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青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精神文化的需求,舞蹈在整個教育界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影響也越來越大。我國現推行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專業特長,這對廣大愛好舞蹈的普遍中學生來說,實在是件幸事。下面結合自己學習舞蹈所積累的舞蹈經驗以及實踐,談一下我對中學舞蹈教學的認識。
關鍵詞:中學生舞蹈;素質教育;興趣;舞蹈隊創編
一、舞蹈基本動作的訓練
中學階段,學生學習時間相對緊張一些,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盡量不占用學習時間、課余時間,不占用自習時間所以,每天間操時間學習一些舞蹈基本動作。
(一)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及欲望
開始選擇一些節奏型比較簡單,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讓學生從聽入手,感受了解樂曲的音樂節奏。聽完音樂之后,啟發大家,先用手臂做出單一動作,配合節奏一個八拍變一個動作。學生們覺得很簡單也很有趣,每個人想的動作都不一樣。第二遍啟發大家,用腿部作單一動作,同樣一個八拍變一個動作,效果也很好。第三遍,要求他們將自己剛才想的動作手腳配合起來做,學生們對于自己想的動作很積極地在練習。這種即興舞蹈的創編,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感情的表達力,各種諸如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等也可以在其中得到鍛煉,讓孩子盡情歡樂,盡情宣泄他們的思想感情,回歸少年本性,使其個性得到發展。
(二)讓學生學習基本系統的舞蹈知識及動作
學生有創作的能力,沒有足夠的舞蹈知識也是不行的,因此,在課堂上我教授了學生系統的關于芭蕾舞、中國古典舞基訓、民族民間舞組合。通過這些練習,慢慢的培養了學生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多年來形成了常規教學,學生的美感及動作協調能力普遍的有了提高,為學生自己創編舞蹈奠定了基礎。
(三)欣賞舞蹈精品,在學生心中樹立美的形象,了解舞蹈的風格
人們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學生心中有一種追趕的目標,這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欣賞一些舞蹈作精品,《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在欣賞的過程中能不斷提高學生對各種舞蹈語匯的理解能力,不斷的培養學生的模仿能力、內心的神韻美,樹立民族自尊意識,感受民族舞蹈魅力,了解民族舞蹈的文化氣韻,開闊視野,保存民族音樂舞蹈文化,在繼承基礎上不斷將其發揚光大,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二、舞蹈隊的排練
在課堂教學中,及時發展舞蹈尖子生,及時地讓他們加入校舞蹈隊,對他們進行更加系統的培養,學好基本功為學生向高層次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近幾年編排了健美操《獨一無二》、《逃跑》;舞蹈《把春天迎進來》、《春天的故事》、《吉祥如意》、《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燭光里的媽媽》、《我心飛翔》《大團圓》、《美麗草原我的家》,同時先后獲得多個獎項。通過近幾年的舞蹈教學培訓我總結了幾點經驗及感受:
(一)舞蹈音樂的選編
編排一個好的舞蹈,需要一支素質良好的隊伍。中學的舞蹈教學跟專業舞蹈訓練有所不同,它是一種興趣與舞蹈訓練相結合的活動。舞蹈可以對學生的節奏感、協調性、表現力等方面進行訓練;訓練學生呼吸在舞蹈中的運用,更好的加強身體的律動。通過平時的訓練,對學生們的舞蹈學習和表現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個優秀的舞蹈作品帶給人們的應給人聽覺和視覺上的雙重享受。所以,選擇一個優秀的音樂作品是進行舞蹈創作的關鍵。尤其是對于中學生舞蹈,音樂節奏要鮮明、強烈、能引起動感。
(二)舞蹈要有一個巧妙的構思
我在進入舞蹈創編前,先根據音樂對舞蹈有個整體的構思。因為是中學生舞蹈比賽,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要通過舞蹈動作及隊形表現中學生的快樂健康、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在構思的過程中,要設計一些讓學生感興趣的“點子”。在編排中,只實際動作把音樂添得滿滿的,那是不可取的。所以,我增加了道具的使用來襯托舞蹈,這樣學生感興趣了,跳起來就更投入了,舞蹈自然顯得更生動了。編排舞蹈如同寫文章一樣,怎樣開頭,怎樣發展,怎樣結尾,結構上要層次分明,變化合理,有對比,有輕,有重,這樣的舞蹈才耐人尋味。
(三)舞蹈動作的編排
編排一個好的舞蹈,要很多方面的結合,要有好的舞蹈題材,好的音樂,編排有序的舞蹈構思及舞蹈的意境創造,最重要的更要有精煉的動作素材。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務于生活。首先,舞蹈動作的設計要有創新,所以在編排《美麗草原我的家》這個舞蹈動作時,我運用了蒙古舞蹈的一些動感動作,使整個舞蹈的風格趨向熱情,奔放。其次是隊形的變化,要富于變化又不能亂,要為主題服務,在舞蹈《吉祥如意》中,開場隊形模擬藏族連綿起伏的群山,畫面靜止,創設情境,將人們情緒帶進音樂,我認為動作表現和舞蹈感覺為內容,隊形變化為形式,只有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結合才會使舞蹈看起來較合理。通過訓練,我認為作為教師應該做到教做結合,身教言傳,學做結合,自主排練,手腦腳并用,教學做合一。這樣才能在舞蹈教學和編排中更加的得心應手。
三、舞蹈有自成體系的教育作用
舞蹈訓練時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其自制,自持能力及意志品質。少年兒童好奇心強,好動,愛模仿,表現欲強,通過舞蹈課,能滿足其以上特征外,表演性舞蹈的學習使學生出大力,流大汗,每個動作都要反復進行訓練,付出辛勤的勞動,培養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力量,使其意志品質得到鍛煉。
增強集體榮譽感。舞蹈的排練及比賽一般以群舞為主,在排練演出時形成一定的集體。一個舞蹈節目排練演出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到的,可以增強集體向心力,以集體成功為榮。在舞蹈排練中形成的集體榮譽感可以遷移班集體,甚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集體榮譽感上去。
使孩子性格得到良好的發展。現代家庭中,獨生子女居多,這是社會進步的一個表現,但同時引起了獨生子女教育難的問題。一些獨生子女性格孤僻,霸道,凡事以自我為中心,這些都不是社會主義接班人良好的品質。通過舞蹈訓練,其組織性,紀律性得到加強,因為集體舞內肯定要與人互相配合,平等互助,消除了學生的個別特殊化心理,外出表演時,化妝、換服裝、拿道具互相照顧,團結協作,就一目了然。
我認為,中學生舞蹈訓練過程中有其內在的科學性,能更好的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的健康發展。素質修養的提高培養不能缺少舞蹈教育,只要有志于舞蹈教育事業的隊伍不斷擴大,社會教育界對舞蹈教育作用的認可、關心和支持,希望舞蹈教育在中學課程中能成為自成體系的一門學科,讓青春在中學時代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