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明
(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農業局,河北 保定 072250)
發熱黃疸型牛病的臨床鑒別及治療
楊 明
(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農業局,河北 保定 072250)
針對發熱黃疸型牛病的臨床鑒別及治療策略進行分析,發熱黃疸型牛病主要具有全身痙攣、小便色黃以及全身發黃等臨床癥狀。文章將回顧性分析48例發熱黃疸牛病的臨床癥狀,結合病牛的實際病理變化特點、臨床癥狀以及解剖特征等進行綜合分析,以期能夠采用針對性的臨床治療方式,快速緩解病牛的臨床癥狀,建議廣泛應用。
發熱黃疸型牛病;臨床鑒別;臨床治療
發熱黃疸型牛病對牛的正常生長能夠產生較大影響,病牛通常具有持續高熱、皮黃以及尿黃等臨床表現。臨床治療中發熱黃疸型牛病具有多種類型,故而臨床治療中需要結合病牛的實際臨床癥狀進行綜合分析,采用針對性的方式治療發熱黃疸型牛病。為了深入研究發熱黃疸型牛病的臨床鑒別與治療方式,文章回顧性分析48例發熱黃疸牛病的臨床癥狀,結合病牛的實際病理變化特點、臨床癥狀以及解剖特征等進行綜合分析,現報道內容如下。
臨床治療中通常將發熱黃疸型牛病視為牛類肝炎疾病中的一種,臨床治療中多以肝病治療原則為主,但是實際的臨床治療中,傳統療法在黃疸牛病治療中應用的效果并不夠理想,故而加強對發熱黃疸型牛病臨床治療方式的研究十分必要[1]。
回顧性分析48例發熱黃疸牛病的臨床癥狀,結合病牛的實際病理變化特點、臨床癥狀以及解剖特征等進行綜合分析,病牛中公牛24例,母牛24例,所有病牛均為成年病牛,臨床癥狀主要包含全身痙攣、小便色黃以及全身發黃等等,所有病牛均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為發熱黃疸型牛病。結合病牛的實際臨床表現加以針對性分析。發熱黃疸型牛病對牛的正常生長能夠產生較大影響,病牛通常具有持續高熱、皮黃以及尿黃等臨床表現。在實際的臨床治療中,科學鑒別發熱黃疸型牛病主要可以通過結合牛病流行特點進行分析以及通過病牛臨床癥狀進行分析等方式深入開展[2]。
1.1結合牛病流行特點進行綜合分析
無漿體病多發育夏季,天氣較為炎熱、潮濕,易于發病且傳播速度相對較快。巴貝斯蟲病則多發于2歲以下的病牛中,病牛通常病情相對較輕,但是如果成年牛患得發熱黃疸型牛病,則死亡率也會顯著提升[3]。
1.2結合病牛的臨床癥狀與臨床體征加以分析
支原體病臨床癥狀多包涵初期雙眼流淚、反芻減弱及食欲降低等,疾病進展期則為發熱、心律及呼吸加快、尿中帶血及便秘腹瀉等,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晚期主要表現為臥地不起、粘膜蒼白、體溫降低及黃疸。病牛生殖器官會受到較大傷害,尿血等問題頻頻發生,直接威脅著病牛的生命。慢性期臨床癥狀多為間斷性發熱、貧血等等,急性期病程時間多在5 d到25 d之間,慢性期病程時間多為90 d到150 d。無漿體病發病前,病牛通常具有20 d到50 d之間的潛伏時間,而急性期會直接表現為黃疸、貧血以及便秘等等。泰勒蟲病病牛,臨床癥狀多包涵昏迷、精神抑郁、黃染或者脈搏由弱變快等,病情比較嚴重的病牛還會出現淋巴腫大、尾根部或者眼瞼出現血斑等臨床癥狀。巴貝斯蟲牛病初期病牛的臨床癥狀護腰為腹瀉、脈搏速度加快等,而隨著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會呈現出黑尿等臨床癥狀[4]。
臨床鑒別牛病后,需要結合病牛的實際病理變化特點、臨床癥狀以及解剖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并采用針對性的臨床治療方式,具體包含:(1)泰勒蟲牛病,采用貝尼爾溶液進行肌肉注射,濃度為1.5%的馬拉賽昂溶液實施牛體噴灑。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則可以采用健胃、補液以及強心治療。(2)巴貝斯蟲牛病,可以借助咪唑苯脲以及三氮脒等藥物,在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予以治療。(3)支原體感染病,則可以應用土霉素、四環素、黃色素以及貝尼爾等藥物進行治療。(4)螺旋體病,則可以采用土霉素、鏈霉素等予以針對性治療。(5)無漿體病,則可以采用金霉素以及土霉素予以治療。
在實際臨床治療后,記錄病牛的治療效果,顯效則為病牛臨床癥狀消失;有效則表示病牛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無效則代表病牛臨床癥狀無好轉或者病情加重。總有效病牛數量為有效與顯效病牛數量之和。48例病牛顯效42例,有效5例,無效1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91%。
臨床鑒別中可以基于病牛的實際臨床癥狀、牛病流行特點加以深入分析,保證牛病診斷的準確率,并基于發熱黃疸型牛病的實際病情特點,采用馬拉賽昂溶液、咪唑苯脲以及土霉素等藥物進行治療,為牛病的進一步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本次臨床治療實踐研究中,48例病牛顯效42例,有效5例,無效1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91%。在經過針對性治療后大部分病牛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僅有1例病牛無效轉為持續治療。數據研究的結果充分表明了針對性治療發熱黃疸型牛病的實踐應用價值,快速、針對性治療的方式下能夠預防發熱黃疸型牛病的進一步發展,對病牛的健康成長能夠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發熱黃疸型牛病主要具有全身痙攣、小便色黃以及全身發黃等臨床癥狀,可以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通過針對性的治療對策快速緩解病牛的臨床癥狀,建議廣泛應用。
[1]何國安,龔桂權,但堂軍,等.非發熱性貧血或黃疸型傳染性牛病的鑒別診治[J].獸醫導刊,2012.
[2]本刊訊.防病治病同步提高,牛肉奶協同發展——第五屆全國牛病防制及產業發展大會在鄭州召開[J].中國奶牛,2013,(24).
[3]卜三平,馬博,韓廣卿.基于工作過程創建養牛與牛病防治精品課程的改革探索[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13).
[4]王武軍,白泉陽,鄭騰,等.納米膠體金免疫標記技術在牛病檢測中的研究和應用[J].中國畜牧獸醫,2012,(21).
(編輯:晏兵兵)
S858.23
A
1006-799X(2016)16-0038-02
楊 明(1985-),男,河北順平人,助理獸醫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動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