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華 鐘延進 楊慧琳 寧晴 吳 節
?
中醫藥干預亞健康失眠的臨床研究該概況
張錦華1鐘延進1楊慧琳1寧晴1吳節2
1.四川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 610075);2.四川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對亞健康失眠的中醫藥臨床研究作綜述,為今后的臨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文就亞健康失眠近年來的臨床研究進行回顧,內容包括病因病機的闡述、中醫藥干預的方法。結果臨床治療多從肝郁氣滯、痰熱內擾、心脾兩虛、心腎不交、心膽氣虛等方面著手,采用了中藥、針灸推拿、食物治療、認知行為療法以及多種治療手段相結合等多種治療方法。結論目前中醫藥在干預亞健康失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問題。
關鍵詞:失眠;亞健康;中醫藥療法
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中間狀態”、“游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稱謂。臨床以疲勞、睡眠紊亂、抑郁寡歡、急躁易怒、短期記憶力下降、人際關系緊張等軀體和心理不適為主要表現[1]。其中,失眠是亞健康最突出的表現之一。亞健康失眠作為一種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其發病率高,約占亞健康的42.5%[2],是多種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
現代醫學對亞健康失眠的治療主要通過服用鎮靜安神類藥物來暫時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或睡眠時間,但這些藥物均有明顯的毒副作用。除此之外,睡眠約束、認知療法等非藥物療法也逐步應用于臨床,雖然這些非藥物療法同藥物治療相比,花費少且無毒副作用,但其療效不明確成為這類療法推廣的最大障礙[3],而祖國醫學對該病的治療有較好的臨床基礎,對比西藥,無明顯毒副作用,其有獨顯著效和優勢。筆者就近年來亞健康失眠的中醫藥研究進展作如下綜述。
亞健康屬于中醫“未病”范疇?!拔床 辈皇菬o病,也不是可見的大病,按中醫觀點而論是身體已經出現了陰陽、氣血、臟腑營衛的不平衡狀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先早已認識到對疾病“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的重要性。
失眠在中醫學中稱為“不寐”,是因心神失養或不安而引起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癥,在歷代著作中又有“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瞑”等名稱?!饵S帝內經》首先提出失眠的病機及具體的治法?!鹅`樞·大惑論》中認為“目不瞑”的病機是“衛氣不得入于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闭f明了不寐的根本是陽不入陰?!饵S帝內經》中還第一次提出內傷疾病“不得臥”的概念,《素問·逆調論》有“胃不和則臥不安”的記載,意為胃氣不和而導致的失眠?!峨y經·四十六難》的觀點也基本與此相同,對后世認識和治療失眠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4]。漢代張仲景認為:“虛勞虛煩不得眠”,應用黃連阿膠湯及酸棗仁湯治療失眠;隋代,《諸病源候論》有“虛勞不得眠”及“病后不得眠”兩候,認為病后不得眠是由于臟腑尚虛、營衛不和之故,指出與心、膽病變有關。明代《景岳全書》中把失眠概括為“有邪”與“無邪”兩大類,《景岳全書·不寐》中指出:“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耳”。書中認為“有邪者多實證,無邪者皆虛證”,無邪是指“思慮勞倦驚恐憂疑,及別無所累而常多不寐者,總屬真陰精血之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而有邪者又可分為兩類:外邪、內邪。外邪為“凡如傷寒、傷風、瘧疾之不寐者,此皆外邪深入之擾也,”內邪為“如痰如火,如寒氣水氣,如飲食憤怒之不寐者,此皆內邪滯逆之擾也”。因此,失眠(不寐)辨證的綱目在于虛實兩端,實者為邪氣內擾,虛者為陰血虧耗,均可引起陰陽不交、神魂不安,從而導致失眠;《黃帝內經》指出的失眠病機為陰陽失調[5]。
2.1辨證論治目前亞健康失眠尚無統一的辨證分型標準及治療方案。研究者多從肝郁氣滯、痰熱內擾、心脾兩虛、心腎不交等方面治療。李希民等[5]在臨床上治療亞健康失眠常辨證為陰虛火旺、痰熱內擾、肝郁化火、心膽氣虛等證型,根據辯證分型以桂枝湯合半夏秫米湯加減治療,取得顯著療效。程志清[7]善于運用膏方調治亞健康失眠,臨床常將其分為心脾兩虛、心腎不交、心膽氣虛三個證型,分別采用歸脾湯加減、加味交泰湯化裁、安神定志湯加減調治,取得滿意療效。
