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峰
?
頸椎病的治療進展
張國峰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頸椎骨關節、軟骨及其相連筋膜、韌帶、肌肉等退行性病變和繼發性改變,而導致頸部脊髓、血管、神經根受壓,局部軟組織損傷、充血、水腫,造成結構和功能上的損害,而引起相應疼痛、麻木、眩暈、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癥狀的病變。醫學事業的發展,促進了各種治療方法應用于治療本病。
頸椎病;中醫藥療法;綜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工作方式的改變,使用手機微信聊天,電腦前長期工作或使用電腦打游戲,側臥在沙發上看電視,空調直吹等,頸椎長時間單一姿勢引發的肌肉勞損及頸部受涼,都使頸椎病發病的頻率大幅度上升,頸椎病已成為高發病,越來越威脅著人類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患者急切找到治療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近些年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斷的涌現出來,效果良好,茲綜述如下。
陸柳求等[1]將75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8例用獨活寄生湯配合枕頜帶牽引、推拿治療,對照組37例用中、西藥口服治療。結果:治療組治愈率73.69%,總有效率97.37%;對照組治愈率16.22%,總有效率81.09%。兩組治愈率、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李知行等[2]鋒鉤針治療頸型頸椎病20例,20例患者中顯效8例,好轉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0%。邱超等[3]將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62例,按照隨機的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對照組行毫針治療,觀察組行火針治療。觀察組每周治療2次,對照組每日治療1次,3周后觀察療效。觀察兩組在治療前后頸椎的活動度、上肢的麻木癥狀和頸肩部的疼痛狀況,并作治療效果分析。結果: 觀察組在頸肩部的疼痛、頸椎的活動度、上肢的麻木等癥狀上比較,效果均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也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陳偉等[4]應用電針結合手法按摩治療310例各型頸椎病,結果:本組310例,其中優254例,占81.93%;良32例,占10.32% ;可19例,占6.13% ;差5例,占1.62%。優良率為92.25% ,療效滿意。
3.1 針刀療法 高月[5]以8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電針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激痛點針刀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為 92.5%,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AS疼痛評分、VAS麻木評分均顯著降低,與治療前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 VAS 疼痛評分、VAS 麻木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生暈針2例,血腫2例,對照組患者未出現不良反應。3.2 超微針刀療法 孫其斌等[6]用隨機數字表法按納入先后順序隨機分為58例超微針刀組(治療組)和59例常規針刺組(對照組)。結果:治療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6.55%,對照組為86.44%,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83,P<0.05)。
3.3 水針刀療法 王昭斌等[7]選取收治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共70例,并以隨機數字表法方式將其分成 2 組,每組 35 例,將其中實施電配合手法治療者納入對照組,將實施水針刀配合手法治療者納入觀察組,分析并評估兩組病例的臨床治療結局,總結治療經驗。結果:觀察組治療后可取得 97.1%的臨床總療效,這要較對照組的82.9%更理想,比較差異明顯 (P<0.05);且在脊椎病臨床評分量表 (CASCS) 各項指標方面,觀察組除適應能力外,其余要較對照組更具優越性 (P<0.05)。而在安全性評價方面,兩組治療期間均無患者出現眩暈、胸悶及惡心嘔吐等嚴重不適。
李榮清等[8]將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86例,隨機分成針刺組與穴位埋線組各43例。針刺組采取頸夾脊穴 C4-5、C5-6、C6-7和大椎穴等穴位針刺治療,穴位埋線組同樣選取上述幾大穴位進行埋線治療,2 組均以28d為一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比較2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及功能評分、疼痛評分和療效。結果:穴位埋線組臨床癥狀及功能評分、視覺模擬疼痛評分、疼痛分級總評分以及現有疼痛強度總評分均明顯高于針刺組( P均<0.05);穴位埋線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針刺組(P<0.05)。
那音浩亞[9]將56例頸椎病患者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8例,對照組采用針灸療法治療,觀察組采用蒙醫拔罐放血療法治療,比較兩組的療效。結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2.8%,對照組總有效率71.4%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馮愷[10]將23例頸椎病患者行頸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手術,分析臨床情況。結果:23例均成功手術,21例復查結果顯示恢復良好。4例出現輕微飲水嗆咳,發生率為17.39%。患者均未出現嚴重并發癥。
