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爽
(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 300000)
?
淺析智利馬普切人土地問題的相關政策(殖民時期-共和國初期)
李鵬爽
(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 300000)
摘要:土地問題一直是關乎智利馬普切人生存發展的核心問題。分析政府相關政策對于深入了解馬普切人的土地問題和生存狀態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重點分析殖民時期和共和國初期智利統治階層針對馬普切人土地問題所采取的主要政策。
關鍵詞:智利;馬普切人;土地政策
土地對于馬普切人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是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一直以來,為了維護自己的土地、生活方式和文化身份,馬普切人進行了長期堅持不懈的斗爭。1535年,西班牙殖民者開始征服智利。在北部地區被西班牙人占領的情形下,馬普切人擋住了侵略者南下的步伐,并進行了長期頑強的抗爭。他們以比奧—比奧(el Bío-Bío)河一帶為界,守護自己的家園達300多年之久。一位殖民時期的西班牙總督曾經說過,西班牙人征服馬普切人比征服美洲其他全部殖民地花費了更多的人力和財力。1818年智利獨立戰爭取得勝利之后,歷屆智利政府均采取了多種政策試圖將馬普切人納入國家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之中,但始終未能真正解決馬普切人的土地問題。
本文將重點分析以下兩個時期內智利統治階層對馬普切人土地問題所采取的一些重要政策:一、殖民地時期;二、共和國初期。
殖民地時期,西班牙人曾試圖通過武力征服馬普切人。但與智利北部地區不同,南部的馬普切人更具反抗精神。長篇史詩《阿勞加人》就歌頌了以勞塔羅(Lautaro)為代表的阿勞坎人的驍勇善戰。1555年,馬普切人在其首領勞塔羅的帶領之下,直取圣地亞哥(Santiago de Chile)并擊斃了西班牙殖民者首領瓦爾迪維亞(Valdivia)。1641年,西班牙殖民當局不得不與馬普切人簽訂條約,承認馬普切人擁有比奧—比奧河以南土地的獨立自主權。
由于馬普切人的英勇善戰和堅韌不屈,西班牙殖民者意識到很難通過武力使它征服,因此轉而采取文化征服的方式。傳教和談判成為殖民當局文化征服的兩大政策。其目的在于監督、教化馬普切人,向其灌輸所謂“正確的文化、宗教以及法律準則”。 盡管馬普切人努力遵守自己的文化價值體系,對外來文化進行抵抗,殖民文化還是在潛移默化之中對馬普切人的生活產生了影響。例如,馬普切人開始豢養來自歐洲的牲畜,種植來自歐洲的谷物等。
1810年,智利國家洪達(Junta)①宣布成立。獨立戰爭期間,新生政府將擺脫殖民統治、爭取獨立視為首要目標。對于南部的馬普切人,則采取比較溫和的政策:與其達成多項協定,保證南部地區的穩定局面,以便專心抵抗西班牙殖民者;并延用傳教和談判作為其主要政策。這也是基于多方面考慮的:一方面,當時的智利政府將主要精力用于抵抗西班牙殖民者,還不需要征用馬普切人的土地。另一方面,由于馬普切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長達300多年之久,在某種程度上智利當局將其視為一致抗西的同盟。1817年,智利獨立運動領導人奧希金斯(O’Higgins)就曾表示過阿勞坎人是智利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1819年智利政府發布公告聲稱:印第安人與其他智利公民一樣都是自由的智利公民。
在談判方面,值得一提的是1823年的尤保爾談判(El Parlamento de Yumbel)。它重申了以下原則:將自阿塔卡馬(Atacama)到奇洛埃(Chiloé)之間的智利領土上的所有居民團結起來。
在傳教方面,19世紀30年代奇廉傳教學校(el Colegio de Propaganda Fide de Chillán)得以重建。它曾是1767年驅逐耶穌會后阿勞卡尼亞地區主要的傳教機構。1848年智利當局委派意大利嘉布遣會傳教士對考廷河(el Río Cautín)以南的印第安人進行傳教。
在傳教和談判的同時,智利當局也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規,意在一步步將馬普切人納入智利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框架之中。
首先,智利當局分別于1823年和1830年出臺法規,規定國家主權和法制高于印第安人的領土權。
其次,智利逐步形成了引入歐洲移民以改善智利人種的政策。1845年,曼努埃爾·布爾內斯·普萊托(Manuel Bulnes Prieto)總統以法律形式正式頒布了精英移民方案。
最后,19世紀30、40年代,比奧—比奧一帶地區的經濟已經開始融入整個智利經濟發展之中。當時智利北部礦產區對農產品的需求、該地區大莊園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立都預示著馬普切人傳統土地所有權的變更。
通過分析殖民時期和共和國初期智利統治階層對馬普切人土地問題所采取的政策,可以得出:馬普切人的問題實質是一個社會經濟問題,其核心就是土地問題。殖民時期,西班牙當局畏于馬普切人的負隅頑強,放棄武力征服,采取文化征服政策;共和國初期,智利當局基于當時的社會政治形勢,沿用殖民者的政策,并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在這兩個時期內馬普切人看似守住了自己的領土,但在潛移默化之中,其原有的生產模式、社會結構不斷接受沖擊和挑戰;其傳統土地所有權的變更也成了不可阻擋的趨勢。
注釋:
①Junta:全稱為Primera Junta Nacional de Gobierno de Chile。1810 年9月18日,在智利圣地亞哥市召開市議政會,會議決定成立由9人組成的第一屆智利洪達(Junta)政府。
參考文獻:
[1] 魏紅霞:《智利民族一體化政策與馬普切社會文化結構的變化》,《拉丁美洲研究》1999年第5期
[2] 吳德明:《淺析智利的馬普切人問題及政府的政策》,《拉丁美洲研究》2004年第4期
[3] Jorge Pinto Rodríguez, Integración Y Desintegración de Un Espacio Fronterizo.La Araucanía y las Pampas, 1550-1900.Ediciones Universidad de La Frontera, 1996.
[4] José Aylwin.Estudios sobre Tierras Indígenas de La Araucanía: Antecedentes Histórico-Legislativos(1850-1920).Temuco, Instituto de Estudios Indígenas, 1995.
作者簡介:李鵬爽(1990.12—),女,山東省萊陽人,天津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專業,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