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霞
1 檔案文化與文化資本
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檔案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的真實記錄,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檔案是一種文化財富,是人類積淀文化的一種有效手段,是人類文化的存貯器。因此,當人們提出“檔案文化”這一詞語的時候非但沒有遭到來自多方的質疑,而且被檔案界一致認定為一個合理性、創新性的詞匯。對“檔案文化”的研究也風靡一時,其中不乏對“檔案文化”下定義者。王英瑋認為,“檔案文化是人類社會各種組織和社會成員,通過有意識的創造性勞動,逐步積累和保存下來的維系和促進人類歷史文明延續和發展的物質與精神文化財富”。丁華東認為,“檔案形體是一種社會的文化存在物;檔案工作是一種社會現象或文化現象;檔案事業是一種文化建制;檔案學術研究活動也是檔案文化的構成部分”。這兩種觀點分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描述性地給出了檔案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形態。由于文化本身具有包容性和延展性,與文化具有密切聯系的檔案文化也具有多層面的釋義和一定的開放性。
何謂文化資本?從其來源上看,文化資本并非是本土出品。法國學者皮埃爾·布迪厄是較早提出“文化資本”概念的學者。他把資本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經濟資本,可直接以貨幣換算,財產權是其制度化的形式;二是社會資本,由所占據的持續的社會關系網絡而把握的實際的或潛在的資源或財富;三是文化資本,相當于知識能力資格的總和,具有自身的自主性,并以超功利和非利益的姿態自居。他從社會學的視角拓展和深化了資本的概念,并提出“文化資本”的概念。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尤其是文化經濟的發展,以及創意產業、智力投資等新的文化經濟形態的出現,文化資本的內涵也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對“文化資本”的釋義,具有代表性的是,“文化資本是以財富的形式具體表現出來的文化價值的積累。這種積累緊接著可能會引起物品和服務的不斷流動,與此同時,形成了本身具有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商品”。
我們應該看到,無論是檔案文化,還是文化資本,其基本屬性仍是文化本身,其表現形式和價值的實現都源于文化。我們還應該看到,并非所有的檔案文化都具有資本屬性,只有經過社會交易、流通、服務等過程,以轉化后的形式即檔案文化產品或服務來滿足和引導人們的需求,從而產生價值增量效應的那部分檔案文化,才具備資本的屬性,才可稱為檔案文化資本。
2 檔案文化資本化的條件
2.1 經濟與文化聯系緊密,檔案作為文化資本可以轉化成經濟資本?!案母镩_放”后,在“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家話語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話語要求之下,物質利益化已經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成為事實。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文化與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也不斷加強,新的經濟形態逐漸呈現出來,即“經濟文化”或“文化經濟”。經濟的文化含量與文化的經濟價值二者相互滲透、交叉融合,由經濟和文化整合形成的經濟文化力成為一種十分重要的經濟資源。新的經濟形態的產生促使國家和企業關注和發掘文化資源的潛在價值,促進其轉化為文化資本和文化產品。
檔案首先是一種文化資本,通過政府、企業以及個人對檔案的利用為社會各界的生產和生活服務,轉化為社會資本;通過利用檔案促進經濟建設和發展,產生經濟效益,從而轉化為經濟資本。例如成都市郊的洛帶就是運用客家社會記憶來推進旅游資源開發,從而成為“西部客家第一鎮”。洛帶人通過調用洛帶客家人兩三百年前的遷徙記憶,對其進行宣傳,吸引了國內外眾多游客前去參觀,從一個成都市郊變成小鎮,進而成就“西部客家第一鎮”的美名。這就是社會記憶文化資本化。
2.2 檔案文化主體的自覺行為。所謂“檔案文化主體的自覺”,主要是指檔案部門經濟上的自覺。檔案部門一直位于社會的邊緣地帶,孤芳自賞,“藏在深閨人未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作為“邊緣”的檔案部門已經意識到了參與到當代主流社會和發展經濟中的必要性。檔案是文化的重要“母資源”,作為檔案的保管者,對通過利用檔案來發展經濟有相當的自信。
檔案本質上仍是文化,是一種重要的資源。文化的資本化傾向也使得檔案文化呈現出資本化的趨勢,檔案以各種形式服務經濟建設,產生經濟效益。檔案文化資本化是檔案界一種力求發展的努力行為,也是檔案部門在市場經濟大舞臺上爭取話語權的一種折射和反映。
3 檔案文化資本化的可行路徑分析
3.1 發展檔案文化產業。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作為保存檔案的基地,可以抓住檔案文化這一資本,大力發展檔案文化產業,圍繞檔案和檔案工作開展獨具特色的活動,創造經濟效益。檔案館可以利用其所存檔案史料,開發檔案文化產品向社會出售。例如,上海市檔案館運用館藏大量檔案史料和特殊載體檔案開發的專題片《追憶》,把上海歷史檔案里60個經典故事以視頻短篇的形式收納其中,以每冊94元的價格進行銷售。這是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典型代表。還有通過助推其他產業發展間接產生經濟效益的,如云南省檔案局館以館藏普洱茶檔案為基礎出版《山水茶事 別樣云南——云南省檔案館館藏普洱茶檔案畫冊》,通過打造普洱茶檔案文化產品,助推普洱茶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檔案文化產業,是檔案文化資本化的可行路徑之一。
3.2 與旅游產業聯姻。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漸漸成為時尚。從近年來大眾的旅游態勢來看,旅游多了些文化的內涵,更有了旅游文化的說法。圖書館、博物館、大學校園等成了旅游路途上亮麗的風景線,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去參觀。如美國國家檔案館每年有上百萬人參觀,備有包括中文在內的各種語言文字介紹資料,并可提供導游服務,設有禮品部,出售歷史文獻的復制件以及歷史照片、明信片、圖書等。上海市檔案局館與市旅游局將建立長效機制,共同開發具有檔案元素的旅游資源,共同依托資源優勢合力宣傳上海,共同結合節慶日進行重大活動合作,共同推出具有特色的海派文化旅游線路,共同打造檔案文化內涵豐富的旅游品牌活動項目。2006年,上海市檔案館外灘新館入選“上海最值得外國人去的10個地方”,并獲得“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上海市檔案館撞入頂級旅游圈。我們有理由相信,檔案文化中蘊含著巨大的旅游潛能。
在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經濟話語權獨占鰲頭,文化繁榮發展的條件下,檔案人只有勇于自我加壓,積極推進檔案文化資本化進程,才能迎來綠意盎然的春天。
(作者單位: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來稿日期: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