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娟
?
運用復方珠黃散治療肛周膿腫術后創(chuàng)面難愈1則
周 娟
肛周膿腫術后創(chuàng)面難愈是肛腸科醫(yī)師面臨的臨床難題,之前臨床中遇見甚為棘手,單純使用抗生素及切口的消毒換藥,療效欠佳。使用復方珠黃散治療肛周膿腫術后創(chuàng)面難愈患者1例,療效較抗生素好,表明復方珠黃散治療肛周膿腫術后創(chuàng)面難愈的臨床療效顯著。
肛痛;肛周膿腫;復方珠黃散;中醫(yī)藥療法
肛周膿腫[1]中醫(yī)稱之為“肛癰”,屬中醫(yī)外科學肛門直腸疾病中“癰疽”的范疇,占肛腸疾病患病率中的8 %~25 %。根據其發(fā)病部位的不同,名稱也各異,如在大腸、肛門周圍,有跨馬癰、坐馬癰、臟毒、懸癰等各種名稱,在尾骨前長強穴則名叫涌泉疽等[4]?,F代醫(yī)學認為肛周膿腫是肛管直腸周圍間隙發(fā)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膿腫。肛周膿腫是肛腸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發(fā)病率較高,以青壯年居多,其主要臨床表現多為起病急驟、肛門周圍疼痛、腫塊、有結塊,伴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倦怠等全身癥狀。其發(fā)病原因主要有:①感染性因素:現代醫(yī)學認為感染是引起肛周膿腫的主要原因。肛周膿腫以大腸桿菌為主,其次是陰溝桿菌、葡萄球菌以及厭氧菌。若膿液培養(yǎng)為大腸桿菌或者厭氧菌,說明感染多來自直腸,術后多有肛瘺形成。若培養(yǎng)為葡萄球菌,說明感染源來自于皮膚。②醫(yī)源性因素:a.使用注射療法后因操作不當或藥劑不潔感染形成黏膜下膿腫。b.直腸周圍注射化學藥物刺激,導致黏膜組織壞死,造成直腸周圍膿腫。c.乙狀結腸鏡檢查時造成腹膜穿孔感染,引起直腸后間隙膿腫。③手術后因素:臨床上常??梢砸姷礁亻T直腸手術引起感染,導致直腸周圍膿腫以及會陰部術后感染、產后會陰破裂縫合后感染、尿道術后感染、尾骶骨骨髓炎術后感染等引起的膿腫。④直腸內異物損傷后感染、直腸憩室炎感染、放線菌病、肛管直腸癌破潰或波及深部感染等,以及抵抗力低下,身體虛弱,或營養(yǎng)不良,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都是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發(fā)病原因。目前其治療仍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不管是采用切開引流還是行一期根治術,都存在較大的手術創(chuàng)面,損傷性大,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慢,換藥時間長。傳統常通過服用抗生素等對癥治療聯合高錳酸鉀坐浴對肛周膿腫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進行治療,但周期長,疼痛和創(chuàng)面水腫、滲液明顯,給患者身心造成了極大的痛苦,鑒于治療肛周膿腫術后創(chuàng)面多采取開放性處理措施,術后創(chuàng)面的愈合是治愈肛周膿腫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故探索有助于術后創(chuàng)面快速愈合的有效方法,是肛腸科醫(yī)師迫切解決的臨床問題。臨床上主要運用抗生素及康復新液填塞切口,筆者常常遇見切口愈合困難,久治難愈的臨床難題。復方珠黃散系我院治療肛周膿腫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的院內處方,主要由生龍骨、血竭、爐甘石、青黛、石膏、輕粉、琥珀、黃連、乳香、沒藥、煅人中白、珍珠粉、西黃、冰片組成,在我院治療肛周膿腫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臨床收效甚佳,現將經驗總結如下。
吳某某,男,23歲,住院號:201502458?;颊哂谝恢芮耙颉案刂苣撃[”于南京市肛泰醫(yī)院行“肛周膿腫切開引流術”,術后傷口疼痛不適,滲血滲液較多,排便日行1次,色黃成形,無明顯便血,2015年5月26日出院后直接來我院門診就診,要求住院換藥治療??滔拢呵锌谔弁床贿m,滲液較多,伴大量分泌物,舌紅苔黃,脈弦滑。??茩z查:截石位:肛緣10~12點見一切口,大小約6cm×5cm,切口引流暢,肉芽新鮮,創(chuàng)面滲液較多,伴大量分泌物,壓痛。住院后予創(chuàng)面消毒,凡士林油紗引流,復方珠黃散填塞,連續(xù)7天?;颊呓浿委熀髣?chuàng)面愈合良好,肛周疼痛不適癥狀明顯好轉,排便正常。擇日出院,囑其少食辛辣肥甘之品。出院后隨診3月無明顯不適,肛周無明顯疼痛。
按:本案患者平素過食肥甘、辛辣之品,濕熱內生,下注大腸,蘊阻肛門,積于陽明,傳于下部,穿腸透穴,敗壞肌肉,而發(fā)為癰,患者“舌紅苔黃,脈弦滑”,中醫(yī)辨證當屬“火毒熾甚”的范疇。故治療當清熱解毒,斂陰生肌。復方珠黃散中以青黛、石膏、冰片、黃連清熱解毒,以珍珠粉、西黃、血竭、生龍骨、琥珀、輕粉、乳香、沒藥生肌。