2.2專方專藥馬燕斌等[8]將108例亞健康伴失眠(肝氣郁結型)患者隨機分治療組56例,以三七花治療;對照組52例口服谷維素,治療后兩組的阿森斯失眠量表積分及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均明顯下降(P<0.01),治療組下降和對照組相比,有極顯著差異(P<0.01)。表明三七花能顯著改善亞健康伴失眠人群的中醫證候,提高睡眠質量。阿衣努爾·木合買提巴克等[9]將72例亞健康肝氣郁結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 37 例口服柴胡疏肝散化裁湯劑治療;對照組35例口服谷維素。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7.3%;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88.6%。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表明柴胡疏肝散化裁湯劑能顯著改善亞健康伴失眠人群中醫證候,改善睡眠質量及日間生活質量。邵大飛[10]將60例亞健康氣陰兩虛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口服酸棗仁湯合甘麥大棗湯化裁湯劑治療;對照組30例口服谷維素。兩組治療后 PSQI 評分均能降低,治療組和對照組PSQI評分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表明酸棗仁湯合甘麥大棗湯治療亞健康失眠作用肯定,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且不良作用少,依從性較好。馮家昌[11]將72例亞健康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采用自擬疏肝養心安神湯(柴胡、白芍、枳殼、炙甘草、五味子、酸棗仁、茯苓、柏子仁等)治療,對照組采用舒樂安定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7%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7.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PSQI總積分下降,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疏肝養心安神湯可改善亞健康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且安全性好。宋遠瑛等[12]將48例亞健康失眠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24例,治療組予逍遙散加減方治療,對照組予艾司唑侖治療。治療組有效率為 95.8%,對照組為 66.7%,2 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明疏肝理氣法對亞健康失眠療效可靠。
2.3針灸推拿陳菲等[13]采用自制安眠貼(蓮子心、黃連、茯神、酸棗仁等藥物)穴位貼敷:取雙側三陰交穴、神門穴,每3天更換1次,配合穴位埋線:取三陰交穴、心俞、腎俞、安眠穴。治療亞健康態失眠患者30例,治愈19例,顯效10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67%。表明穴位貼敷配合穴位埋線,不僅可以提高臨床療效 ,還能增加刺激穴位的強度,延長療效維持時間。朱必偉等[14]采用隨機對照試驗設計,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0例,對照組50例。治療組在督脈部位給予三部走罐法,對照組給予常規針刺治療。結果顯示臨床療效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P<0.01,具有統計學差異。表明督脈三部走罐法干預亞健康失眠癥效果顯著,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優勢。張曼[15]將60例亞健康失眠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30例,觀察組予開天門穴位按摩治療,對照組予舒樂安定。治療后發現開天門穴位按摩大大縮短了病人入睡時間,有效延長了其睡眠時間,可明顯改善睡眠質量,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表明用開天門穴位按摩法治療亞健康失眠病人,療程短,效果好,方法簡單。陳曉艷等[16]指導124例大學生亞健康失眠者進行自我穴位按摩,療程為60d。結果表明124名大學生治療后PSQI各項指標評分均降低(P<0.01) ,治療60d 療效優于治療30d療效(P<0.01),說明通過自我穴位按摩治療大學生的亞健康睡眠方法簡便,且療效顯著。
2.4其它療法鐘婉婷等[17]運用中藥口服(自擬方:酸棗仁,柏子仁,茯苓,當歸,川芎等)配合針灸治療(內關,三陰交,太沖,足三里)及食物療法,治療亞健康失眠癥80例,總有效率96.3%,治愈率50%,表明中醫多種手段治療亞健康狀態失眠癥效果優良。姜小琴等[18]將73例亞健康失眠者隨機分為研究組37例與對照組36例,分別采用安神湯辨證加減結合睡眠衛生指導和艾司唑侖片治療。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PSQI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第1周末CGI評分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周后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安神湯聯合睡眠衛生指導能顯著改善亞健康失眠者的臨床癥狀和睡眠質量,療效與單用艾司唑侖片相當,且依從性及安全性高,不存在依賴風險。何競等[19]將60例陰虛火旺型亞健康失眠患者隨機分為A組(治療組)和B組(對照組),A組采用熱敏灸結合天王補心湯治療,B組僅給予天王補心湯治療。臨床療效總有效率 A 組93.3%,B 組76.7%,2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治療后2組PSQI總分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1.079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01-0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