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舒適護理對重癥監護患者提高生命質量的影響分析
李陽
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對重癥監護患者提高生命質量的影響。方法70例重癥監護病房(ICU)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兩組患者均接受針對ICU患者的基礎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舒適護理措施。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表(ADL)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能力進行評分,出ICU后由患者或其家屬對護理情況進行滿意度評價,比較兩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2 d、護理6個月后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14%(34/35),高于對照組的82.86%(29/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683,P<0.05)。結論針對重癥監護患者行環境護理、生理護理、心理護理、疼痛護理等多項措施的舒適護理干預,在提高患者滿意度和生活質量的同時,還有助于ICU患者疾病預后,值得推廣。
舒適護理;重癥監護;生命質量;滿意度
重癥監護室主要以收治急診危重患者為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中毒、各種類型休克、膿毒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急性肺動脈栓塞、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肝硬化合并肝性腦病、各種嚴重復合傷及多發傷等多種急危重疾病。據相關調查顯示,在ICU住院期間受到有效護理措施的患者恢復更好[1]。自本院實施ICU舒適護理以來,患者滿意度得到了顯著提升,醫院治療水平也逐漸上升。本次研究的70例對象均為本院ICU患者,探討舒適護理對重癥監護患者提高生命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間收治的70例ICU患者,均診為危重患者,入室后經心電圖檢查、血壓、呼吸頻率及節律等基礎監測。70例患者中包括行冠狀動脈搭橋術15例、主動脈瓣置換術18例、心跳呼吸驟停復蘇17例、急性呼吸衰竭2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觀察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7.2±6.7)歲。對照組中男16例,女19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56.8±6.5)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ICU期間均接受心電圖、心功能、血壓、呼吸頻率及節律等基礎監測。對照組患者僅接受本院常規ICU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包括環境護理、生理護理、心理護理、疼痛護理及睡眠護理多項措施[2]。
1.2.1 環境護理 一般來說,重癥監護病房的醫療器械較多,且患者疾病類型較為復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患者的心理影響,導致患者產生恐懼、壓抑的癥狀。實施環境舒適護理,首先就是要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的病房環境,保持病房干凈整潔,確保安全的環境。可適當布置和裝飾一下病房環境,以緩解患者緊張和焦慮的情況。其次,可適當為患者介紹ICU病房的擺設、儀器的作用和設備的用途,使患者了解環境,熟悉環境[3]。
1.2.2 心理護理 ICU病房的患者疾病往往比較嚴重,多數患者存在焦慮、擔心和抑郁的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保持耐心細心,積極解答患者的問題,采用轉移法、情志護理等方法緩解患者消極情緒,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評估,了解患者在治療過程的心理感受[4]。
1.2.3 生理護理 因心理和疾病的影響,患者可能存在頭痛、惡心、嘔吐等情況,此時,護理人員應注重患者臨床癥狀和生命體征的變化,為急救做好準備,根據醫院標準合理實施突發事件應對措施。針對長期臥床的患者,可為其在病床上墊一層充氣氣墊,以增加患者的舒適程度,針對存在不良反應或并發癥的患者要及時做好合并癥治療的準備[5]。
1.2.4 疼痛護理 當患者存在軀體疼痛情況時,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疼痛情況做好評估,嚴重的患者要給予止痛,尚能忍受的要注意轉移患者注意力,與患者進行溝通。同時,隨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作出處理,并報告醫師[6]。
1.2.5 睡眠護理 要保證ICU患者良好的睡眠,應給予合理的睡眠指導,給予患者合理的飲食,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或者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治療,以提高其睡眠質量[7]。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8]采用ADL評分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能力進行評分,該表包括10項檢查內容,并有0、5、10和15分4種不同的積分標準,總分為0~100分,0分表示ADL完全依賴,100分表示ADL正常,<40分為ADL功能重度損害,41~60分為ADL功能中度損害,≥61分為ADL功能輕度損害。同時,在患者出ICU病房后由患者或其家屬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采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表進行評價,包括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比較 與護理前比較,兩組患者護理6個月后ADL評分均有顯著提高,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2 d 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ADL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ADL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生命體征穩定后2 d 護理6個月觀察組 35 52±13 61±16a 73±20a對照組 35 49±12 54±14 62±18t1.0032 2.2262 2.4186P0.3193 0.0293 0.0183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14% (34/35),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2.86%(29/3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683,P<0.05)。
隨著急診急救醫學的發展,ICU的護理質量和水平逐漸受到關注,重癥監護患者多為危重疾病病例。重癥監護中的疾病患者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會存在生理、心理及疾病上的一些問題,合理的護理方式是保證患者生命,提高治療依從性的關鍵。隨著近年來醫學模式和護理改革的不斷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誰護理工作逐漸得到貫徹,尤其針對重癥監護病房。面對的患者比較特殊,對護士要求極高,對急、危、重癥患者病情觀察與及時有效的處理更加非常重要[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護理6個月后ADL評分均有顯著提高,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2 d ADL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14%,高于對照組的8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重癥監護室患者的病情比較復雜,因此通過實施合理的舒適護理措施,在提高患者滿意度和生活質量的同時,還有助于ICU患者疾病預后,值得推廣。
[1]張秋琴.舒適護理對提高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生命質量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7):13-14.
[2]張建春.舒適護理對重癥監護患者提高生命質量的影響.河北醫學,2014,20(2):339-340.
[3]邱英娥.舒適護理對提高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生命質量的效果評價.中國農村衛生,2015,43(13):63.
[4]李曉紅.舒適護理對提高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生命質量的效果分析.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6(51): 243.
[5]劉慧霞.舒適護理對提高重癥監護患者生命質量的評價.北方藥學,2013,22(3):168.
[6]陳星星.舒適護理對重癥監護患者提高生命質量的影響.現代養生B,2014,23(9):166.
[7]陳昱.舒適護理對提高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生命質量的效果觀察.醫學信息,2014,27(25):81-82.
[8]閔瑜,吳媛媛,燕鐵斌,等.改良Barthel指數(簡體中文版)量表評定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效度和信度研究.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8,30(3):185-188.
[9]陳玲.重癥監護病房中舒適護理對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的效果研究.醫學信息,2014,27(3):47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114
2016-07-05]
210000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重癥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