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妮娜+楊增雄
摘 要:關于企業家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究竟存在何種聯系,從企業家人力資本供給、企業家人力資本特質、企業家精神、企業家人力資本外部性四個層面對既有相關文獻進行整理分析,以期對該領域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關鍵詞:企業家人力資本;區域經濟增長;創新;外部性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3-0080-04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市場運行的關鍵既是法制環境的建設,更是企業家隊伍的發展。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同樣的資源、政策,結果卻相差迥異,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區域企業家人力資本的數量和質量的不同。因此,通過梳理既有的相關文獻,揭示出企業家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將企業家要素納入到區域經濟增長模型中,分析企業家人力資本不同如何影響區域經濟增長。
一、企業家人力資本的內涵與構成
企業家是經濟增長方式的微觀推動者,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企業家的創新,企業家作為一種特殊的人力資本,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企業家理論隨著社會分工、商品經濟發展和企業組織變化而不斷豐富。什么是企業家?在亞當·斯密(Adam Smith,1776)出版的《國富論》里認為,企業家與實體資本的所有者是同一主體。J.B.Say(1803) 指出,企業家能夠把經濟資源從生產率較低的領域轉移到生產效率較高的領域,并定義企業家是為結合一切生產手段并為產品尋求價值的人。企業家是繼土地、勞動、資本之后的第四生產要素[1]。Walras L.(1874)在《純粹經濟學要論》里開創了一般均衡理論,認為從其他企業家那里購入原料,進行再生產,最后進行銷售,這樣的人就是企業家[2]。奈特(F.H.Knight,1921)認為,從生產的角度看,企業家是在一個時間購買生產要素,并通過一個生產期將它們轉移為在下一個時間里出售產品的人。從探析風險和不確定性是如何影響組織行為、投資和利潤決策入手,把企業家視為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進行決策的個體[3]。企業家是指“冒險事業的經營者或組織者”。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Schumperter,1934)把企業家與“創新”密切的聯系在一起,他認為企業家是對現有的產品進行“創造性破壞”,把職能實現新組合的人們稱為“企業家”。企業家的職能就是不斷地進行創新,通過采用新的產品或采用新的生產方式,然后開辟新的市場,使得企業獲得核心競爭力,他賦予了企業家創新者的角色[4]。Coase(1937)的交易成本理論也同樣揭示了企業家在企業中提高運作效率、降低內部交易成本的根本職能。Leibenstein(1968)認為,企業家就是利用現有的投入資源,克服X非效率的一類人。柯茲納(Kirzner,1973)進一步指出,套利者是源于企業家,是追求純粹的企業家利潤而抓住市場機會的人,企業家的基本職能就是一直保持敏銳的眼光使市場實現均衡的人。Casson(1982)指出,企業家的活動十分復雜和多樣化,并通過構造了企業家市場均衡模型來研究企業家角色功能,認為企業家是專門就稀缺資源的配置做出判斷性的人,企業家階層可以憑借其優于一般人的信息優勢和能力優勢,來對稀缺資源進行有效協調和判斷,從而利用企業組織來明顯降低交易費用。Kor,Y.Y.& Mahoney,J.T.(2005)將企業家的角色提出并強調了企業家配置資源的能力對企業績效有很大的影響,企業家配置和使用人力、資本等各種經濟資源進行生產以求得最佳經濟效益的能力對企業的發展尤為重要[5]。什么是企業家人力資本?Schumpeter(1934)是最早將企業家這類特殊的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聯系起來進行研究的學者。他認為,企業家的職能就是不斷地進行創新,經濟增長過程的實現需要企業家為了追求超額利潤所進行的創新活動,經濟增長的快慢取決于企業家創新活動的頻率,更多的企業家意味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經濟的快速增長反過來促進企業家的才能[4]。Sander Wennekers&Roy Thurik(1999)強調分解企業家人力資本及創新能力的概念,以便更好的理解企業家與區域經濟增長的聯系,不同的職位的人具有不同的創新能力,更好的運用自身的能力就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條件。Lucas(1986) 把企業家人力才能當做一種天生的外生能力,認為個體之間的這種能力是有差異的。企業家人力資本是企業家的資本化。企業家人力資本是為完成企業生產性和交易性功能,為保證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契約的有效實施而具有的“利用資本的經營能力”和“降低交易費用能力”的總稱[6]。馮子標(2001)認為,企業家人力資本是企業家能力也稱企業家精神的資本化,其所有權的完全私有性、完整性和自主性構成了企業家人力資本產權的重要特點。