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晨 閆彩平 鞏萱
妊娠糖尿病持續孕期營養管理與臨床結局研究
范晨 閆彩平 鞏萱
目的研究妊娠糖尿病持續孕期營養管理與臨床結局。方法10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擲硬幣法分為空白組和管理組,各54例??瞻捉M僅作常規孕期檢查和口頭飲食指導;管理組進行持續孕期營養管理。研究評估兩組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率及管理前和管理4周后患者能量攝入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結果①空白組產婦和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分為25.93%、18.52%,管理組產婦和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7.41%、5.56%,管理組較空白組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率更低(P<0.05)。②干預前兩組能量攝入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管理4周后管理組能量攝入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與管理目標值較空白組更為接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妊娠糖尿病持續孕期營養管理可有效達到營養和功能平衡,改善妊娠結局,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推廣。
妊娠糖尿病;持續孕期營養管理;臨床結局
妊娠糖尿病為糖尿病特殊類型,可影響妊娠結局和母嬰健康。持續孕期營養管理可通過對患者營養狀況的評估,掌握營養需求和血糖控之間的矛盾,為患者制定更好的營養方案,以維持血糖穩定,改善妊娠結局[1]。本研究對妊娠糖尿病持續孕期營養管理與臨床結局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門診接受治療的10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擲硬幣法分為空白組和管理組,各5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糖尿病診斷標準,除外糖尿病妊娠和雙胎者。管理組患者年齡28~38歲,平均年齡(32.34±2.12)歲??瞻捉M患者年齡26~38歲,平均年齡(32.52±2.53)歲。兩組患者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空白組僅作常規孕期檢查和口頭飲食指導;管理組進行持續孕期營養管理,包括:①先對患者進行能量需求量評估,并給予其飲食方案制定和建議,對每一類食物進行量化,根據低血糖生成指數方法安排主食,少食多餐,減少每次進食所帶來的血糖負荷,并定時加餐。要求患者自備體重秤、廚房秤和快速血糖儀,以更好進行自身體重、食物重量和血糖的監測,并將統一記錄表發放給患者進行記錄,要求每例患者記錄每天三餐的食物內容、食量,并記錄餐后2 h血糖和每天清晨空腹體重。每隔1周隨診1次,對患者體重、營養狀況的改變進行評估,并根據美國醫學研究所(IOM)標準管理孕期體重變化,根據患者身高、孕前體重計算體質量指數。②評估目標能量。根據標準體重30 kcal/(d·kg)對基本需求量進行評估,孕中晚期可額外增加300 kcal/d,作為營養管理的目標值。③能量攝入比例計算。確認患者記錄表中的食物量、種類和烹調方法等,并對各類食物攝取量用能量交換方法進行估計,計算每天實際攝入量。上述記錄指標均是每周記錄3 d,并以平均值作為代表值[2]。
1.3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①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率;②干預前和管理4周后患者能量攝入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③巨大兒:足月兒出生體重>4000 g或早產兒出生體重高于相應孕周胎齡兒體重90%[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統計妊娠糖尿病患者相關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和管理4周后能量攝入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比較 干預前兩組能量攝入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相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管理4周后管理組較空白組能量攝入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改善更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母嬰不良結局發生情況比較 管理組較空白組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率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空白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為25.93%,其中9例出現妊娠高血壓綜合征、2例羊水過多、1例羊水過少、2例真菌性陰道炎;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為18.52%,其中4例早產、3例巨大兒、3例低出生體重兒。管理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為7.41%,其中2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例羊水過多、1例真菌性陰道炎;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為5.56%,其中1例早產、1例巨大兒、1例低出生體重兒。見表2。
