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冬南+左生輝


摘 要:在對崇左市旅游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指出崇左市旅游業發展存在著資源開發深度不夠、文化特色不足、宣傳單一、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等問題,并由此提出促進崇左市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旅游業;問題;對策;崇左
崇左市擁有豐富和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但是建市10多年來,其旅游業發展較為緩慢,旅游業的發展面臨資源開發深度不夠、缺乏文化特色、旅游宣傳單一、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豐富和獨特的旅游資源,適應現代旅游者日益多樣化的旅游需求,實現旅游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成為了崇左市旅游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崇左市旅游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崇左市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地處東盟陸路交通中心并在泛北部灣經濟圈下旅游市場十分廣闊。崇左市具有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有著沿邊、沿江、沿鐵路、臨首府、近海港的優越地理位置優勢,這為旅游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旅游資源
1.旅游資源類型豐富
根據國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標準》,崇左市的旅游資源類型多樣,主要包括地文景觀、生物景觀、遺址遺跡、水域風光、建筑與設施、天象與氣候景觀、人文活動等。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4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7處,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77處,運營的旅游景區景點28處[1]。
2.旅游資源獨具特色
崇左市的旅游資源獨具魅力且特色鮮明,歸納起來有四大特征:
(1)邊關旅游資源獨特。崇左與越南接壤,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崇左獨特的邊關旅游資源,如中越邊境的大新德天瀑布、憑祥友誼關、中法戰爭歷史遺址等。
(2)紅色旅游資源突出。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由鄧小平同志領導的龍州起義給崇左市留下了許多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資源品位高。
(3)民族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崇左市是一個以壯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以壯族文
化為特色的民俗文化源遠流長,是歌圩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獨具特色的寧明花山壁畫、壯族民俗風情、壯族歌圩文化以及天琴文化等構成了崇左市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旅游資源。
(4)生態旅游資源具有一定的壟斷性。以德天瀑布、明仕田園等為代表的生態旅游資源具有一定的壟斷性,特別是德天瀑布,為國家AAAA級景區,瀑布橫跨我國和越南,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跨國瀑布,瀑布氣勢磅礴,一波三折,層層跌落,水勢激蕩,每年都吸引著許多游客前來觀賞。
(二)旅游交通
目前崇左市的旅游交通還是比較落后,主要依靠公路和鐵路,沒有飛機場。鐵路方面只有單一的一條鐵路線路即南寧-崇左-越南河內,且每天只開通兩三趟車次。公路交通方面,主要開通到崇左各下轄縣、廣西區內主要城市,如開通了崇左市境內的寧明、天等、扶綏、憑祥等;區內城市以南寧、欽州、防城港、北海、玉林為主;廣西區外的主要以廣東為主,開通了廣州、深圳、東莞、中山為代表的省外客運線路。
(三)旅游接待狀況
崇左市旅游接待相關設施未能滿足旅游業的發展,表現在旅游住宿業與餐飲業方面的發展較為緩慢。旅游住宿方面目前崇左全市擁有星級飯店才50多家,只相當于南寧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能夠評上五星級的酒店只有一家,三星級的酒店30多家。餐飲方面,崇左旅游餐飲服務設施不僅數量少而且一般都遠離景區景點,能在旅游景區及周邊找到餐飲服務的相關設施較少,比如在憑祥友誼關景區幾乎在周邊沒有餐廳可用餐,只有在憑祥市才有零星的餐廳可供游客用餐;德天瀑布景區周邊也是只有幾家餐廳可供游客選擇用餐,而到附近的碩龍鎮就沒有像樣的餐廳。
(四)旅游經濟發展狀況
2003年建市之后,崇左市依托其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相關旅游業,同時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促進了崇左市與東盟各國特別是與越南的旅游合作,進一步提升了旅游業的發展。近年來,崇左市一直力圖把旅游品牌建設作為城市對外宣傳,招商引資的重要途徑之一。截止2012年,崇左市旅游接待總人數為985.47萬人次,為2003年建市的5.25倍;旅游總收入60.64億元,為2003年5.89億元的11.34倍[2],其旅游收入在廣西14個地級市中位居第十位中,較2005年第14位前進了四位(見圖1);
圖1 崇左市2005-2012年旅游收入情況
資料來源:廣西統計局網站
