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康復依從性的影響
李巖
目的探討和分析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康復依從性的影響。方法220例慢阻肺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順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1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康復依從性、復發及肺功能檢測優良率。結果觀察組患者合理飲食、情緒穩定、堅持氧療、用藥依從等康復依從性指標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復發率為7.3%,肺功能檢測優良率為94.5%,均優于對照組的27.3%、86.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運用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實施護理服務不僅僅可以提高患者康復的依從性,同時,也降低了患者治療后的復發率,改善了患者肺功能,具有較為理想的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護理干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依從性;肺功能
慢阻肺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類疾病,以老年患者為主要的發病人群,其對患者的呼吸功能有著一定的削弱作用,患者在臨床上可能出現反復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難等表現,病情容易反復發作,給患者的身心帶來了一定的痛苦[1,2]。本文將本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收治的接受慢阻肺治療的患者220例作為實驗的對象,對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康復依從性造成的影響進行了探討和分析,發現了這一護理模式的諸多優勢,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收治的慢阻肺患者220例作為實驗對象,其中男118例,女102例,年齡最大78歲,最小55歲,平均年齡(64.8±4.4)歲,病程4~20年,平均病程(9.78±3.46)年。按照患者入院順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10例。
1.2 護理方法 予以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方法和措施如下。
1.2.1 心理干預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個人性格和家庭情況進行了解,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積極的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鼓勵患者消除急躁的心理,樹立更好的治療信心,讓患者以更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
1.2.2 口腔護理 慢阻肺患者大多存在缺氧的現象,其口腔相對較為干燥,在加上其會大量使用抗生素,因此容易出現口腔感染,所以,護理人員要讓患者戒煙,并注意口腔衛生,經常刷牙,咳痰之后要漱口,對患者的口腔衛生進行充分的保證。
1.2.3 飲食指導 護理人員要調整患者的飲食習慣和結構,保證患者優質蛋白的攝入量,多進食雞蛋、蔬菜、水果等食物,食物以清淡為最佳,防止食物過熱或者是過涼,降低食物對患者氣管造成的刺激。
1.2.4 康復干預 患者病情穩定后護理人員應該對其進行一定的康復干預,可以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在患者面前約30cm處懸掛白紙,讓患者在呼氣時輕松吹動白紙,3次/d,30min/次。也可以讓患者進行腹式呼吸,呼氣時保持腹部下陷,吸氣時使腹部鼓起,保持其肌肉保持放松的狀態,3次/d,30min/次,在此基礎上每天也要進行1 h的體育鍛煉。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和比較兩組患者合理飲食、情緒穩定、堅持氧療、用藥依從等康復依從指標評分以及復發率和肺功能檢測優良率等的不同和差異。
1.4 判定標準 患者康復依從性通過相關問卷調查表進行分析和評價,主要的內容包括合理飲食、情緒穩定、堅持氧療、用藥依從,其中用藥依從性的評分根據Morisy評分標準進行,患者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用藥依從性越好,其余三項的分值評分范圍在0~25分之間,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康復依從性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項康復依從指標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合理飲食、情緒穩定、堅持氧療、用藥依從等康復依從性指標評分分別為(21.45±3.06)、(19.85±2.54)、(22.09±3.89)、(1.45±0.46)分,均優于對照組的(14.83±2.10)、(12.13±1.87)、(13.38±2.09)、(3.39±1.2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復發率和肺功能檢測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復發率為7.3%,肺功能檢測優良率為94.5%,均優于對照組的27.3%、86.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各項康復依從指標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各項康復依從指標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合理飲食 情緒穩定 堅持氧療 用藥依從觀察組 110 21.45±3.06a 19.85±2.54a 22.09±3.89a 1.45±0.46a對照組 110 14.83±2.10 12.13±1.87 13.38±2.09 3.39±1.24

表2 兩組患者復發率和肺功能檢測優良率比較[n(%)]
在臨床上將慢性氣道阻塞性疾病統稱為慢阻肺病,這一疾病類型主要包括肺氣腫與慢性支氣管炎等多種疾病,其具有病程長、病情發展緩慢以及病死率高等顯著的特點,因此,患者發病后需要給予及時、積極穩定治療,并在此基礎上給予優質、全面的護理服務,以便提高患者康復的速度[3]。
護理干預為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多的一種護理模式,其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的過程中具有優質、高效和全面等顯著的特點,對患者治療質量和康復速度的提升均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4]。運用護理干預為慢阻肺患者實施護理服務不僅僅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少復發情況的出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同時,也可以讓患者更加積極的配合治療和護理服務,提高康復的依從性,促進患者的更好康復[5,6]。在本次試驗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合理飲食、情緒穩定、堅持氧療、用藥依從等康復依從性指標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復發率為7.3%,肺功能檢測優良率為94.5%,均優于對照組的27.3%、86.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運用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實施護理服務不僅僅可以提高患者康復的依從性,同時也降低了患者治療后的復發率,改善了患者肺功能,具有較為理想的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1]任紅梅,趙旭明.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康復依從性的影響研究.心理醫生,2015,21(17):209-210.
[2]趙梁燕,陳華良.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依從性的影響.中國保健營養,2016,26(9):141-142.
[3]夏芝萍,陳愛梅,楊玲.呼吸功能鍛煉聯合飲食護理干預對36例慢阻肺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11): 133.
[4]楊麗.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合并慢阻肺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122-123.
[5]鐘素苗,尹良勝,蘇芬.社區康復護理對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醫學前沿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41-42,137.
[6]王瑞芳.不同護理模式對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應用效果對比分析.中國保健營養,2016,26(4):218-2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115
2016-09-19]
110024 沈陽市第九人民醫院內二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