表1 兩組干預前和管理4周后能量攝入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比較(±s)

表1 兩組干預前和管理4周后能量攝入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比較(±s)
注:與干預前比較,aP<0.05;與空白組管理4周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時期 能量攝入總量(kcal/d) 蛋白質(%) 脂肪(%) 碳水化合物(%)管理組 54 干預前 2234±203 14.95±2.92 38.97±6.72 45.37±5.72管理4周后 2068±161ab 16.22±3.59ab 29.58±2.26ab 53.18±5.71ab空白組 54 干預前 2231±201 14.75±2.91 38.85±6.16 45.95±5.16管理4周后 2102±189a 15.11±1.94a 35.28±5.12a 49.43±5.29a目標值 2078±163 15~20 25~35 50~60

表2 兩組患者母嬰不良結局發生情況比較[n(%)]
妊娠糖尿病為糖尿病特殊類型,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血糖控制和營養管理可有效改善妊娠結局,確保母嬰健康[4,5]。近年來,隨著妊娠糖尿病發病率的逐年升高,孕期營養管理作為孕期規范化保健的基礎,得到了臨床的廣泛重視。孕期營養管理一般在孕17~38周進行,因營養管理不同于臨床治療,需醫患雙方共同參與,并根據管理效果及時調整營養方案,因此,孕期營養管理的進行和開展是持續性的,需具備合理的飲食計劃和持續監控,并給予持續調整[6,7]。
持續孕期營養管理的關鍵在于飲食治療,理想飲食控制目標可確保妊娠期間熱能以及營養的滿足,又可避免在餐后出現高血糖或饑餓引發低血糖,還有利于促進胎兒正常生長和發育。飲食治療是結合孕婦飲食習慣、血糖水平等確定每天總攝入能量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的供能比例,并通過調控相應類型食物的攝入情況達到營養管理目標。在營養管理過程中,應注意個體化原則:①根據患者體質量指數進行計算;②結合孕婦飲食習慣和血糖水平進行制定;一般控制體重增加≤11 kg;肥胖孕婦不主張減重,可適當控制能量,減緩體重增加速度。③保證優質蛋白質的充足,占總蛋白1/3以上;飽和脂肪酸應低于總熱量7%,避免攝入反式脂肪酸;④少食多餐,控制餐后1 h血糖<8mmol/L;注意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控制高膽固醇、高糖、高脂和高飽和脂肪酸食物攝入。
相關學者表示,妊娠糖尿病一般根據中醫體質辨證,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等,主要是因為患者在妊娠期容易出現血感不足的情況,從而導致患者的自身生命活動物質基礎產生了一定的變化,通過中醫辨證進行檢查以及后續治療指導,能夠對患者自身病理特點進行一定的干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患者妊娠結局,從而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本研究空白組僅作常規孕期檢查和口頭飲食指導;管理組進行持續孕期營養管理。結果顯示,管理組較空白組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率更低(P<0.05),管理4周后管理組較空白組能量攝入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跟管理目標值更為接近(P<0.05),說明妊娠糖尿病持續孕期營養管理可有效達到營養和功能平衡,改善妊娠結局,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推廣。
[1]劉燕萍,李冉,平凡,等.妊娠糖尿病114例持續孕期營養管理與臨床結局分析.中國臨床醫生,2014,24(2):55-57.
[2]王麗萍,趙倩,王鸝麟,等.孕期營養干預和代謝性危險因素對妊娠結局的影響.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3,8(6):425-431.
[3]程敬東.圍產期孕婦保健工作中孕期營養指導的應用探析.糖尿病新世界,2014,24(5):71.
[4]于映杰,梁華.邊遠山區圍產營養管理應用對妊娠結局影響效果觀察.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24(3):1580.
[5]劉燕萍,李珊珊,包媛媛,等.妊娠糖尿病孕期營養干預及對脂代謝的改善.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13(12):16-19.
[6]張桂香,李蕊.孕期飲食結構與妊娠糖尿病的關系研究.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31):3986-3988.
[7]賈曉煒,趙鑫,賈賀堂等.認知觀點、飲食干預和運動指導對妊娠糖尿病的療效評價.武警醫學,2014,25(8):768-77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32
2016-10-17]
519000 珠海市人民醫院中醫科(范晨),婦科(閆彩平),內分泌科(鞏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