同時,旅游接待人次從2005年的281萬上升到2012年的985萬,在各地市的排名也從第十名上升到第六名,增長速度較為明顯(見圖2);與此同時,崇左市旅游業的發展日益受到了自治區和國家的關注與支持,例如在2009年12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廣西“依托崇左市大新德天跨國瀑布景區和憑祥友誼關景區設立中越國際旅游合作區”。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的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旅游規劃中,崇左市旅游業的發展也在其中涉及。
二、崇左市旅游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旅游資源豐富,但開發的深度不夠
崇左市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十分豐富,但長期以來,旅游業發展較為緩慢,資源的優勢并沒有很好的在經濟發展中顯現出來,資源豐富但開發的深度不夠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崇左市的旅游資源大多停留在表面上的開發,簡而言之就是通向景區的道路基本開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等層面,很少有更深層次的挖掘[3],比如崇左市的壯鄉文化與古駱越文化很少在景區內體現出來,一些壯鄉的特色旅游產品在景區內很少擺賣宣傳,特色旅游產品開發程度低。再如被列為世界遺產備忘錄的華山崖壁畫其文化特色、內涵很少有前來游覽的游人知道,更多的是知道這里有一些字畫刻在崖壁上,經過幾千年依舊存在很好奇之類的欣賞層面等。崇左市旅游資源的開發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崇左市旅游經濟的長久發展,如何讓“崇左天下美”變為“讓天下人認識崇左美”,資源的挖掘、開發利用是關鍵之一。
(二)文化特色雖有,但濃度還需著力
旅游業最終是與文化的共融,正所謂“文化是旅游的靈魂”[4],崇左市主要的旅游文化是的壯文化、古駱越文化以及神秘的中越邊關探秘文化,但是這些文化資源并沒有充分挖掘,濃度不足。湖南旅游文化的挖掘是一個很值得學習和提倡的例子,例如湖南省通過對自身旅游歷史文獻的收集、整理、開發,依靠當今的科學與技術手段將旅游資源內部的蘊含東西通過一系列活動展現給群眾、游人,如舉辦一系列的旅游主題活動、節慶日慶典的相關活動并在其中賦予歷史、建筑、文學、園林、書法、工藝美術等內涵,使整個活動的文化特色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受到了極大地關注,旅游文化的內涵有了,并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與傳承,使湖南的旅游文化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崇左市應充分的挖掘自己的文化特色,如打造具有壯鄉特色的旅游產品以及開發崇左市邊關歷史文化、花山文化、壯鄉民族風情、天琴民俗等文化內涵。
(三) 旅游交通滯后
崇左市旅游交通滯后,類型單一,嚴重制約旅游經濟的發展。近些年來雖然南友高速公路開通并貫穿了崇左全市境內,但是對于連接景區景點的交通除友誼關和浦寨以外,其它的景區大多數為二級公路,再加上崇左市地勢屬丘陵地帶,山高路險,一些景區諸如花山巖壁畫、小連城等遠離縣城較為偏僻的景區都很難通行車輛,即使個別景區景點開通了旅游公交與船只,但是班次少、一次性載客量少都給旅游者帶來了不便,旅游交通的落后進一步制約了崇左市旅游經濟的發展。
(四)從業人員素質急需大力提升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社會,旅游業作為朝陽產業,旅游人才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而旅游業作為服務業,其服務的群體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因個人需求、興趣愛好不同,所以對于旅游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管理、營銷、服務技能。而這也是崇左市旅游從業人員所欠缺的,旅游從業人員學歷、素質大部分只有初高中文化程度,很多都沒有經過系統專業的培訓,整體素質不高。而且崇左市旅游缺乏高層次、高素質的規劃、管理、開發人才,旅游專業人才缺乏等,這都將在未來大大制約崇左市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五) 宣傳促銷手法單一,投入不足
由于旅游資源的不可移動性,使旅游產品的流通是通過產品信息的傳遞和旅游者向旅游目的流動來實現,因而旅游的宣傳促銷活動在旅游產品營銷中占有重要地位。加之《國家旅游法》的設施,旅游成本的提高,旅游市場競爭必將越來越激烈。廣西的旅游資源向外宣傳于媒體上主要是靠《美在廣西》這部旅游宣傳片以及“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為游客所知。崇左市的旅游資源豐富,但是旅游業的發展緩慢,宣傳及投入資金上的不足是原因之一。崇左市旅游資源的宣傳手段、方式較為單一,更多的是旅行社、景點景區各自的旅游宣傳單、旅游網站宣傳,缺乏在旅游資源上的統一包裝整合向外推廣宣傳在電視、網絡、廣播、報刊、音像制品等媒體上,政府層面上雖然近年來加強了在旅游業上的招商引資,但是力度還是不夠。政府組織的旅游局、交通、旅行社、飯店、景區景點等共同在客源市場內進行的宣傳促銷等方式很少,更多的是單兵作戰,各自為陣。實現崇左市旅游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加大旅游宣傳力度,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進行旅游宣傳促銷,真正把“崇左天下美”的品牌打出去。
三、促進崇左市旅游業發展的對策
(一)發揮資源優勢,深入挖掘旅游資源內涵
