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劉艷紅
早產兒PICC發生靜脈炎時液體輸入與否的探討
李哲 劉艷紅
目的探討早產兒經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 置管后發生靜脈炎后液體輸入與否。方法100例PICC置管的早產兒,其中PICC 后發生機械性靜脈炎20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例。對照組常規喜遼妥涂抹,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停止靜脈輸液直至靜脈炎消失。比較兩組患兒靜脈炎消失時間。結果觀察組靜脈炎消失時間為(5.4±1.9)h,對照組靜脈炎消失時間為(7.4±2.1)h,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產兒PICC靜脈炎時在喜遼妥涂抹的基礎上停止輸液可使靜脈炎病程縮短,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靜脈炎;靜脈輸液
隨著新生兒科的不斷發展,危重兒特別是低出生體重兒的不斷增加,足夠的靜脈營養至關重要,但反復的靜脈穿刺反而增加感染率,由此新生兒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術的廣泛應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生兒感染率,并且減少了住院費用和提高了新生兒以后的生活質量[1]。然而,在現實的操作過程中,PICC置管雖然有利,也有弊。PICC屬于有創操作,靜脈炎時有發生,但發生靜脈炎中幾率最高的當屬機械性靜脈炎。主要原因是在送管操作過程中易損傷血管內膜,特別是當置入到腋下時,PICC管道要經過一個夾角,且新生兒自身的生理解剖特點,血管深、不明顯且細,所以較易引起機械性靜脈炎[2]。經過多年的臨床經驗很多人認為機械性靜脈炎是由于導管對血管壁磨擦撞擊作用,造成血管的痙攣和血管內皮的損傷,激惹靜脈壁,發生靜脈炎性反應所致[3]。如何有效預防靜脈炎的發生是新生兒科PICC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本科在PICC發生靜脈炎時采用在喜遼妥涂抹的基礎上停止輸液,可以有效的縮短靜脈炎的時間,減少患兒的經濟消費,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5月~2016年8月本科留置PICC導管時發生靜脈炎的患兒共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例。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喜遼妥每4小時涂抹1次。方法由中心向四周涂抹,面積大于發生靜脈炎面積的1/4,盡量使藥物充分吸收,后可用無菌紗布覆蓋,防止藥物在空氣中蒸發,喪失藥效;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停止靜脈輸液直至靜脈炎消失。
1.3 療效評估標準
1.3.1 靜脈炎的分類 ①沒有癥狀;②輸液部位發紅伴有或不伴有疼痛;③輸液部位疼痛伴有發紅和(或)水腫;④輸液部位疼痛伴有發紅和(或)水腫,條索狀物出現,可觸摸到條索狀靜脈;⑤輸液部位疼痛伴有發紅和(或)水腫,條索狀物形成,可觸及的靜脈條索狀物長度≥2.5cm,有膿液流出[4,5]。
1.3.2 靜脈炎治愈的標準[6]紅腫熱痛的癥狀消失,血管恢復正常彈性,無條索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靜脈炎消失時間為(5.4±1.9)h,對照組靜脈炎消失時間為(7.4±2.1)h,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靜脈炎消失時間比較(±s,h)

表1 兩組靜脈炎消失時間比較(±s,h)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消失時間觀察組 10 5.4±1.9a對照組 10 7.4±2.1t2.233P<0.05
危重兒一般都是早產兒體重低并且胎齡小,PICC的應用大大提升了此類患兒的生存質量,靜脈炎是PICC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減少靜脈炎可以有效提高PICC的使用時間。然而導管在血管內的異物刺激及24 h 持續輸入偏涼液體的刺激均可使血管發生反應性痙攣,引起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出現局部水腫或使原有水腫加重[7,8]。另外,早產兒多數病情危重,肌張力低,肢體活動少,加之靜脈內又有導管阻礙導致局部血液回流障礙而更進一步促使穿刺肢體腫脹。
喜遼妥軟膏通用名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主要成分為多磺酸粘多糖,主要作用于血液凝固和纖維蛋白溶解系統而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另外,它通過抑制各種參與分解代謝的酶以及影響前列腺素和補體系統而具有抗炎作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還能通過促進間葉細胞的合成以及恢復細胞間物質保持水分的能力從而促進結締組織的再生[9,10]。因此,本藥能防止淺表血栓的形成,促進它們的吸收,阻止局部炎癥的發展和加速血腫的吸收。所以喜遼妥的應用可以減少靜脈炎的發生,在應用此同時停止靜脈輸液,去除營養液滲透壓高,pH值以及化學特性等的刺激,更能縮短靜脈炎愈合的時間。研究表明PICC置管術操作方便,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極低出生體重兒靜脈營養,靜脈通道可靠,并發癥少,可選擇血管多,有明顯的優勢[11,12]。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靜脈炎消失時間為(5.4±1.9)h,對照組靜脈炎消失時間為(7.4±2.1)h,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發生靜脈炎時患兒在涂抹喜遼妥的同時停止靜脈輸液,可以縮短靜脈炎的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周美玲,李惠萍.中美兩數據庫中有關PICC并發癥及異常情況的文獻分析.護理學報,2008,15(8):14-17.
[2]陳淑華,溫園香,馮艷萍,等.經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置入術在極低出生體重兒中的應用.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6): 3134-3136.
[3]王建榮.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122.
[4]Gorski LA.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Journal of Infusion Nursing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fusion Nurses Society,2007,30(1):151.
[5]成杰,陳桂芝,吳雙.金黃散外敷聯合利多卡因預防化療藥物性靜脈炎的療效.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1):76-77.
[6]官紅菊.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并發癥的護理.當代護士,2010(1):92-93.
[7]Levy I,Bendet M,Samra Z,et al.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children.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2010,29(5):426-429.
[8]謝海萍.喜遼妥治療化療性靜脈炎的療效觀察.中國醫學工程,2013(4):70-71.
[9]熊月娥,呂波,黃海,等.喜遼妥預防極低出生體重兒PICC相關性靜脈炎的效果.當代護士,2014(2):145-146.
[10]張云蘭,王慧敏,張莉莉,等.PICC在極低出生體重兒中的應用及護理.中華全科醫學,2011,9(4):653.
[11]Shalabi M,Adel M,Yoon E,et al.Risk of infection using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and umbilical catheters in preterm neonates.Pediatrics,2015,136(6):1073-1079.
[12]Costa P,Kimura AF,Brandon DH,et al.Predictors of nonelective removal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in infants.Biol Res Nurs,2016,18(2):173-18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113
2016-10-28]
450000 鄭州人民醫院新生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