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鑫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
歐盟對特定人群的社會保護政策
邵鑫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摘要:針對特定人群的社會保障的實施,是歐盟成員國社會各界的內部事務。但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這些領域逐漸進入了共同體的視線,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婦女、老人、殘疾人、青少年的社會行為。在這些領域中,除了性別政策,歐盟在這方面主要適用“軟法律”,即不通過發行強制性法規來影響成員國的國內法,但通過理事會“建議”,有組織的聯合行動等方式來發揮自己的作用。
關鍵詞:歐盟政策;老齡;殘疾人;青年
首先,歐盟的權能,限制其作用范圍。目前在社會保護方面一個完整的歐洲共同體沒有法律依據,呈現的狀態是“碎片化”的。婦女政策從“男女同工同酬”這一點首先進入基礎的條約,但女性的社會保障等方面正逐步由共同體指令添加,嚴格限制在與就業相關的領域。關于老年人的政策是在基礎上的條約上間接參與的,主要是受限于流動職工養老金安排方面,老齡政策的其他方面并不包括在共同體的法律體系中。
其次,歐盟要在社會保障方面采取行動。在“成員國共同關心”的層面上,老年人、殘疾人、青年人問題都是“成員國普遍面臨的”,有必要采取“共同行動”。在“與一體化有關”層面上,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國家社會保護政策的一個重要方面,采取協調的政策,以確保有競爭力的環境。1992年,歐盟委員會發布的“社會保護目標與政策的趨同”的“建議”,要求成員國在社會保護方面采取更加協調的政策。
以1995年為界,歐盟老齡化政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995年以前,歐共體參與老齡政策的程度不斷加深; 1995年以后,這一趨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歐盟老齡政策向促進就業的方向轉化。
首先,擴張階段(1974--1995):在1974年的社會行動計劃,共同體開始在社會政策領域對老齡化相關的政策進行干預。 20世紀80年代后,歐共體老齡化日益嚴重,國家老齡化問題成為成員國共同關心的問題。 1982年2月,歐洲議會發表了關于老年人常見的問題的局勢的決議,標志著老齡化政策形成的開始。 1990年4月,歐盟委員會發表了關于老齡化問題的公告;在同年十一月,理事會決定于在成員國范圍內開展有關老齡化問題的聯合行動。隨后,1993年被認定為“歐洲老年人和代際團結年”。歐盟希望通過“老年人”活動,以提高社會對老年人的整體意識,引起社會各階層討論,促進老年人融入社會。
其次,“積極的老齡化政策”的階段:1995年,歐盟委員會提出,“實施有利于老年人的行動”計劃。然而,由于理事會認為,該社會行動計劃超出了共同體的職能。所以歐盟對老齡化的政策顯然已經開始向“積極的老齡政策”轉變,努力將促進就業與老齡政策相掛鉤。1995年以后,關于老齡問題的歐盟政策可以理解為實現這一目標邁出的積極的轉變.
根據歐盟現行標準,大約十分之一的公民在身體,心理或精神上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因此,殘疾人的政策一直是成員國社會保障政策的一個重要方面。歐盟殘疾人政策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是針對殘疾人采取特殊的社會行動計劃;第二個是將殘疾人政策納入到社會政策中,以實現其共同體框架的“主流化”。
首先,歐盟針對殘疾人政策的專項行動:在1981年,專門為殘疾人士率先實行共同體的社會行動計劃,殘疾人的主要內容,是促進教育,培訓,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服務和其他會員各國的經驗交流。 1988年,社會上開始了特殊的為期三年的社區行動計劃(1988--1991),該項目的名稱是“殘疾人獨立生活在一個開放的社會”的“太陽神”的項目。該項目的目的是促進殘疾人康復事業的發展,為殘疾人提供平等接受教育和培訓機會,使其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為殘疾人創造條件,以實現獨立生活。1993年,歐盟已經實施了為期三年的項目,主要重點將是殘疾青年融入普通教育系統,以方便殘疾人獨立生活。
其次,“主流化”的歐盟殘疾人政策:在1994年的白皮書對歐洲社會政策,在社會上樹立主流殘疾人政策實現原理:審議通過了歐共體立法,計劃和想法在與人適當的協商機制駕駛殘疾;在聯盟的最高水平,鼓勵殘疾人參加各種活動;鼓勵殘疾人參與討論與對話有關社會進程之類的問題。
在性質上歐盟的青年政策是與老齡和殘疾人的政策非常不同的政策。
在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中,青年始終是非常重要的社會群體。青年被視為歐洲一體化未來的的創造者,在歐盟社會政策框架中一直受到特別的關注。特別是《羅馬條約》第50條規定,“各會員國應在聯合計劃的結構中,鼓勵年輕工人的交流”;同時,在第118條和125條規定的職業培訓事項,其實主要是針對年輕人的。
在歐盟的階段,像社會政策其他領域一樣,重點也是青年的就業政策。為解決青年失業的嚴重問題,歐盟在社會政策白皮書中建議,所有與青年有關的項目應與就業行動計劃銜接;還設立了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戰略,以減少青年失業。具體措施包括:確保在歐盟層面的18歲以下青少年的教育和培訓的權利,不讓他們處于“待業狀態”; 到2000年為止實現消除基本文盲和缺乏基本技能的青少年的目標;鼓勵青少年培養創業技能,提高青少年使用新技術的能力;與社會伙伴積極合作,以提高教育和培訓的情況;在地方一級,建立為年輕人組織的咨詢與培訓機構;建議成員國通過稅收優惠等手段,促使企業和個人投資持續培訓。
歐盟青年政策嚴格限制在三個傳統領域,幾乎沒有任何擴張的趨勢。歐盟委員會提出的新項目,其中包括青年政策要素的是“學習和信息社會”,“知識歐洲”,“針對青年人的歐洲志愿服務”等,沒有超越教育和培訓基本框架。會員國為歐盟青年政策的傳統領域是毫無爭議的;但與此同時,委員會不贊成超出傳統領域以外的其他想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歐洲的青年政策,也是歐盟的社會政策基本形成的標志。
參考文獻:
[1]田德文著:《歐盟社會政策與歐洲一體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2]顧俊禮主編、田德文副主編:《福利國家論析:以歐洲為背景的比較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
[3][德]貝亞特 科勒-科赫等著:《歐洲一體化與歐盟治理》,顧俊禮、周弘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4][美]戴維 卡萊歐著:《歐洲的未來》,馮紹雷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5]田德文:論歐盟的社會政策,《歐洲》,2000年第4期。
作者簡介:邵鑫(1992-),女,漢族,山東威海市人,法學碩士,單位:甘肅政法學院,研究方向:國際法。
中圖分類號:K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