李忠(2007)認為,企業家型人力資本就是面對不確定市場具有決策、配置資源能力的人力資本,即在不確定性中構建新生產函數的人力資本,企業家的決策能力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方向,在外界事物發生改變時,所具有的決策反應能力至關重要[7]。具有邊際報酬遞增特征的企業家人力資本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Shackle(1979)指出,企業家成功的原因是知道潛在競爭對手的活動,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創業理論強調了風險的主觀感知性,企業家人力資本顯現出有異于其他人力資本的不同特質,對于經濟增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Bates (1985) 分析了企業家人力資本稟賦與少數企業盈利能力之間的關系,認為接受了更好教育的企業家容易被發現,能夠有效地使用金融和人力資本投入,相對于商業對手將獲得更高的收益。Schmitz(1989)發展了一個內生增長模式,其中內生化的企業家活動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Wayne、Terrell(1996)發現,企業家人力資本對企業的生存具有極大的影響。Harper,David A(1996)認為,根據客觀評判,企業家與科學家類似,決定需要進行哪些實驗:創業者的“商業模式”與科學家進行對應假設,該項目的盈利能力對應的就是實驗結果[8]。Iyigun and Owen(1998) 指出,企業家人力資本和專業人士的人力資本存量對于一個健康的經濟體是必不可少的。對中低收入國家而言,企業家人力資本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具有促進作用。Moog(2002)的研究表明,由一個在人力資本方面投資很大的創立者建立的企業將在銷售額、就業、收入等方面產生更高的增長率。Arribas、Vila(2007) 則通過研究發現,企業家人力資本是決定西班牙新創建服務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9]。
企業家人力資本是如何構成的? Harris和Helfat(1997)將企業家人力資本劃分為企業專用型人力資本、行業專用型人力資本和通用型人力資本3種類型,當企業家離開特定的企業、行業時,原來積累的人力資本將承擔極大風險。楊增雄(2007)指出,企業家人力資本是由企業家精神、企業家能力和企業家活動構成的系統,核心是企業家精神,支撐是企業家能力,外在表現是企業家活動[10]。謝雅萍( 2008) 則把企業家人力資本劃分為教育型人力資本、實踐型人力資本和激勵型人力資本,前兩種作用于企業家能力,后者作用于企業家努力程度。
二、企業家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
企業家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舒爾茨(Schultz,1961)系統闡述了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他從理論和實踐上證明了以適度投資于企業家能力的方式可以達到應付動態經濟中普遍存在的不平衡現象,經濟的增長是一種靠投資于企業家能力的增長,企業家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的活力、發展速度的快慢。許多經濟學家對不同國家人力資本狀況進行了實證分析,驗證了舒爾茨的理論[11]。
(一)區域創業環境影響企業家人力資本的供給,導致區域經濟增長的差異
古斯和金斯伯格(Guth and Ginsberg,1990)指出,企業家的決策,風險投資或新業務的開發,是實現戰略更新的可能途徑之一。戰略更新涉及創造新的財富,是通過資源的新組合。這包括采取以下行動,如增強競爭力,調整業務重點,制作主要變化,市場營銷或銷售、 重定向產品開發和重塑操作,使其企業產生核心競爭力,從而促進經濟增長。Holcombe(1998)聲稱,關鍵的一點是創業本身并沒有獲利機會,當企業家需要一些機遇,在經濟環境變化中,具有基礎設施的前提下,政策適宜及資源充沛等條件,企業家能創造更多的機會。一個制度環境鼓勵創業,吸引人力資本的投資,使經濟增長成為可能,從而形成雄厚的工業基礎帶動區域經濟增長。Burton(1999)指出,許多中小企業因為創始人的有限視野,制約了公司的產能增長。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更有遠見的企業家收購公司,注入新的創業理念,更新企業的規章制度及激勵方式,從而刺激公司業績的增長,促進了區域經濟增長[12]。Mummert,U.(1999)指出,區域間企業家精神的不同影響著企業家能力的有效發揮,從而影響區域經濟增長。Baker,T.,A.S.Miner,and D.T.Eesley (2001)研究表明,企業家在新的和小公司中,經常可以發揮自身作用,由于企業家與小企業的環境與制度相適應,充分發揮自身潛能,也可能通過使用正式規劃程序來實現競爭優勢,增強企業的戰略管理過程,最終提高企業績效帶動經濟增長。Audretsh(2006)指出,創業活躍程度與地區經濟增長之間,甚至與當地國有企業績效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Congregado etal (2008) 發現一個更高的企業家人力資本存量與一個能夠提高經濟效率的更高的決策制定能力相關聯。我國學者張一力(2005)實證研究表明,溫州和蘇州的經濟增長模式的不同是兩者人力資本的結構不同。溫州是企業家人力資本富裕地區而缺乏專業人力資本,而蘇州是專業人力資本富裕而缺乏企業家人力資本,不同的初始條件導致了溫州模式和蘇州模式的不同發展路徑[13]。