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藝峰
(福建省漳州市臺商投資區白礁小學,福建 漳州 363000)
?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郭藝峰
(福建省漳州市臺商投資區白礁小學,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閱讀是小學生了解自然與社會、獲得知識和經驗的主要方式,是搞高小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打開小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教育家們發現,兒童的閱讀經驗越豐富、閱讀能力越強,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學習。蘇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讓學生變聰明,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閱讀、閱讀、再閱讀。”可以說,課外閱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正因為如此,新一輪語文課改對閱讀教學從理念、內容、體系到目標、要求、評價等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明確規定:“小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關鍵詞:閱讀;課外閱讀;獨立閱讀
閱讀是小學生了解自然與社會、獲得知識和經驗的主要方式,是搞高小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打開小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教育家們發現,兒童的閱讀經驗越豐富、閱讀能力越強,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學習。蘇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讓學生變聰明,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閱讀、閱讀、再閱讀。”可以說,課外閱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 。正因為如此,新一輪語文課改對閱讀教學從理念、內容、體系到目標、要求、評價等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明確規定:“小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六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145萬字以上。”?然而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還相當貧乏,他們的課外閱讀仍處于一種消極、盲目、低效的狀態,情況不容樂觀。主要有以下幾點現象:
1. 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沒有主動性。大部分學生受家庭的影響,既沒有課外閱讀的良好氛圍,又缺乏家長科學的指導,所以在家除了看電視,玩游戲,就是到外面玩耍。很多學生并不愛看書,他們是迫于老師和父母的壓力而不得不讀,只要不在老師和父母的視線范圍,他們寧可發呆也不愿拿起書本。
2. 學生閱讀不達標。?雖然,教育部門在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方面制定了許多相應的措施,但在應試教育的思想下,很多教師還是一切圍繞考試轉,學生的課余時間可供學生支配的不多,無法保證充裕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很多家長甚至部分教師認為,學習階段不應分心,閱讀應永遠排在學習任務以外,是閑暇時才可做的事情。
3. 閱讀內容貧乏,沒有書讀。我去年對我校三至六年級全體學生做過一次調查,幾乎每個學生手中都有一至兩本作文選類書籍,只有不到50名學生手中有適合自己閱讀的課外書籍,且數量少的可憐。在家長和學生頭腦中,一聽說要買課外書籍,90%的家長、學生首先想到的就是優秀作文選。形成了優秀作文選等于課外書籍這樣一種狹隘的概念。
4. 欠缺良好的課外閱讀方法。即使有些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也常讀課外書,可是很多人只是走馬觀花地看,不知道怎么從書本中汲取養分。
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學生只有對課外閱讀充滿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外閱讀中去,才能把課外閱讀當作他們的一種享受、一種休閑,從而保持旺盛的閱讀熱情,主動遨游在浩瀚的書海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提供豐富有趣的課外閱讀經歷。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要孩子學會閱讀,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必定要先有閱讀的環境。
1、以講故事誘發興趣。故事人人愛聽,尤其是小學生,一聽老師要講一個故事,個個都會挺直身子,豎起耳朵,兩眼閃爍著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平時,我一有空,就讓學生圍坐在一起,給他們講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等故事,把孩子帶進一個美妙精彩的世界里,在享受故事帶來的奇妙世界里感受到課外閱讀的誘惑。
2、以入境誘發興趣。每當學校圖書館開放或書店來校推薦圖書時,我就帶領學生去參觀,任他們隨意翻閱,讓他們感受那濃郁的讀書氛圍,從而激發閱讀的愿望。
3、以設獎激發興趣。定期進行班級“讀書擂主”評選,如讀名著之最、讀童話之最、背兒歌之最、背古詩之最、背經典古文之最、寫閱讀日記之最等。每月根據孩子“讀書記錄表”中的記錄情況,評選出班級和學校的“閱讀大王”、“讀書之星”等。每學期評出 “書香家庭”給予表彰。當孩子取得成績時,把好書作為獎品獎勵給他。。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教師和家長必須轉變觀念。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既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又是對課本知識的補充和拓寬。課外閱讀正是符合了“教學與活動的統一”這一教學策略。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課本內數量有限的文章只能舉其一,只有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應用中化方法為能力,使閱讀能力越來越強。每天,我安排學生一小時左右的閱讀,此外加強和家長溝通,爭取家長配合,布置長假及寒暑假的閱讀任務,開拓學生在家的課外閱讀空間,從而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
考慮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其特有的年齡特征,有強烈的好奇心,豐富的想象力,比較渴望神秘、冒險,仰慕機智、勇敢等。所以,我們分別為孩子提供不同的、科學的、有益的讀物書單:童話、寓言類書籍,如《狐貍列那的故事》、《木偶奇遇記》、《綠野仙蹤》等;時尚讀物,如《哈利波特》、《馬小跳系列》、《腦筋急轉彎》等等;名著類書籍,如《西游記》、《紅樓夢》等;科普類書籍,如《小學生十萬個為什么》、《昆蟲記》、《游戲中的科學》等。另外,在讀物的選擇上我們還注意到“趣、廣、適”三個特點。“趣”即有趣:《天方夜譚》才是孩子們有一千零一夜的美夢,《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才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廣”即廣泛。魯迅先生曾告誡少年朋友:“只看一種類型的書,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這句話,正是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金玉良言,什么文學作品類,科技知識類,應用文類等等都應有一定的份額;“適”即合適,如淺近的《安徒生童話》、《成語故事》、《十萬個為什么》等書籍。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茍方法地去茫茫課外讀海中“瀟灑走一回”其意義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我覺得閱讀至少要學會:
〈1〉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創設“發揮空間”。《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當今科學事業突飛猛進,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酌句的讀,很難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因此,我們還應教學生略讀法,指導學生讀看書先看序言、后記、目錄內容提要等,讀報先看標題、欄目,在瀏覽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選擇圖書、尋找資料,對于自己所需要的資料,詳加研究,其它內容可采用略讀形式。任何一次課外閱讀都是多種讀書方法的綜合運用,都應略讀中穿插精讀,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學完《海底世界》一課后,讓學生去探索海底的奧秘,查找有關的資料交流。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了有關的書籍,通過瀏覽,篩選有關章節,找到了海底內容的部分,最后精讀,篩選有關知識點進行交流。這樣,使學生從中掌握這些閱讀的方法。
<2>閱讀與記錄相結合.人們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從所閱讀的讀物里摘錄精彩的語句語段便成了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時常用的閱讀積蓄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本摘記本,讀了什么書,在讀書筆記上記下篇名、作者、出初及閱讀日期,這是日后考核讀量的依據。讀到好文章,及時摘錄好詞佳句,寫上自己的感受,發現的新問題、新知識。日積月累,潛移默化,這是閱讀的收獲。閱讀累了,在本子描描畫畫,或花草樹木,或蟲魚鳥獸,給課外閱讀增添無限的情趣。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靈動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學海”“書山”之間,穩定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總之,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小學生閱讀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夠加強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而且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能讓小學生去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從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同時也能發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知識來源于實踐,閱讀能力也是在實踐中形成的。閱讀能力的掌握與否,是檢驗閱讀教學成功與否的試金石。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決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還應“授人以漁”,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作者簡介:郭藝峰(1983-),男,漢,福建漳州人,畢業于福建云霄師范,現任職于福建省漳州臺商投資區白礁小學,主要從事學科教學(語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小學語文教材研究等。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