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宏
尼莫地平與依達拉奉聯合用藥方案治療56例急性腦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
于建宏
目的探討尼莫地平與依達拉奉聯合用藥方案治療急性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112例急性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56例。對照組單用依達拉奉治療,治療組應用尼莫地平與依達拉奉聯合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腫、水腫體積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顯著下降(P<0.05),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3.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7.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尼莫地平與依達拉奉聯合用藥方案治療急性腦出血能夠獲得良好的臨床療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繼發性腦水腫與神經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尼莫地平;依達拉奉;急性腦出血
急性腦出血屬于神經科較為多見的一種危重癥,具有發病急驟、致殘率高以及致死率高等特點,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較大威脅。引發腦出血的因素較多,主要有免疫機制、血管硬化以及血液動力學變化等,臨床治療難度高[1]。繼發性腦水腫是使得患者病情惡化的主要因素,周圍腦組織受到出血灶壓迫后缺血、缺氧及壞死,從而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加重腦細胞水腫,以此加劇病情。穩定急性腦出血患者病情以及改善其療效的關鍵是要控制出血灶,減少腦細胞所受氧自由基的損傷,緩解繼發性腦水腫等[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探討尼莫地平與依達拉奉聯合用藥方案治療急性腦出血的臨床療效,特選擇本院112例急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予以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2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腦出血患者112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各56例。治療組中,女22例,男34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8.8±6.9)歲;出血量11~30ml,平均出血量(14.9±6.8)ml;合并癥:21例高血壓,16例糖尿病。對照組中,女24例,男32例;年齡43~74歲,平均年齡(59.3±6.6)歲;出血量12~28ml,平均出血量(15.5±7.2)ml;合并癥:22例高血壓,14例糖尿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出血量、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①依據美國心臟協會與美國卒中協會制定的《自發性腦出血治療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確診;②發病在24 h內,肢體癱瘓,肌力<Ⅳ級;③不屬于因腫瘤、顱腦外傷以及凝血功能障礙等引發的腦出血患者;④未并發嚴重感染性疾病、重要臟器功能衰竭以及惡性腫瘤等疾病者;⑤對此次研究所用藥物不過敏者;⑥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書。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治療,主要有脫水降顱壓、調血脂、維持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吸氧、防治并發癥以及積極治療合并癥等處理。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單用依達拉奉治療,具體方法:于濃度為0.9%的100ml氯化鈉注射液中加入30 mg依達拉奉注射液(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280)行靜脈滴注,2次/d,持續治療4周。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尼莫地平治療,具體方法:依達拉奉用法用量同于對照組;于濃度為5%的1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10 mg尼莫地平注射液(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00002)行靜脈滴注,1次/d;持續治療10 d后,轉為尼莫地平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3010)口服治療,3次/d,60 mg/次;持續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顱內血腫體積、水腫體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以及治療總有效率。療效評價標準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3個等級,顯效:經顱腦CT檢查發現顱內血腫體積下降>10ml,水腫體積下降>50%以上,意識清醒,神經功能缺損明顯好轉;有效:血腫體積下降5~10ml,水腫體積下降20%~50%,意識清醒,神經功能缺損有所好轉;無效:均未達到以上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腫、水腫體積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腫、水腫體積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腫、水腫體積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3.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7.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53,P=0.047<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腫、水腫體積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腫、水腫體積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血腫體積(ml) 水腫體積(ml)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56 20.7±3.9 9.8±3.5ab 6.7±2.4 2.1±1.4ab 25.3±2.7 10.4±1.8ab對照組 56 21.3±3.7 15.5±4.1a 6.8±2.1 4.7±1.5a 24.8±3.1 17.2±2.3at0.835 7.913 0.235 9.483 0.910 17.423P0.405 0.000 0.815 0.000 0.365 0.000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急性腦出血屬于自發性腦實質出血,屬于臨床較多見的一種卒中類型,其病理損傷的發生機制主要包括繼發性腦水腫、血腫的占位效應以及各種炎性因子浸潤損傷等。有研究者表示[3],腦出血導致的局部組織缺血缺氧最初損壞的是血管內皮組織,由于通透性加大,局部滲出明顯增加,使得局部組織水腫缺氧加劇,從而加重腦實質細胞缺氧。病變處腦組織細胞膜多數通道蛋白失活,細胞膜通透性出現變化,細胞開啟凋亡機制,導致腦組織損傷。臨床治療急性腦出血,不僅要穩定出血灶,還應對腦水腫等繼發性病理改變予以及時控制,從而抑制病情進展。
依達拉奉屬于腦神經保護劑,有著較小的分子量,親脂性明顯,通過對脂質過氧化予以抑制以及氧自由基進行中和,能夠緩解腦組織細胞受到的炎癥反應損傷,最終抑制神經細胞凋亡,改善局部缺血與缺氧,盡量恢復神經細胞功能。尼莫地平屬于鈣離子拮抗劑類藥物,對細胞膜上的鈣離子通路具有明顯阻斷作用,可以對缺氧條件下鈣離子轉移至細胞內進行抑制,從而減少細胞內鈣離子的濃度;通過沖破血腦屏障阻滯,對腦神經組織發生藥物作用,實現保護腦神經效果;還能有效緩解缺氧條件下腦部血管痙攣癥狀,促進出血部位微循環,改善壓迫部位腦組織的供血供氧。此外,尼莫地平還能對紅細胞膜產生選擇性作用,能夠有效穩定細胞膜,讓其發生碎裂降解,并且還能抑制血小板集聚,防止血栓發生。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血腫、水腫體積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以及治療總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
總之,尼莫地平與依達拉奉聯合用藥方案治療急性腦出血能夠獲得良好的臨床療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繼發性腦水腫與神經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熊蘭,凡子蓮,代東璟,等.依達拉奉和尼莫地平治療急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3): 2953-2954.
[2]王經忠.尼莫地平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出血的療效觀察.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7):117-119.
[3]王紅聯.依達拉奉聯合尼莫地平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療效觀察.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6):35-36,5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95
2016-10-20]
110500 沈陽市康平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