徐、趙欖、蔡爾津(2009)運用Cobb-Douglas函數,以各省在計算期內物質資本存量作為對資本的度量,以不含企業家數量的地區每年就業人口作為對普通人力資本的度量,對中國30個省份1995—2005年的面板數據檢驗,發現企業家人力資本確實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正向顯著的促進作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企業家人力資本在經濟中的作用也更為顯著;并指出,企業家人力資本豐盈程度的提高,將有助于提升欠發達地區經濟增長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14]。周霞、彭玉珊(2009)認為,企業家人力資本釋放程度是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以魯蘇浙三省為樣本,采用模糊評價法,綜合考量了3個地區的服務環境對企業家人力資本釋放的影響[15]。張小蒂、姚瑤(2011)基于1995—2009年東部先發9省市的面板數據,經實證分析后得出結論,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是中國區域創新及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重要解釋變量與動力源[16]。
(二)企業家人力資本的特質影響著區域經濟增長
Hayek (1937)指出,企業家的樂觀情緒創造了機會,因為其他人的悲觀創建心理壁壘,悲觀者有更大的心理障礙。對比之下,如果企業家樂觀心態的判斷是正確的話,將爭奪相同的資源,駕駛他們的購買價格,也爭奪同樣的顧客,壓低銷售價格,具有競爭力,從而獲得利潤率,提高企業績效,獲得經濟增長[17]。Kirzner (1973)曾宣稱,警覺是一種特殊心理機會,是成功的企業家的一個特點。企業家人力資本的豐裕程度與區域競爭力成正比,促進地區獲得經濟持續高速增長。Casson(1982)創業理論和新古典主義的一個重要區別創業理論是關于企業家進行的投資的性質。企業家需要有去識別一個市場決策的機會頭腦 ,通過匯集供應商信息的輸出建立一個新的市場,從而有效的識別商機,有效的占領市場。對區域經濟增長差異影響要素的理論研究和區域經濟增長實際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Baumol,W.J(1993)指出,公司雇傭的工人的數量,是使其最大化利潤,保留庫存的最優數量,分配的人力資本使得構成其最盈利的產品線。數學家們提供了一套功能強大的工具,以經濟學的最適決策的分析,包括微積分、數學規劃和游戲理論。經濟學家利用這些數據分析企業家人力資本與區域增長的正比關系。 Marcus Dejardin(2000)指出,更多的企業家創業可能意味著更多的區域經濟增長,區域經濟增長反過來又會影響不同專業的職業和預期收益之間的個人套利。Baptista e al(2007)認為,企業家是一種特殊的人力資本,它在增強企業生存機會過程中將發揮著關鍵作用,它可以直接影響企業的績效,而企業家更一般形式的人力資本也能夠幫助缺乏經驗的企業家克服企業成立之初的關鍵幾年里所面臨的障礙,對以后企業的發展具有前瞻性的作用,決定了企業的方向。
(三)企業家精神激發了創新活動,促進區域經濟增長
企業家人力資本在區域經濟增長中的主要功能就是尋找經濟增長點,即創新是其基本特征。這種創新包括市場、組織、產品、制度等多方面的變革,通過變革尋找更有效率的生產方式,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區域經濟增長。Barro.Lee(1993)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對經濟增長的技術、資本和勞動力等3個主要源泉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從原創國到模仿國的國際化技術轉移過程中,企業.人力資本的創新作用作為促進技術擴散的因素之一,在幫助發展中國家趕超發達國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Sander Wennekers&Roy Thurik(1999)認為 ,西歐和日本戰后的迅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是這些地區具有雄厚的人力資本。他指出,在1989—1990年,企業家的創新與創業,使得經濟得以復蘇。其中小公司的復蘇和復興導致企業家的精神的產生,企業家數量的增長,使得技術創新所導致的技術革命引發經濟快速增長。Thurik (1999)指出,通過推出新產品,新組織形式,新的生產方法,在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其他障礙,企業家通過使用有關本地化資源,這一系列的創新活動促進經濟發展。Audretsch和Keilbach(2004)通過對1992—2000年西德327個地區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建立數量模型,認為創新形成了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可以通過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區域經濟增長。Friederike Welter& David Smallbone(2005) 企業家的創新創業及中小企業的活動通常被視為對經濟發展有積極貢獻。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家價值的性質和程度創造不僅影響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的成功,也影響其對經濟的發展更廣泛的貢獻。