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波
膽總管探查后一期縫合術與T管引流術的臨床療效
劉洪波
目的探索膽總管探查后一期縫合術與T管引流術的臨床療效。方法100例腹腔鏡膽總管探查手術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用T管引流術治療,觀察組采用一期縫合術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54.34±2.65)min、術中出血量(14.36±2.58)ml、術后首次排氣時間(10.32±1.41)h、術后補液量(9.47±1.47)L、置管時間(4.69±1.58)d、住院費用(7885.65±562.36)元、住院時間(6.98±2.32)d均優于對照組的手術時間(62.36±3.47)min、術中出血量(25.68±3.74)ml、術后首次排氣時間(18.47±3.74)h、術后補液量(14.67±1.38)L、置管時間(12.58±2.47)d、住院費用(9754.62±642.87)元、住院時間(14.28±3.87)d(P<0.05)。結論一期縫合術在腹腔鏡膽總管探查手術治療患者效果顯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膽總管;一期縫合術;T管引流術;臨床療效
膽總管結石在臨床較為常見,臨床上常用手術治療,其中最常用的包括T管引流術、膽道探查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以上術式均可減輕患者疼痛,其中T管引流術對患者周圍竇道組織可造成影響,從而延長患者拔管時間,正常情況下,需6~8周,而老年患者需3個月,對此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創傷性小、疼痛感輕等特點,但由于早期縫合技術有限,導致其容易出現傷口感染現象,近年來,隨著手術操作的發展,臨床學者將一期縫合術應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結果表明,其不僅可縮短患者置管時間,還可降低患者膽道感染率[1]。本文旨在探索膽總管探查后一期縫合術與T管引流術的臨床意義,具體的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腹腔鏡膽總管探查手術治療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入選標準:①患者術前均進行糾正酸堿平衡失調、低蛋白血癥、貧血、保肝、抗炎等治療;②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簽署書面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排除合并膽管狹窄畸形,且需進行膽腸內引流患者;②排除肝內膽管結石患者;③排除存在需要急癥膽總管引流減壓的重型膽管炎患者。觀察組患者男22例,女28例。年齡25~66歲,平均年齡(43.74±7.64)歲。對照組患者男21例,女29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42.67±8.4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均進行磁共振成像(MRI)、CT、B超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制定手術方案,所有患者經進行腹腔膽囊切除術,對于術前肝功能異常患者,可給予甘草酸二銨治療,待患者肝功能恢復至正常水平后可治療。對照組采用T管引流術,協助患者采取頭高足低位,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手術,首先常規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隨后維持膽囊管張力,將膽囊管充分暴露于視野,將其遠端夾閉,再使用電凝鉤在肝總管處,行縱行切開,隨后再經患者劍突進行膽道鏡置放,探查膽總管周圍基本情況,對于結石較大患者可在腹腔鏡下使用石鉗取石,對于細微結石可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隨后可使用4-0可吸收線間斷縫合膽總管切口(呈8字縫合),T管可經患者右鎖骨中線下穿刺,縫合完畢后向膽管壁注入生理鹽水,觀察其是否存在膽管壁損傷。觀察組采用一期縫合術,患者行氣管插管麻醉后,可進行常規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分別在患者右肋緣、劍突下、臍部置入腹腔鏡,建立氣腹,切斷、結扎膽囊動脈和膽囊管,再將膽囊切除,隨后切開膽總管前壁(可縱行切開;長度1.0~1.5cm),取石成功后,再經膽道鏡證實后可使用5-0可吸收線連續縫合全層黏膜,針距維持在1.0~1.5mm;邊距維持在1~2mm,膽總管表面漿膜層不可縫合,放置引流管(在小網膜孔內),再縫合腹壁,縫合完畢后應保證乳頭開放正常,膽總管末端無結石。兩組患者術后均進行抗生素治療,且維持保肝治療,同時觀察患者有無出現異常現象。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實施相應治療后,對比手術效果(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效果(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住院費用、置管時間、住院時間、術后補液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補液量、術后首次排氣時間、置管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指標 觀察組(n=50) 對照組(n=50)手術時間(min) 54.34±2.65a 62.36±3.47術中出血量(ml) 14.36±2.58a 25.68±3.74術后補液量(L) 9.47±1.47a 14.67±1.38術后首次排氣時間(h) 10.32±1.41a 18.47±3.74置管時間(d) 4.69±1.58a 12.58±2.47住院時間(d) 6.98±2.32a 14.28±3.87住院費用(元) 7885.65±562.36a 9754.62±642.87
臨床上膽結石病癥患者常使用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進行治療,人們逐漸將一期縫合術應用于臨床,其不僅可達到縫合效果,還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患者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性[2]。
T管引流術可有效預防膽漏等現象發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從而達到治療效果,但其也存在較多不足之處,包括:①其發生感染幾率大于其他縫合技術;②其置管時間較長,導致住院時間延長,加大患者經濟負擔[3];③T管引流術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大量體液丟失,不利于疾病恢復[4]。
一期縫合術可利于切口愈合,減少術后體液損失,且結石復發率較低,和T管引流術相比,主要優勢在于:①其可縮短患者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從而降低手術風險性,且可防止體液大量流失,若短時間內大量丟失膽鹽和體液,容易導致患者出現食欲不振現象,從而影響患者病情恢復[5];②一期縫合術可減少衣物刺激,從而降低膽管感染現象,相比之下,T管放入人體后,其屬于異物,機體便可出現排除反應,從而引起膽道炎癥,部分患者還可出現管壁增厚現象[6];③一期縫合術可減輕患者精神負擔和身體痛苦:由于一期縫合術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相應住院費用也較少,從而可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因此在臨床上也較受患者歡迎[7]。其治療效果雖顯著,但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患者不必要的開支,在手術前應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若患者達到以下體征方可進行一期縫合手術:①膽管壁無明顯化膿性膽管炎;②無膽管狹窄現象;③膽總管下端通暢;④確定膽道內無殘留結石。而禁止以下患者進行一期縫合手術:①合并急性胰腺炎;②原發性肝內外膽管多發結石;③術中膽管黏膜出血。
總之,一期縫合術在腹腔鏡膽總管探查手術治療患者效果確切,不僅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
[1]王帥,黃漢飛,段鍵,等.膽總管一期縫合術與T型管引流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對比研究.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3,28(5):351-353.
[2]趙彥峰,韓永軍.膽總管一期縫合術與膽總管T型管引流術治療膽總管結石對比研究.陜西醫學雜志,2011,40(7):845-846.
[3]劉寧,王德侯,甘建春,等.膽總管探查后一期縫合術與T管引流術的臨床研究.肝膽外科雜志,2014,22(2):118-121.
[4]Cayonu M,Acar A,Horasanl E,et al.Comparison of totally occlusive nasal pack,internal nasal splint,and transseptal suture technique after septoplasty in terms of immediate respiratory distress related to anesthesia and surgical complications.Acta oto-laryngologica,2014,134(4):390-394.
[5]趙紅立.膽總管一期縫合術與膽總管T型管引流術治療膽總管結石對比分析.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47(6):3074-3074.
[6]王博,程潔,袁志林,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內引流并一期縫合術的療效分析.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1,18(8):876-879.
[7]袁海鵬,王小紅.預置鼻膽管膽總管一期縫合術與T管引流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對比研究.濟寧醫學院學報,2011,34(1):30-3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22
2016-09-14]
471000 河南省洛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