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百玲 孫艷
分析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治療中應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的效果
陳百玲 孫艷
目的探究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方法110例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對照組患者治療藥物為氯霉素滴耳液,觀察組患者治療藥物為氧氟沙星滴耳液。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36%,高于對照組的85.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其病原菌清除率為90.91%,高于對照組的54.55%(P<0.05);起效用時為(5.3±1.2)d,短于對照組的(10.3±2.2)d(P<0.05);聽力改善程度為(8.8±2.3)dB,優于對照組的(3.1±0.9)dB,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45%,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氧氟沙星滴耳液應用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中,效果良好,可顯著提升患者的聽力,可在臨床中進行推廣。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氧氟沙星滴耳液;臨床療效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病,為中耳黏膜出現化膿性病變,對鼓室產生累及現象,此外還會對其他位置予以侵犯[1,2]。此研究對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療效予以探究,將研究過程和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進行研究,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對照組男35例、女20例,年齡24~66歲,平均年齡(48.6±8.3)歲,24例患者為左耳患病,31例患者為右耳患??;觀察組男38例、女17例,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50.3±8.2)歲,22例患者為左耳患病,33例患者為右耳患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和排除標準
1.2.1 入選標準 ①臨床表現符合以下內容:患者耳內長時間出現流膿或者間斷流膿,患者無確定的流膿量,此外膿液存在異味或者伴隨出血,鼓膜出現穿孔,聽力呈現下降趨勢;②檢查符合以下內容:鼓室黏膜經檢查后出現蒼白或者微紅現象,鼓室內出現息肉,鼓室中存在分泌物,患者在靜止狀態時分泌物表現為干燥狀態,緊張位置出現中央性穿孔;③聽力檢測符合以下內容:聽力存在輕度或者中度下降趨勢;④顳骨CT檢查:經檢查后表現為基本正常,或者出現乳突內軟組織影,對患者分泌物進行檢查后結果表示為細菌感染[3]。
1.2.2 排除標準 排除心血管疾病患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2周內選擇抗生素藥物治療患者、對氧氟沙星過敏患者。
1.3 方法 在進行治療前,兩組患者均選擇雙氧水對膿液予以稀釋,隨后采用專業吸引器將其吸收干凈。對照組患者治療藥物為氯霉素滴耳液,6~8滴/次,2次/d。觀察組患者治療藥物為氧氟沙星滴耳液,6~8滴/次,2次/d。兩組患者在滴入滴耳液后,患側位置需朝上,并保持10 min,使得藥液能夠進入到耳中。
1.4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病原菌清除率、起效用時以及聽力改善程度;同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其中包含耳部刺痛以及耳部瘙癢。
1.5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不見,耳道未出現化膿現象,并處于干燥環境中;顯效: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耳道化膿現象緩解顯著,無較多的分泌物出現;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耳道化膿現象改善,分泌物減少;無效:臨床癥狀和治療前相比無任何改善,耳道依舊處于化膿狀態,分泌物未出現減少現象??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36%,高于對照組的85.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其病原菌清除率為90.91%,高于對照組的54.55%(P<0.05);起效用時為(5.3±1.2)d,短于對照組的(10.3±2.2)d(P<0.05);聽力改善程度為(8.8±2.3)dB,優于對照組的(3.1±0.9)dB,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相關指標比較[n(%),±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相關指標比較[n(%),±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病原菌清除 起效用時(d) 聽力改善程度(dB)觀察組 55 50(90.91)a 5.3±1.2a 8.8±2.3a對照組 55 30(54.55) 10.3±2.2 3.1±0.9 χ2/t 18.3333 14.7969 17.1156P<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出現耳部刺痛1例,出現耳部瘙癢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45%;對照組出現耳部刺痛6例,出現耳部瘙癢5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381,P<0.05)。
治療不當或病情嚴重者可遺留鼓膜穿孔、中耳粘連癥、鼓室硬化或轉變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甚至引起各種并發癥。目前,臨床將中耳炎劃分為急性以及慢性兩種,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引發病菌為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疾病主要表現特征為聽力出現障礙,患者具有顯著的耳痛現象[4,5]。
此研究將本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隨機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選擇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療的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36%,選擇氯霉素滴耳液治療的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為85.45%,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病原菌清除率顯著增高,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降低,聽力恢復程度顯著,由此能夠看采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療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采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進行治療后,療效顯著,可將患者自身的聽力予以提升,患者經治療后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可在臨床中進行推廣。
[1]王江.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療化膿性中耳炎47例療效觀察.重慶醫學,2011,40(23):2363-2364.
[2]裴壯敏.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臨床治療觀察.中外醫療,2011,30(11):11-12.
[3]謝建選.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當代醫學,2016,22(21):142-143.
[4]王江.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療化膿性中耳炎92例療效觀察.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5):2305-2306.
[5]朱小紅.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臨床治療觀察.臨床研究,2016,24(9):53-5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63
2016-11-29]
117021 遼寧省本溪市本鋼南地醫院南地門診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