從宏觀的經濟增長點看,新企業和中小企業通過促進經濟發展創新和創造就業機會,同時在創造業務水平值通常反映在企業的擴張和增長。Nadim Ahmad and Anders Hoffman(2007)指出,有企業家的地方,總是會有創新創業活動,但需要注意的是,后者是不依賴于前者存在。并從監管框架、研發與技術、創業能力和文化、獲得資金、市場條件等五個方面,論述企業家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關系。Edward Nissan &Miguel-ángel Galindo Martín &María-Teresa Méndez Picazo(2011)指出,企業家人力資本通過引進使用新技術直接促進經濟發展。間接的作用是企業家通過創新活動在三個方面發揮作用:(1)提供貨幣資金;(2)建立適當的社會環境;(3)在社會上給人令人鼓舞的信任.企業家作為技術創新的發動者,對經濟增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8]。陳劍(2006)指出,人力資本是區域經濟增長主要因素之一,能夠與物質資本一同甚至能夠替代物質資本促進經濟增長的持續穩定,為了獲得區域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對人力資本進行投資是一個有效途徑;二是即使人力資本存量相同的區域,因為人力資本內部結構的不同而會產生不同的經濟發展狀態,在重視人力資本投資的同時,還要重視人力資本的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當區域中某一類人力資本充裕而另一類人力資本相對匱乏時,相對匱乏的那一類人力資本應該是優先投資選擇項[19]。邢文杰(2010)認為企業家人力資本與其他的人力資本的區別和聯系,企業家的能力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企業家人力資本對區域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他推演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家憑借其人力資本,尤其是相異于其他人力資本承載個體的創新資本,成為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的經濟主體,并進一步指出企業家人力資本作為生產力主體對于宏觀層面的影響在于理念環境和制度環境創新。企業家的創新能力是指企業家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為滿足社會需求和企業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下,創新出新的產品或者新的生產方式。
(四)企業家人力資本外部性驅動區域經濟增長
在企業家人力資本如何驅動區域經濟增長的機理研究方面,外部性是一個重要的研究理論基石。雅各布斯(Jacobs,1969)主要從城市與經濟的聯系來令人信服地闡述了人力資本所具有的外部性,她指出,城市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因為城市促進了促進企業家的創新創業活動,是企業家發揮自身能力的物質基石,城市促進了不同企業家和經理間的知識、信息交換,從而促進中小企業又好又快的發展,最終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這也是企業家人力資與區域經濟增長的聯系,但她沒有直接使用人力資本外部性這一術語。羅默(Romer,1986)主要從知識資本的角度研究人力資本的外部性,他認為知識生產的基礎是人力資本的投入和原有知識的積累,知識積累量與用于生產知識的人力資本的邊際生產率成正比,知識可分解為一般知識和專業知識。一般知識從經濟學角度上看,它屬于可以為企業產生規模經濟,專業知識顧名思義是專業人才又具有的,但區別于一般知識它是可以產生自身的收益遞增并導致其他生產要素的社會收益,表現為,對于研究部門而言具有正外部性,對于中間產品部門而言新知識引起分工深化使得資本和勞動等要素投入也產生遞增收益,從而使整個經濟的規模收益遞增,而遞增收益保證了經濟持續增長。鮑莫爾(Baumol,2004)進一步指出,創新不同于發明,自由企業的最大特征在于形成企業家的創新機制,使各種發明能被迅速地商業化。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家人力資本在外部性也就產生了。企業家人力資本使用其所擁有的知識和運用知識及工作經驗進行創新活動的過程中,其人力資本價值并不完全體現在收益中。企業家人力資本所有者創造的外部效用對于一個國家或者區域而言是極其重要的貢獻作用,與區域經濟增長成正比關系。企業家人力資本倡導、推動并實踐各種創新活動,提高企業各方面的效率,改善經營效果。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最終靠其內部的驅動力,這一驅動力就是企業家的創新和創業活動,以創新與創業活動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企業家人力資本會使全社會形成崇尚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與社會價值觀念,進而促進一個區域的創新與創業水平,對于區域經濟增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結語