發揮崇左市旅游資源優勢,深度開發旅游資源內涵,即充分挖掘這里的壯文化、古駱越文化、灰姑娘文化、山水文化、紅色旅游文化以及中越邊關旅游文化資源等,并使這些文化資源與內涵與旅游業進一步的融合與發展,如旅游企業可在工藝品、印刷資料、攝影資料、音像制品上等加入崇左市特有的文化資源印象如白頭葉猴布娃娃、斜塔木雕、壯錦花山繡、德天瀑布鏡畫、友誼關鑰匙扣等系列旅游活動飾品,全力打造崇左市旅游品牌與文化的魅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二)充分發掘旅游文化魅力,提升旅游文化品味
旅游活動的實質上是一種文化的體驗、文化的熏陶,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崇左市旅游資源豐富多彩而且文化底蘊較高,這里凝聚著壯文化、古駱越文化、灰姑娘文化、山水文化、紅色旅游文化以及中越邊關旅游文化資源等,其開發潛力巨大。崇左市旅游業的發展應充分借鑒湖南旅游文化的開發模式,使旅游資源富含文化的魅力,讓游客來到崇左市不僅是停留在風景欣賞的表面層次,更重要的是讓崇左市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呈現給八方的游客,如寧明的花山崖壁畫,應讓游客了解壁畫后面蘊含的傳說、歷史、民族、民俗、美術、舞蹈等文化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崇左市的旅游文化魅力,進而提升整個崇左市旅游文化品味。
(三)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俗話說得好,要致富先修路,對于旅游業的發展亦是如此,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的相關投資建設,包括對旅游公共信息平臺、旅游交通設施、旅游導引系統的完善以及旅游生態建設與保護。如完善通往景區景點的道路設施建設、旅游咨詢服務體系、對景區景觀實施修復整合、增加旅游住宿和餐飲設施的數量、保護景區周邊旅游生態建設等。
(四)實施人才戰略,大力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
旅游業的發展,人才隊伍的建設十分重要。崇左市旅游專業的人才缺乏,且從業人員素質較低,導致旅游業很難進一步發展。崇左市應重視人才培養,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政府或企業、景區管理者應加強對于旅游從業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招賢納士引進具備相應旅游管理、規劃、開發的人才,以提升旅游業的整體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從根本上提高旅游業的競爭力。
(五)加大宣傳力度,打造旅游品牌
營造崇左市旅游特色品牌其中就要想法設法加大對崇左市旅游的宣傳和促銷力度,如在宣傳和促銷方式上進行創新,可利用電視媒體、廣播、報刊、音像制品等進行大力宣傳,如旅游大篷車、拍攝一部崇左市旅游宣傳片等。不僅如此還應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陸路東盟崇左看、旅游宣傳促銷展覽會等一系列活動進行旅游的招商引資工作,真正把“崇左天下美”的品牌打出去。
(六)加快旅游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崇左市旅游的發展應從旅游發展的戰略全局高度,做好規劃工作。旅游發展,規劃在先,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崇左市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將無從談起。 如依據《崇左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文本》(2006-2020)、依靠最新頒布的《旅游法》并結合崇左市旅游資源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制定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措施,對于破壞旅游資源環境的行為要切實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保障崇左市旅游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七)凝聚旅游業的發展合力,營造全民參與的氛圍
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不是只靠一方的投入就可以成功的,它需要全民、全社會各方力量的凝結,共同付出。大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比如政府層面應在整個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主導的作用,頒布實施相關環境保護措施,招商引資,牽頭引導企業進行投資建設,并提供相關政策扶持等;社會與公眾也應該培養自身的旅游環境保護意識、可持續發展觀念并監督與約束旅游企業、開發商以及政府的相關行為,真正做到旅游業的發展、資源的有效保護、政府、企業、社會、全民參與的和諧互動當中去。
綜上所述,崇左市旅游資源豐富,且特色鮮明,因此,應把握機遇,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著重解決其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資源開發、文化創意產業不足、宣傳力度、從業人員觀念、素質等相關問題,從而實現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廖澤雄.推進崇左旅游一體化建設打造邊關國際旅游名城[EB/OL].
http://gxzx.gov.cn/34/2014_4_24/34_70051_1398332742323.html
[2]崇左新聞網.我市召開旅游發展大會[EB/OL]. http://www.gxcznews.com/xwzx/czyw/2013/08.
[3]麻新華,陳俊安.崇左市旅游產品深度開發研究[J].中國市場,2011(2).
[4]雷多榮.轉變旅游發展方式,做大做強旅游產業[EB/OL]. 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