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貴萍
婦科千金膠囊結合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25例臨床研究
梁貴萍
目的觀察婦科千金膠囊結合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方法50例確診為慢性盆腔炎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例。治療組患者給藥婦科千金膠囊結合中藥灌腸治療;對照組只給予婦科千金膠囊等劑量口服。14 d為1個療程,分別治療2個療程后評價患者療效。結果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96.0%高于對照組76.0%(P<0.05)。兩組治療后癥狀積分分別為(5.1±2.1)分和(6.9±1.8)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婦科千金膠囊結合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確切。
慢性盆腔炎;婦科千金膠囊;中藥灌腸;臨床觀察
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或泌尿系統感染等導致反復不愈,病程較長,且發病率上升明顯[1];該疾患發病局限在生殖及周圍結締組織,炎癥發生局限一個或幾個部位,其往往伴有長期壓痛等明顯臨床癥狀[2,3];現代醫學治療以抗生素為主,為更好規避藥物毒副作用,體現中醫藥特色治療,本研究觀察以中藥口服與外用結合治療患者,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本院就醫的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符合慢性盆腔炎診斷標準[1,2];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例。其中治療組年齡31~48歲,平均年齡(39.9±6.2)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3±1.5)年;病情評分8~21分,平均評分(18.1±2.7)分;對照組年齡29~45歲,平均年齡(39.1±5.8)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7±1.3)年;病情評分6~20分,平均評分(16.3±3.1)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口服婦科千金膠囊(株洲千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粒/次,3次/d,14 d為1個療程,連續口服2個療程。
1.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口服中藥治療基礎上,給予中藥灌腸治療,中藥選用中藥免煎顆粒,組方為三棱、莪術、丹參、赤芍各10 g,毛冬青30 g,穿破石27 g;加溫開水混合至50ml灌腸治療。采用50ml一次性流質喂灌器(浙江靈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及一次性使用肛門管(揚州市華泰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1.3 療效評估標準 參考文獻[4]擬定療效標準,痊愈:婦檢及癥狀積分正常;顯效:癥狀積分降低2/3以上;有效:癥狀積分降低1/3以上;無效:癥狀體征及其積分無變化??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癥狀積分評估標準 參考文獻[3]擬定癥狀積分標準,子宮壓痛明顯且活動受限5分;輸卵管壓痛明顯伴條索5分;子宮單側或雙側壓痛明顯5分;下腹和腰部下墜酸痛感3分;白帶量增多明顯1分;低熱1分;經期腹痛1分;病程增加12個月0.5分;以上臨床癥狀積分>15分為重度,10~15分為中度,5~9分為輕度。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96.0%高于對照組7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5,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癥狀積分分別為(14.1±3.9)分和(14.3±3.7)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9,P>0.05),治療后分別為(5.1±2.1)分和(6.9±1.8)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25,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25 14.1±3.9 5.1±2.1a對照組 25 14.3±3.7 6.9±1.8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及周圍腹膜結締組織慢性炎癥,炎癥發作反復可引起慢性增生、滲出物多、器官粘連,長期藥物治療可導致耐藥現象明顯[1];現代醫學認為盆腔炎感染主要是淋菌、沙眼衣原體及病毒等病原菌[5],且結締組織包裹女性盆腔外,女性最低處腰骶部血液循環較差等原因導致藥物治療效果不甚理想。
中醫學認為慢性盆腔炎屬于“帶下”、“腹痛”等病證范疇,究其病機為濕熱邪毒互結集于胞中,致胞宮氣血瘀滯,以理氣化瘀止痛為治則[6];本臨床觀察以理氣化瘀、清熱解毒治則下以中藥口服結合灌腸外用治療慢性盆腔炎,采用婦科千金膠囊口服結合外用中藥復方(三棱、莪術、丹參、赤芍、毛冬青和穿破石),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臨床癥狀積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上述結果提示口服與外用結合治療療效優于單純口服治療,且治療方法經濟方便、適宜性強,體現中醫藥治療特色,且無副反應;就此聯合治療的作用機制分析及長期應用復發率等觀察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樂杰.婦產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24.
[2]芮康樂.理氣祛瘀法中藥聯合克林霉素治療慢性盆腔炎45例臨床觀察.新中醫,2014,46(8):115-116.
[3]何成群,田瑩,李梅.針藥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80 例臨床觀察.甘肅中醫,2010,23(4):35-36.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一輯).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250-254.
[5]唐巧.慢性盆腔炎綜合治療的療效分析.中國社區醫師,2012,14(7):208.
[6]張秋彥.灌腸方治療慢性盆腔炎35 例療效觀察.陜西中醫,2012,33(7):78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118
2016-11-28]
510120 廣州市越秀區人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