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瑛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但是就我國目前勞動就業形勢來看,依舊十分嚴峻。我國想要實現和諧社會的建設,就必須要正視勞動就業問題,做好勞動就業梳理工作,要從根本上改革就業結構。因此在本文中主要對我國勞動就業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確保和諧社會的構建早日完成。
關鍵詞:勞動就業;意義;現狀;措施
想要實現和諧社會的構建,政府必須要承擔起相應的職責,要加快城鎮化進程的速度,增加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這樣就可以避免大量農村人群涌入城鎮,導致勞動就業緊缺問題的加劇。政府部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勞動就業規劃,正確引導人民群眾就業,加強宣傳教育,重視第三產業的建設,增加勞動力的需求,快速解決當前的勞動就業問題。
一、促進勞動就業工作的重要意義
在全球經濟危機形勢下,勞動就業問題正在不斷加劇,尤其是我國人口數量眾多,剛剛步入工業型國家,勞動力供大于求。這時政府必須要加強對產業結構的調整,要注重對第三產業的發展,積極促進服務行業的發展,要積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在政策上給予適當支持,加強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有計劃地將工廠進行搬遷,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利用,這樣就可以有效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當前我國勞動就業現狀分析
(一)就業人口基數較大,勞動力供大于求
當前我國人口數量較多,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問題正在不斷加劇,普通勞動者數量較多,但是高素質勞動者較少,這樣就無法滿足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人才需求。我國企業每年都在進行擴招,但是由于所招聘的勞動力與崗位需求不相符,導致大量勞動力的失業,而且普通勞動者素質較低,沒有經過系統化地培訓,缺乏專業技能,無法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這樣就容易出現勞動力供需結構失衡的問題。
(二)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
當前我國許多高等院校都開始實行擴招政策,降低入校門檻,這也就意味著大學生整體數量的增多,就業大學生數量也會增加,導致大學生就業率的急劇下降,在許多招聘會上都會出現往屆畢業生與應屆畢業生就業疊加的問題,大學生就業難度增加,許多大學生在畢業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工作都無法穩定,這就會導致我國人才資源的浪費。據對無錫市北塘區2013-2014當年畢業的各類大學生就業情況統計:當年新增畢業大學生就業率僅85%左右,這對于社會發展和大學生成長都十分不利。
(三)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任務嚴峻
雖然我國正在加強對和諧社會的建設,但是我國農村人口數量眾多,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任務依舊嚴峻,而且農村人口綜合文化素質較低,缺乏專業職業技能,當農村務工人員進入城市后,往往都選擇最為基層的工作,對崗位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較弱。關于就業的法律服務、信息服務和培訓服務機制尚未健全,加上我國農村地區法制基礎較弱,這樣就對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工作造成了嚴重影響,當農村勞動力受到不公平待遇時,往往不懂得利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
(四)就業服務體系相對滯后
和諧社會構建的基礎就是加強勞動就業服務體系的建設,要有效提升勞動力的個人能力,始終堅持自主擇業、轉移就業的原則,要時刻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但是我國就業服務體系相對滯后,全國勞動市場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信息化程度較低,就業信息共享機制尚不健全。勞動就業人員缺乏專業的就業指導,在選擇工作時過于盲目,并未深刻認識到自己應該享有的合法權益和履行的義務,導致勞動就業人員的切身利益無法得到保障,這與和諧社會的目標相偏離。
三、和諧社會視角下解決勞動就業問題的措施
(一)政府要加大就業扶持力度,及時完善法律政策
在我國當前就業形勢下,政府部門必須要從整體角度去分析,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加大就業扶持力度,要根據社會各個階層勞動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就業方案。首先,高等院校要加強對教育體制的改革,要與用人單位進行合作,根據崗位工作需求合理制定教學內容,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也可以制定創業扶持政策,國家要積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增加大學生就業渠道,減輕大學生就業壓力。其次,政府要在農村地區開設技能培訓活動,積極鼓勵農村利用農閑時間進行參與,增強農民的專業技能和文化素質,并且要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有效改善農村人口的生活保障,對貧困人口地區要給予制度支持,比如五保戶、殘疾人等。
(二)加強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就業崗位
和諧社會的構建,經濟發展是基礎。政府要加強對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尤其是近兩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用人單位用工需求減少,經濟形勢嚴峻,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發展較差,這時就必須要加強對第三產業的發展。政府應該加強對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扶持,通過政策上的支持,增加企業就業崗位,為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服務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行業氛圍,從而減輕勞動就業壓力。
(三)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
當前我國很多勞動就業人員思想觀念落后,就業意識出現偏差,缺乏專業技能,政府部門必須要加強對培訓機構的建立,要在農村地區開展就業教育活動,增強農民的就業意識,要由“被動就業”轉化為“主動就業”,要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在就業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要學會利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四)加強就業服務體系的專業化和制度化
為了進一步發揮就業服務體系在勞動就業工作中的職能和作用,增強就業服務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相關部門要結合就業工作的實際情況和就業市場的需求,通過立法等手段,提高就業服務體系的專業化、制度化程度,確保我國就業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
參考文獻:
[1] 陳洪玲,李寧.和諧社會視域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
[2] 郭瑋,莊寶忠.淺談大學生就業問題及自身應對措施[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10).
[3] 宋亞飛.和諧社會視野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J]. 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0(07).
[4] 張富全.政府在勞資集體談判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 華南理工大學, 2013
[5] 李少英,黎夏,劉小平,吳志峰,馬世發,王芳.基于勞動力市場均衡的人口多智能體模擬——快速工業化地區研究[J].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