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寶如
(吉林省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第一小學 吉林 四平 136499)
摘 要:“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薄坝蟹ā?,就是閱讀教學的一般規律。“無定法”,就是要因文而異,因生而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246-01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薄坝蟹ā?,就是閱讀教學的一般規律?!盁o定法”,就是要因文而異,因生而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那么,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如何具體操作呢?
一、教學內容要突出一個“精”字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程內容的選擇與重構”。語文課改,改革課程內容是一個重要方面。語文教材的主體是課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語文要靠教師鉆研教材,通過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么”,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依據什么來確定每課教什么呢?依據年段目標、單元學習目標、課文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綜合確定每課的教學內容。
精讀課文:一要加強朗讀,朗讀要有較強的語感;二要抓住重點的語段、關鍵詞句來理解、體會表達效果;三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梳理表達的順序;四要領悟課文的基本的表達方法。如何鉆研教材:具體地說,教師先要作為一般讀者閱讀教材,“鉆進去”“潛心會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樂,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在對課文語言來一番“虛心涵詠、切己體察”的基礎上,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諸如,需要理解的詞句,需要積累的語言,需要習得的學法,需要揣摩的寫法。即找準語言訓練的重點。如果教學內容比較精當,瞄準課文的重點,訓練的難點,學生的疑點,語言發展的生長點,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學內容“泛化”、“不確定化”的問題,能夠做到“該教該學的就教就學,不該教不該學的不教不學”。比如《冬陽 童年 駱駝隊》一課,該教些什么、學些什么呢?根據第三學段“閱讀”目標:理解詞句,體會表達效果;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內容印象最深的場景……說出自己的感受。結合課文圍繞駱駝隊,描寫了幾個童年生活的鏡頭,表達了對童年的眷戀與懷念的特點,這一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可以這樣確定:1.識字學詞,積累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在閱讀全文、大體理清思路的基礎上,抓住印象最深的場景(如,看駱駝咀嚼,和爸爸談駱駝脖子上的鈴鐺),讀、思、議,感受童真童趣,體會作者對童年的眷戀之情,同時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在熟讀的基礎上積累這些看似平淡卻飽含濃濃的情的語言。這第三項,就是有別于其他課的重點內容。課文題材、體裁不同,所處年段不同,特別是自身特點不同,因此,教學內容的重點也應有所不同。找準教學內容的重點,是個性化教學的前提。
二、教學環節要突出一個“簡”字
要下決心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無論教哪個年段的閱讀課文,無論教哪篇課文,都離不開學生自學,教師引導,師生交流。既然學生與教材之間存在知識、認知、情感等方面存在基本矛盾,既然語文實踐能力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語文實踐活動才能培養起來,所以,自讀自悟,靜下心來讀書、思考,是閱讀教學必不可少的。
學生自學,至少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對課文有個初步的、整體的把握;二是能提出不懂的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不僅是內容方面的,而且要有語言方面的,諸如,這兒為什么用這個詞?這句話為什么這樣說?一般來說,剛剛學習一篇新課文,一定要安排自學的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解決重點問題之前,也要給學生比較充足的自讀自悟和與伙伴“交頭接耳”的時間。
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引領學習過程,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關鍵處點撥以及精當的講解上。如,學習《再見了,親人》,可以提出:課文都寫了哪些“親人”,你從課文的哪些語句看出他們是“親人”。一些老師的教學,容易把目光集中在朝鮮人民為志愿軍做的事情上,學生很容易理解為志愿軍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其實,作者一個重要的用意是告訴讀者,志愿軍為了朝鮮人民獻出了鮮血和生命,是朝鮮人民的親人。這一層意思,老師要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并結合相關資料來體會。如第一段,“空著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傷員在您家休養”“偵察員老王到敵占區去偵察,被敵人抓住了”、大嫂冒著危險去挖野菜,是因為志愿軍長期吃不上蔬菜……再在全面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讀,就會收到理解內容與學習語言相得益彰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談得上遷移與運用。
三、教學方法要突出一個“活”字
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因課文題材、體裁的不同,教學目的的不同,設計出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如:精讀課文: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抓住重點,深入領悟;品讀賞讀,揣摩寫法;積累語言,嘗試運用。在這個基本式的基礎上,又可以有許多變式。
景美情深的課文(包括詩歌),可以用到設情境、激情導讀、反復誦讀、穿插評讀的思路組織教學。托物言志的課文,如《白楊》,教學的重點應是抓住借物喻人的語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體會文字背后含著的意思,在讀、思、議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
以事喻理的課文,如:《畫楊桃》《釣魚的啟示》,可在事與理之間設計重點問題,引導學生研讀、品讀重點句、段,討論交流,既了解事情本身,又悟出道理。教學過程中貫穿學法的滲透、學法的運用以及學法的歸納。如,詩歌的教學,說明文章的教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