企業家人力資本對區域經濟發展存在積極的促進作用,必須著力培養富有創業與創新精神的優秀企業家,不斷提高區域經濟的競爭力。目前對企業家人力資本的研究限于一般人力資本理論,缺乏系統化的深入剖析。把通過教育、培訓、健康以及實踐等人力資本投資的途徑移植到企業家身上,便認為是企業家人力資本,雖然也提及專用型投資對形成企業家人力資本的影響但如何區分技術性人力資本和企業家人力資本還沒有更強的解釋力。具有針對性的分析企業家人力資本異質性的研究較為缺乏,而企業家人力資本的特殊性和高層次性更需要從企業家精神到企業家能力最后到企業家活動進行全面系統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解企業家人力資本的整體異質性。現有文獻很少涉及企業家人力資本構成因素、異質性特征變量如何影響區域經濟增長,這也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構建了全新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框架。
參考文獻:
[1] ?J.B.Say.An Economist in Troubled Times[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
[2] ?Léon Walras.Economics thesis[M].Iwanami library press,1954.
[3] ?Knight,F.H.(1921).“Risk,uncertainty,and profit”,Library of Economics and Liberty,available at:www.econlib.org/library/Knight/
knRUP1.html.(accessed March 2003).
[4] ?Schumpeter,J.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4.
[5] ?Kor,Y.Y.and Mahoney,J.T.How Dynamic,Management,and Governance of Resource Deployments Influence Firm- level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26).
[6] ?Lucas,R.E.1986.On the Mechanic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22:3-42.
[7] ?李忠民,趙參.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分析[J].當代財經,2007,8(11).
[8] ?Harper,David A.(1996)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Market Process,London:Routledge.
[9] ?Arribas,I.,Vila,J.E.,Human capital determinants of the survival of entrepreneurial service firms in Spain.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e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2007,3(3):309-322.
[10] ?楊增雄.企業家人力資本股權化機制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12] ?Burton,J.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Firm:A Post-Schumpeterian Approa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9,(17):16-36.
[13] ?張一力.從人力資本結構看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選擇[R].經濟學動態,2005,7(3).
[14] ?徐,趙欖,蔡爾津.企業家人力資本與我國地區經濟增長差異研究[J].浙江社會科學,2009,2(6).
[15] ?周霞,彭玉珊.基于區域經濟增長差異的企業家人力資本是釋放度模糊評價[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2).
[16] ?張小蒂,姚瑤.轉型時期中國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特殊性及成長特征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1,5(5).
[17] ?Hayek,Friedrich A.von (1937) Economics and Knowledge,Economica (New series)4,33-54.
[18] ?Edward Nissan &Miguel-ángel Galindo Martín &María-Teresa Méndez Picazo (2011)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s,institutions,
entrepreneurship and economic growth process.28 June2011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LLC 2011.
[19] ?陳劍.人力資本結構優化與區域經濟增長[J].桂海論叢,2006,22(4).
[責任編輯 ? 安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