中醫(yī)學對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早有記載,《外科證治全書》曰:“臟毒、醇酒厚味、勤勞辛苦、蘊毒流注肛門結成腫塊”?!白R癰,毒發(fā)尻尾高骨尖處”?!吧像R癰,生于臀肉之上左側,下馬癰,生于臀肉之上右側”。吳謙在《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記載“懸癰、毒生會陰穴,又名騎馬癰,生于纂間,系前陰之后,后陰之前屏翳穴,即會陰穴”?!翱珩R癰,又名偏馬墜,生于陰囊之旁大腿根里側股縫夾空中”。“穿襠發(fā)、毒發(fā)會陰前,生于會陰穴之前陰囊之后”。“涌泉疽,生于尻尾之前長強穴”。清·王洪緒《外科證治全生集》曰:“肛門邊生數瘡,腫而突出膿潰即散者痔”。以上這些都指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而言。中醫(yī)所指“癰”,熱壅于外,陽氣之毒也,是急性熱性膿腫,發(fā)于肉脈之間,屬陽。“疽”,結陷于內,陰毒之氣也,是慢性冷性膿腫,發(fā)于筋骨之間,屬陰。“發(fā)”是癰疽之毒,發(fā)于外者,是西醫(yī)的癰?!岸尽笔羌毙詿嵝阅撃[。《外科正宗》中提到:“致氣血縱橫,經絡交錯,流注肛門而成痔矣。如其腫者濕也,痛者火也,癢者風也,閉結者燥也”。由此可見痔多因飲食不節(jié)以致濕熱內生,下迫大腸,血行不暢而氣血瘀滯,濕熱與氣血搏結,筋脈阻滯,結聚不散而成。中醫(yī)認為肛門直腸周圍膿腫,主要是由于濕熱流注于肛門,結成腫塊,久郁而生熱致肛周潰腐成癰。膿腫又分虛實,實證多由于患者喜食醇酒厚味,濕濁難化而生;虛證多由于肺、脾、腎三臟虧損,濕熱乘虛下注而成[4]。西醫(yī)認為肛周膿腫[2]是以革蘭陰性桿菌和厭氧菌感染為主的混合性感染,治療時應首選抗革蘭陰性桿菌、抗厭氧菌為主的抗菌藥物。肛周膿腫手術是有菌手術,西醫(yī)在術后預防切口感染及治療切口感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從臨床療效看單純應用西藥抗感染治療往往不及應用中藥治療。我科對肛周膿腫術后創(chuàng)面難愈患者給予我院的院內制劑復方珠黃散治療,取得很好的臨床療效。其中珍珠粉為珍珠研粉,西黃則是人工牛黃,兩藥配伍為珠黃散,出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可以治療瘡瘍腫毒,潰久不斂。煅人中白、青黛、珍珠粉、冰片、黃連組成則出自《丹臺玉案》的珍寶散,主要治療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珍珠粉、爐甘石、血竭、黃連則由《張氏醫(yī)通》中的珍珠散化裁而來,外敷治療瘡瘍潰爛、久不收口。余血竭、輕粉、琥珀、生龍骨、乳香、沒藥外用均有生肌斂瘡之功效。以上中藥主要治療久治不愈型潰瘍,吳謙《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曰:“由醇酒厚味,勤勞辛苦,蘊注予肛門,兩旁腫突,形如桃李,大便秘結,小水短赤……膿出之后,治同潰瘍門”。復方珠黃散在古方治療的潰瘍的基礎上加減,外用治療肛周術后創(chuàng)面難愈,臨床療效滿意。能有效消除或減少患者痛苦和不適,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傷口早期愈合,對于縮短病程、減少術后的復發(fā)起著重要的作用。
肛周膿腫術后創(chuàng)面的愈合是臨床醫(yī)師最為關注的問題。西醫(yī)治療肛周膿腫術后主要以抗生素消炎止痛為主,臨床療效一般,中醫(yī)藥治療肛周膿腫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方面發(fā)揮了不可取代的作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治療效果顯著,如中藥坐浴療法[3]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醫(yī)外治法的重要內容之一。董毅等[5]使用清熱利濕中藥坐浴治療術后肛周膿腫創(chuàng)面,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成纖維細胞數量變化均優(yōu)于對照組。而現代醫(yī)學大量臨床資料證明,清熱利濕類中藥具有抗炎、消腫的作用,故運用該類中藥外敷可促進術后肛周膿腫創(chuàng)面的愈合。中藥坐浴具有藥療與熱療相結合的雙重功效,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同時術后應用抗生素的抗感染治療作用不容忽視,今后應加強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肛周膿腫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的研究,中醫(yī)西醫(yī)各取所長,不斷提高臨床療效。
[1] 李曰慶.中醫(yī)外科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241.
[2] 何琳.肛周膿腫細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1):2452-5454.
[3] 趙建芳,姚一多.坐浴對肛周膿腫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作用的研究進展[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2,18(6):407-408.
[4] 谷見,張小元.古墨膏治療肛周膿腫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6,31(5):647-648.
[5] 董毅,劉艷茹,王艷艷.清熱利濕中藥坐浴對肛周膿腫創(chuàng)面成纖維細胞的影響[J].光明中醫(yī),2014,29(5):1002-1003.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中醫(yī)院肛腸科(南京 2113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4.057
1003-8914(2016)-24-3661-02
?澍鴻
2016-08-02)