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華
·短篇論著·
口服氯氮平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白細胞水平監測
宋華
目的監測口服氯氮平精神分裂癥患者白細胞(WBC)數量的變化,根據白細胞數量的消長變化情況指導臨床用藥。方法對30例長期服用氯氮平的精神病分裂癥患者用藥前后,各不同階段進行血常規檢測,對比白細胞變化情況。結果用藥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白細胞水平均在正常范圍。但隨著用藥時間的推移,白細胞數量逐級下降,與治療前的(8.42±1.30)×109/L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氯氮平不僅能改善精神分裂癥的癥狀,還能干擾患者機體的正常生理調節,造成免疫力下降,出現并發癥。通過監測白細胞的變化,對于臨床上盡早避免患者并發癥出現具有一定的治療意義。
氯氮平;白細胞;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的一種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的慢性遷延性疾病[1],精神分裂癥難以徹底根治,家人經濟和心理上的負擔沉重,生活質量下降,有些患者對他人還會造成人身傷害,造成一定的社會負擔。氯氮平是由瑞士藥廠Wander AG 基于丙咪嗪的化學結構研發的新型三環類化合物,氯氮平推動了20世紀70~80年代精神疾病藥物的研發[2]。氯氮平開啟了非經典抗精神病藥物的時代,是目前唯一經過臨床證明治療效果優于氯丙嗪的抗精神疾病藥物[3]。精神疾病藥物治療學發展極為艱難與曲折,在當前的精神病患者中,仍然存在治療效果不佳、大量癥狀控制不佳以及承受不良反應的困擾,近些年,氯氮平再度受到臨床的重視[3]。氯氮平具備價格低廉、控制患者癥狀有效等臨床應用優點。最大的缺點是氯氮平對骨髓抑制白細胞的生成可減少2%~3%[4]。氯氮平是作為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在臨床上廣泛使用,但因其對白細胞的負面影響而使其應用受到一定限制,為此人們不得不制定氯氮平白細胞的監測方案[5]。為了防止這些并發癥的發生,要做到定期檢測,規范治療,及時對癥處理,因此氯氮平白細胞監測方案對指導臨床治療有積極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以口服氯氮平治療為主,用藥前做血常規檢測,用藥后定期在本院檢驗科做常規檢測。
1.2 檢測方法 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采集靜脈血。檢測儀器為SYSMEX XS-1000i/XS-800i,試劑為機器原裝配套試劑。按試劑盒說明書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檢驗過程中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盡量減少人為操作誤差,環境溫度誤差,使檢測狀態處于一種最佳狀態,使每次檢測誤差降低到最低,嚴格控制在允許誤差范圍內,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用藥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白細胞水平均在正常范圍。但隨著用藥時間的推移,白細胞數量逐級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1,表1。

圖1 口服氯氮平白細胞變化情況
表1 30例患者用藥不同時間段白細胞監測水平結果比較(±s,×109/L)

表1 30例患者用藥不同時間段白細胞監測水平結果比較(±s,×109/L)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指標 治療前 1個月 2個月 3個月 6個月 12個月白細胞 8.42±1.30 7.68±1.09a 7.16±0.91a 6.75±0.82a 6.21±0.82a 5.78±0.71a
長期口服抗精神病藥物氯氮平的患者,會使機體對白細胞的調節產生影響。在治療前,對患者的白細胞檢測都在正常范圍內,治療過程中,患者血液中白細胞含量較先前逐階段降低。從初服到維持期,定期監測白細胞數量變化情況發現,隨著用藥量的增加,以及用藥時間的延長,白細胞的數量會明顯下降,用藥期間引起患者抵抗力下降,伴隨出現感冒、精神狀態不佳、嗜睡、多汗、便秘等多種臨床癥狀。在對患者的肝功能檢查時,大部分患者出現肝功能損害,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較服藥前升高[6]。
臨床上應用氯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時,要對白細胞水平進行定期檢測,發現白細胞水平降低,應及時調整用藥方案、停藥治療方案,可通過抗生素或促白細胞生成藥物進行綜合治療,以有效降低粒細胞缺乏癥的發生。
有研究者指出[7],口服氯氮平致白細胞水平改變與個體變態反應有關,經過減藥或停藥處理可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也有學者認為氯氮平導致粒細胞缺乏癥的發生,是由于髓細胞過氧化酶氧化代謝被激活,生成的反應性自由基具有細胞毒性所致[8]。中性粒細胞主要負責非特異性免疫,也就是常見細菌感染免疫。有學者認為氯氮平治療前3個月發生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的危險最大[9]。通過階段性檢測白細胞的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及時調整藥物使用。
綜上所述,精神病患者多數需要終生服藥來控制病情,經過對治療過程中白細胞的定期檢測,做到早發現、早調整,避免并發癥的出現,提高治療的效果,以避免對患者身心造成二次傷害,所以檢驗人員在檢測過程中,更要嚴把質量關,對檢測過程更認真規范,對檢測報告結果做到及時、準確、完整,給臨床醫生提供高質量檢測結果,做到對患者負責,為臨床醫生做好服務。
[1]管麗麗,杜立哲,馬弘.精神分裂癥的疾病負擔(綜述).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12):913-919.
[2]顧牛范,程毅.氯氮平的歷史和現狀.上海精神醫學,1991,3(S1): 28-35.
[3]宋立升,陳美娟,江開達.氯氮平50年.上海精神醫學,2010,22(6):376-378.
[4]汪開達.精神藥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27.
[5]金衛東,紀菊英,蘇宗榮,等.氯氮平引起粒細胞缺乏的Meta分析.上海精神醫學,2000,12(1):30-31.
[6]張永梅,陳衛霞,柳燁,等.氯氮平和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對肝功及血常規的影響.黑龍江醫藥科學,2015,38(3):138-139.
[7]陸明康,侯希相,殷美莉,等.氯氮平主要副反應的臨床分析(附600例報告).上海預防醫學,1992(2):71-74.
[8]Griffith RW,Saameli K.Letter: Clozapine and agranulocytosis.Lancet,1975,2(7935):882.
[9]何斌,丁躍慶,王傳躍.國內氯氮平引起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文獻回顧.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3,3(5):307-311.
White blood cells level monitoring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lozapine
SONG Hua.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Lianyungang City Convalescent Hospital,Lianyungang 222003,China
ObjectiveTo monitor white blood cells (WBC) count changes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lozapine,and to guide clinical med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white blood cells count.Methods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was taken by 30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long-term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lozapine before and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 to compare white blood cells changes.ResultsBefore medication,all patients had normal white blood cells level.Along with their medication progress,their white blood cells gradually decreased.Comparing with (8.42±1.30)×109/L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Clozapine can not only improve schizophrenia symptoms,but also disturb normal physiological accommodation,lead to immunity decline and complications.White blood cells monitoring contains certain significance in treatment for early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Clozapine; White blood cells; Schizophrenia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05
2016-10-09]
222003 連云港市康復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