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麗云
30歲后扔掉鐵飯碗追逐內心所向是種怎樣的體驗
文|任麗云

心理學說,當你貪戀或者追求某種東西,是因為你的缺乏。我想這一點對我也許有些道理。中學時代的我,每日思緒煩亂、心緒不寧、莫名的焦慮到了極致,甚至無法理解和接受自己的這個“糾結”。可惜,那時并沒有任何的資源可以幫到自己,而由此生發的卻是內心對于寧靜與安詳的極度渴望。
也正是因為中學時期的經歷,天生的秉性(很小的時候就會發呆去想和人本身有關的種種玄密),還有所有的人生體驗,使我逐漸開始對人的心靈感興趣。這一切促使我在三十過后的年齡,在已經為人妻、為人母的時候,破釜沉舟,辭去安定的職業學校外語教師的工作,考取了當地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現在回想起來,這一決定雖然有風險,但是,又包含著堅定的勇氣!那種勇氣,也許就是源于懵懂的、對痛苦的執著思索、對生活的熱愛,對于生命品質的執著追求。
研究生的專業方向是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三年重入校門的讀書生活,雖然導師領入的團隊帶領以及咨詢室中的初步咨詢實踐給了我最初的積淀與自信,然而真正的摸索與成長反而是在畢業之后。畢業后那一年,恰恰是研究生的分配開始出現困難的第一年,又恰在此時愛人工作變動,來到省城濟南,開始了我的重新就業之路。經歷了各種與心理相關卻不太一致的工作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這同時也作為心理工作者摸索道路,開始去全國各地學習領略各種流派和方法,找尋個人督導,體驗、成長。在持續不斷的學習中,一次次面對自己,經歷各種攪動與痛楚、歡笑與喜悅。每次都有震撼與發現,然而不知為何,卻一直是尋尋覓覓,總覺得每個領域都有缺憾,要么過多陣痛,要么缺乏持久,又或者存在難以規避的依賴,再有就是會有隱約的限制與瓶頸……
在尋找的過程中,正念的到來是那樣的自然而然,依稀記得最早,大概四年前了,第一次在一個專業群里看到這個詞“正念”,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心,于是開始了用心、刻意地找尋。這個過程在當時并不順利,過了不短的一段時間,在一位朋友的引薦下,終于在2013年第一次參加了西園寺界文法師在渤海邊云峰寺帶領蘇杭的心理咨詢師們的正念與禪修,開啟了正念的第一次旅程。在那一周的修習前,恰恰是年幼的兒子第一次近半月時間獨自離家去參加學校訓練營,回來的那天恰恰是我出發,帶著掛念與遺憾離開,那種時時的憂傷與愧疚恰恰成了我修習、覺察的目標與對鏡。就是在這樣的心境中,在一周的止語體驗中,我第一次親近了“正念”(雖然那個時間遺憾錯過了卡巴金老師課程,但它帶給了我很多),對于“正念”方式的新奇而又喜悅,那種不一樣的寧靜,那種自我覺察中的領悟,以及有些神奇的身體上的治愈與變化,還有那個靜謐而美麗的小庭院中法師們自然、淡定的舉手投足都讓我記憶猶新……
帶著更多的期待與好奇,我開始接觸、學習國內的所有正念相關課程—上海徐鈞老師的“正念的力量”,中科博愛方瑋聯老師的課程,牛津大學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老師的正念課程,以及杰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老師的正念帶領,與加州健康研究院(CIH)聯合創始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臨床助理教授童慧琦老師和同學們在一起的網絡八周……
在2015年4月,正念認知療法創始人馬克·威廉姆斯老師帶領大家四天的正念里,這樣安靜、樸實的課程竟然給了我很大的沖擊和震撼!那種影響和收獲除了課程中那樣細膩、貼切的正念帶領,更多的,還在于馬克老師在課堂內外自然流露的當下、自在和那樣不著聲色的慈悲!我終于明白,原來,正念遠不是一門學問、一門技術,甚至一個領域!它是一種體驗、一種踐行,它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生命的態度!而正念其實也無東西方之分,它應該是給整個人類的禮物!課程的最后,在各位前輩老師的分享中,在感動的、默默留下的淚水中,我的那份莊嚴的使命感就那樣油然而生。
從那以后,我就開始慢慢在我的生活中,在我的專業工作中,融入更多正念的元素,在我長久以來的一個情結漩渦里。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也許是有了無數次、無處不在的覺察之后,心,自然地、慢慢地變得越來越自由,那自由,不是沒有苦惱和苦痛,而是不再被它所裹挾,在那個刺激和反應的空間里,有了心靈的清醒和更多的自由。
我身邊的家人,也感受到這一切,甚至受到影響。前年到去年的近一年時間,我的身體出現突然的不適,動過一個小手術后身體極度的虛弱,恰恰就是在跟隨童慧琦老師8周課程的時間,再一次感謝老師和機緣,因為正念及持續練習,幫我平穩度過那個時期,并在其后完全康復!
在我的專業工作中,我不斷地在應用及傳播正念,在咨詢的一些個案中,正念尤其適合那些被念頭和情緒困擾的個案,我也感嘆于人們內在本就具足的智慧。而在一些專業課程及減壓課程、親子課程的帶領中,除了人們的收獲和積極的反饋之外,讓我感到欣喜與自信的就是—在課程中間及過后,我不再覺得疲憊,反而是更加的輕松有力!
再一次細細追憶我與正念的故事,心頭彌漫的是清醒的、淡淡的痛楚,溫馨又甜蜜的感動,就像在正念沙龍的帶領中對伙伴們的描述:如果把所有的心靈指引與課程比作花朵,萬花叢中,正念就像一株并不搶眼的花,可是它在那里,它清新而又美麗,它就在那里,它一直在那里,陪伴著我們,永不凋落,絕不離去;它來到我的生命中,是如此的寶貴和重要。它的到來,我想也絕非偶然,就讓我在這個當下憶起過往……
2016年,正念的到來,對我個人來說,也是這樣的恰到好處—2015年經歷了公司變動后的重新注冊與啟動,更加堅定了我傳播正念的決心,我干脆將公司注冊為“山東正念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它的存在本身就給我力量;身體經歷過一年的不適后的康復;越來越多學員對于我正念帶領的認可;CIH機構的成立以及對正念的傳播。
更重要的是,我榮幸地成為了“正念使者”!這個名字是如此貼切和有力,感謝童老師及所有正念的前輩和導師們!感謝所有為此努力的人們!作為使者,我們將不辱使命!我發愿—在今后的人生當中,我會堅定地、一如既往地做心靈的使者;同時堅定地播撒正念的種子,用專業同時實用而生活化的方式,影響自己,影響所有需要的人,讓更多的人們獲取正念的力量、幸福的能力,讓我們一起,靜待心頭蓮花盛開……
(本文作者系加州健康研究院正念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