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宗美
(重慶市酉陽第二中學校 重慶 409800)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高中歷史教學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歷史學習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還有在學習的過程中具備客觀正確的歷史分析方法,掌握歷史規律,能夠分析當今歷史發展趨勢。但是歷史教學受到某些方面的限制無法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認為興趣教學可以有效促進歷史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師;主體性;歷史故事;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351-01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導師,只有興趣的指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但是當前歷史學習沒有走出傳統的教學套路,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還是認為只要背誦就能考高分,只是為了完成固定的學習任務,沒有任何自己的興趣在里面。雖然在新課改的趨勢下,高中歷史教學也在不斷革新,但是穿新鞋走老路,學生沒有興趣還是無法實現課程的徹底改革。那么如何切實開展興趣教學呢?我認為從以下幾點入手效果比較理想。
首先,從教學的制定者和引導者入手,教師是教學的設計和實施者,參與整個教學的過程,因此其自身的意識和教學素質強弱高低對于興趣教學的開展順利與否有很大的關系。不少教師雖然了解興趣教學,但是由于理解片面化,浮于表面,以為興趣教學就是使課堂變得有趣生動,沒有關注與課程內容的結合,導致興趣教學流于形式,雖然課堂氣氛好很多,但是沒有什么教學成效。
1、教師要深入了解興趣教學的內涵,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是手段,一種教學策略,最終的旨歸是讓學生自覺輕松地掌握課本知識,開闊歷史視野。教師不僅要對歷史課程有深入的把握,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論素養,在教學空余時間多閱讀專業教學書籍,對于興趣教學進行深入了解和學習以指導實踐教學。
2、很多教師過于看重學習的成績毫不在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狀態,不少教師會發現學生充滿樂趣學到的東西記憶時間比較長,因此教師要樹立興趣教學的意識,認識到興趣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不能忽略這個教學模塊。
3、建議教師之間定期舉辦教學經驗交流會,爭取提高班級整體教學水平,共享教學資源,對于興趣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分析解決,促進興趣教學的不斷完善。這主要是由于興趣教學作為新的教學模塊一直是教學難點,由于缺少教學示范和研究,其開展一直處于摸索階段,因此學校內教師要綜合教學經驗進行理論提升,不斷完善自身的興趣教學能力。總之,教師作為興趣教學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必須增強教學能力,為學生的發展做好準備。
其次,建立學生的主體性,能夠有效帶動興趣的形成。主體性是促進學生學習過程中主動性的形成與發展,讓學生自覺審視歷史學習過程,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什么說主體性對于學生的興趣形成有很大的幫助呢?這是因為高中階段學生具有強烈的個體獨立意識和表現自我的、表達自己的愿望與需求。但是不少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束縛,在教學的過程中以自己為中心,忽視學生的發展需求和主體發展趨勢,上課采取滿堂灌的形式,嚴重扼殺學生的主體性,導致其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逐步對于歷史學習失去興趣,產生偏見,認為歷史學習就是按照教師的要求亦步亦趨,不停地做筆記、背筆記。
1、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中心地位,重新為自己進行正確的定位。作為教學的引導者,要留出空間來讓學生自主的思考問題,讓學生去表達自己對于歷史問題的看法,而不是死記硬背地被動學習。
2、開展啟發式教學能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產生,有效帶動學生的興趣形成。高中學生對于一切都充滿好奇心,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通過設置問題促使其主體性形成,激發其探知欲望,建立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商鞅變法的時候,學生對于古代遙遠的改革興趣不高,但是教師如果先設置商鞅改革失敗的結局,其被車裂而死會引起學生好奇心,那么教師就可以設置問題“商鞅為什么失敗了呢?”,這種充滿探求欲望的問題情境極大啟發學生的思維,在主體性的喚醒下,激發學習的興趣。總之,主體性是開展順利開展興趣教學的重要條件,沒有主體性的形成就無法使興趣得以持久。
再次,歷史故事的深入挖掘可以實現學生的興趣培養。不少教師發現,學生對于歷史故事尤其是一些古代的奇聞軼事具有濃厚的興趣,我認為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使歷史故事為興趣教學所用是最好的方法。歷史教學具有潛在的廣闊教學資源,那就是歷史事件中的人物經歷以及一些細節,歷史故事的講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興趣的形成而且可以無形中幫助學生的建立正確的歷史觀。
1、歷史學科教學本身內容多,并且知識點零碎不好記憶,尤其是一些著名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和意義更是容易混淆。例如在學習紅軍長征途中開的重要會議和戰役以及其重要意義,如遵義會議等,學生記憶起來困難比較大,但是教師如果結合毛主席這一時期的個人活動以及在黨中央地位的變化來講述該部分內容,學生會充滿興趣十分投入的理解,同時也對偉大毛主席的人生經歷和思想變化有所了解。
2、歷史故事如何更好地促進興趣的產生呢?我認為教師可以以歷史故事為教學背景,讓學生進行情境設計和表演,在真實的表演和觀看中,對學生的心理和視覺等各方面產生強烈的沖擊,從而形成新穎的教學感受,促使興趣的發展。
最后,歷史教學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可以借助實踐教學來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和實際生活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學校為了追趕教學進度,都把實踐教學忽略掉,其實這與新課改教學背道而馳,要利用一切可行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興趣的建立,而實踐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在實踐過程中,學生產生獨特的學習感受,主動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形成感性與理性的融合,誘發興趣的形成。教師可以積極借助假期時間帶領學生就近到歷史圣地和遺址進行參觀。
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詳細論述我們發現高中歷史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不斷轉變教學方式和策略,正確引導學生的興趣發展,促進興趣教學的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