張國輝[11]選取 104 例頸椎病患者為觀察對象,采取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觀察組53例和對照組51例。觀察組采取正骨推拿結合運動療法治療,對照組患者僅應用正骨推拿手法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疼痛改善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8.11% ,疼痛 VAS 評分為(1.04±0.31) 分;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8.24%,疼痛VAS 評分為(3.75±1.16) 分,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馮梓蕓等[12]選取接受治療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5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推拿手法治療,觀察組給予懸吊運動療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療。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后1個月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視覺模擬評分(VAS)、頸椎功能障礙指數(NDI)、頸椎病臨床評價量表(CASCS)評分變化。結果:觀察組治療后、治療后1個月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治療后1個月 VAS、NDI、CASC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曾睿等[13]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對照組60例,治療組給予浮針、電針聯合中藥治療,對照組給予口服甲鉆胺及戴芬治療,10d為一個療程,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結果:治療組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有效率為83.33%,兩組療效有顯著性差異(P<0.05)。楊力等[14]將收集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中選取 80 例充當試驗對象,并以隨機分配法為標準分兩組,對照組40例單純接受針灸治療,觀察組40例在上述治療下合用穴位注射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治愈情況,同時對其頸椎病引起手臂麻木的情況進行評估。結果:①經治療,觀察組在總有效率上達到97.5%,相比對照組的 80.0% 有顯著提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實施治療前,兩組的癥狀積分比較基本相當,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后,觀察組平均積分相比對照組有顯著下降,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英龍等[15]將90例頸椎病(頸型)頸痛的患者隨機的分為兩組,每組45例,對照組:單純針刺;治療組:藥物貼敷配合艾灸。在分組時保證患者年齡、性別等的均衡性。治療組和對照組以NPQ頸痛評分量表、McGill評分量表、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的成績作為觀察指標,評定其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治療頸椎病(頸型)頸痛的總有效率為91.1%,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4.4%,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陳文藝等[16]將收治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6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進行刃針配合整脊療法,對照組進行常規針灸聯合推拿手法治療,兩組均治療1個月,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研究組的臨床有效率為 86.7%,對照組的臨床有效率為6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頸椎病越來越成為困擾人們生活的疾病,尤其是“低頭族”人群。醫生從多個角度出發治療本病,有暢通經絡、活血止痛的;有恢復肌細胞的內部平衡的;有解除高應力纖維、減輕骨纖維管高壓、減輕組織內壓的;有消除組織間的粘連的;有改善局部的無菌炎癥、改善局部軟組織的血液循環的。這些療法的運用,使本病的療法多樣化,更具體化,更能滿足患者的需求。
[1] 陸柳求,林中,何文軍.獨活寄生湯配合牽引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8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6,32(2):119-120.
[2] 李知行,孫健,董嘉怡,等.鋒鉤針治療頸型頸椎病2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4,22(2):16.
[3] 邱超,張志強.火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5,33 (12):173-174.
[4] 陳偉,徐才偉,余宇,等.電針結合手法按摩治療頸椎病[J].光明中醫,2016 ,31 (3):389-391.
[5] 高月.激痛點針刀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黑龍江醫藥,2015,28(6):1321-1323.
[6] 孫其斌,冀全謀,謝永明,等.超微針刀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58例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5,15(9):20-21.
[7] 王昭斌,郝衛賓.水針刀配合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31):174-175.
[8] 李榮清,王秉君,孫麗香,等.穴位埋線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33):3685-3687.
[9] 那音浩亞.蒙醫拔罐放血療法治療頸椎病28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2):6.
[10] 馮愷.23例頸椎病頸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手術治療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2):25-27.
[11] 張國輝.正骨推拿結合運動療法治療頸椎病53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3):81-82.
[12] 馮梓蕓,李麗.懸吊運動療法配合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河南中醫,2016,36(4):696-698.
[13] 曾睿,黃紅芳.浮針、電針聯合中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5,7(29):24-25.
[14] 楊力,孫中洲.針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獻,2015,15(A3):194,198.
[15] 高英龍,張天生,曹玉霞,等.藥物貼敷配合灸法治療頸椎病(頸型)頸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5,7(36):89-90.
[16] 陳文藝,蔡少娜,鄧柳蘭.刃針配合整脊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3):119-220.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杭州道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濱海 300451)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3.071
1003-8914(2016)-23-3536-03
?春艷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