,就到了八年級的轉折時期,隨著對學校環境、學習生活的適應,這時的學生不再是七年級剛入學時的“新鮮人”,減少了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導致一些學生走向另一個極端。把握好這個時期學生的心理發展,就要在此時期中處理好學生的自我意識的覺醒、成人感的確立與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因此,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尤為重要,有效培養學生的自覺興趣。若能抓住此時期學生好奇、敏感、爭強好勝的心理,就容易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了。
(一)恰當的分組,形成競爭意識,安排學習任務,塑造學習氛圍
如何樹立學習目標并實施?不是老師在講臺前長篇大論強調學習的重要性、目標明確的重要性,而是通過數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八年級階段的數學學習,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數感、符號感要求更高,在課堂上老師一味的講授已不能滿足他們探知未知領域的好奇心,因此可將班級分成3~4人一組,分配任務給各組,競爭講課,讓學生充分體現自己的價值。
(二)注重一題多解,發展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可設置每周一題,分小組思考此題的解決方案和解題策略的多樣性。高斯曾說過:“數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這樣的特性:它們極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但證明卻隱藏的極深。”探究幾何題目的解題策略,應充分挖掘條件及與未知量之間的聯系。
(三)閱讀課仍需在八年級階段進行,以繼續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此同時,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波動和需求,關愛學生。只有愛學生,才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也才能讓學生更青睞這個學科
最后,到了緊張的九年級階段,隨著中考的臨近,學生的學習壓力與日倍增,情緒也會波動很大,在兼顧七、八年級的措施時,就更需要及時培養學生的潛在興趣,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長久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在此階段,不能只盯著學生的中考,走上應試教育的道路,而是應該注重課堂中初中與高中知識的銜接,為學生學習道路能夠更寬、更廣而努力,注重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美感,處理好學生關于“憧憬未來、富于理想與知識貧乏、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的矛盾”。
總之,每個階段的措施不是獨立存在,而是貫穿于整個初中三年的,只是根據學生每個階段的心理特征的不同而更側重對應的措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從愛學生、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征的角度去引導,才能極大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樂學”的效果。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第六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